行星齒輪增速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13 01:37:56 2
行星齒輪增速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行星齒輪增速器,主要由箱體(1)、輸入軸(2)、一級行星齒輪增速器(3)、二級行星齒輪增速器(4)和輸出軸(5)組成,其中:輸入軸(2)與一級增速器(3)中的聯接器(31)聯接,一級行星輪(32)帶動一級中心輪(33)轉動;一級中心輪(33)通過聯接器(41)將運動傳遞給二級增速器(4),二級行星輪(42)帶動二級中心輪(43)轉動;最後二級增速器(4)的中心輪(43)將運動傳遞給輸出軸(5);由於一、二兩級行星輪增速器中的一級行星輪(32)和一級中心輪(33)以及二級行星輪(42)和二級中心輪(43)都具有較大的傳動比,因此可得到較好的增速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造價低廉,維護和修理簡易。
【專利說明】行星齒輪增速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行星增速器,尤其是一種是用於潮流發電用的行星增速器,屬於動力傳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使用的行星增速器,主要由箱體1、輸入軸2、一級增速器3、二級增速器4和輸出軸5組成,其行星增速器的輸出軸與行星架連為一體,如輸出連接方式改變時需要對整體行星架進行改造;由於行星架結構複雜,加工製造成本高,單一連接方式不能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
【發明內容】
[0003]根據【背景技術】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儘可能多的輸出連接方式,又能使增速器在保持工作強度的同時做到結構緊湊、使用方便的行星齒輪增速器。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
[0005]一種行星齒輪增速器,主要由箱體(I)、輸入軸(2)、一級行星齒輪增速器(3)、二級行星齒輪增速器(4)和輸出軸(5)組成,其中:輸入軸(2)與一級增速器(3)中的聯接器
(31)聯接,一級行星輪(32)帶動一級中心輪(33)轉動;其次一級中心輪(33)通過聯接器
(41)將運動傳遞給二級增速器(4),二級行星輪(42)帶動二級中心輪(43)轉動;最後二級增速器(4)的中心輪(43)將運動傳遞給輸出軸(5);輸入軸(2)與輸出軸(5)滿足同軸。
[0006]由於一、二兩級行星輪增速器中的一級行星輪(32)和一級中心論(33)以及二級行星輪(42)和二級中心輪(43)都具有較大的傳動比,因此可得到較好的增速效果。
[0007]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
[0008]本實用新型是將輸出軸與行星架分開變成兩部分,更換輸出軸部分就可以實現輸出連接方式的改變,使本增速器結構緊湊、使用方便,從而達到輸出方式多樣化。
[0009]本實用新型大大簡化了行星架結構,減少了加工製造成本,通用性增強。使增速器在局部零件更換的情況下滿足了不同客戶的需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整體示意圖一;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整體示意圖二;
[0013]圖4為本實用新型結構聯接器示意圖一;
[0014]圖5為本實用新型結構聯接器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0015]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0016]如圖1、2所示,一種行星齒輪增速器,主要由箱體1、輸入軸2、一級行星齒輪增速器3、二級行星齒輪增速器4和輸出軸5組成,其中:輸入軸2與一級增速器3中的聯接器31聯接,一級行星輪32帶動一級中心輪33轉動;一級中心輪33通過聯接器41將運動傳遞給二級增速器4,二級行星輪42帶動二級中心輪43轉動;最後二級增速器4的中心輪43將運動傳遞給輸出軸5 ;輸入軸2與輸出軸5滿足同軸。
[0017]由於一、二兩級行星輪增速器中的一級行星輪32和一級中心論33以及二級行星輪42和二級中心論43都具有較大的傳動比,因得到較好的增速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行星齒輪增速器,主要由箱體(I)、輸入軸(2)、一級行星齒輪增速器(3)、二級行星齒輪增速器(4)和輸出軸(5)組成,其特徵在於:輸入軸(2)與一級增速器(3)中的聯接器(31)聯接,一級行星輪(32)帶動一級中心輪(33)轉動;一級中心輪(33)通過聯接器(41)將運動傳遞給二級增速器(4),二級行星輪(42)帶動二級中心輪(43)轉動;最後二級增速器(4 )的中心輪(43 )將運動傳遞給輸出軸(5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齒輪增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輸入軸(2)與聯接器(31)通過聯軸器聯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齒輪增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輸入軸(2)與輸出軸(5)滿足同軸。
【文檔編號】F16H1/36GK203614670SQ201320836562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發明者】張鐸, 蔡曉君, 周士達, 廖建泉, 董建業, 郭居易 申請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