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色差鑑別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02:09:56 3
專利名稱:界面色差鑑別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學檢測儀器,特別是一種判定分層物體界面色差的儀器。
本實用新型採取的結構特點能夠達到上述目的,本色差鑑別器包括電子電路、,其特徵在於在發射光路上有一分光鏡,紅色雷射源、聚焦透鏡和分光鏡依次位於發射光路上,分光鏡後面接收檢測信號光路上設置有光敏元件,電子電路和光敏元件與雷射源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採用分光鏡分離發射光和反射光,縮短了接受光路。光敏元件直接安裝在分光鏡後面,消除發射光對接收光路的幹擾,提高了信雜比。發射雷射經聚焦透鏡和分光鏡將光線集中照射在距分光鏡10mm--100mm的任意位置上,形成直徑小於1mm的光斑。當光斑照射到具有色差的分層物體(固體、液體氣體)上,並發生相對運動時,反射光即發生變化,經光敏元件感知後輸出相應信號,告知已檢測到色差界面。電子電路產生特殊電源,對雷射管供電,同時處理光敏元件輸出的界面色差信號。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捨棄了光纖,用分光鏡替換了反射鏡,用分光鏡分離發射光路和接收光路,從而簡化了結構,提高了信雜比,降低了對電子電路的要求,完成了光電一體化結構,減小了體積,因此使本界面色差檢測器精度高、體積小、便於安裝。
圖2中,本界面色差檢測器採用分光鏡6分離發射光和反射光,縮短了接收光路。光敏元件3直接安裝在分光鏡6後面,消除發射光對接收光的幹擾,提高了信雜比。發射雷射管2產生的雷射沿光路9經聚焦透鏡5和分光鏡6將光線集中射在距分光鏡10mm--100mm的任意位置上,形成直徑小於1mm的光斑8。當光斑照射到具有色差的分層物體12(固體、液體)上,並發生相對運動時,反射光即發生變化,經光路9、分光鏡6作用在光敏元件3上,感知後輸出相應信號,告知已檢測到色差界面。電子電路1產生特殊電源,對雷射管2供電,同時處理光敏元件3輸出的界面色差信號。
由圖3可見,傳感器由雷射源2、聚焦透鏡5、分光鏡6、光敏元件3、電子電路1、光電一體化機殼7構成,整個傳感器固定在離心機套筒壁上,光源2採用紅色雷射二極體,由電子電路1供電。該光源光譜較窄,光功率較強,由於散射角小,光斑聚焦良好。光斑直徑可小於1mm,透過光電一體化機殼7上的玻璃窗口,照射在被檢測容器——離心杯上,形成光斑8。分光鏡6為鍍鋁膜半透鏡,接收光敏元件3為矽光電池,安裝在半透鏡6後面接收光路的路徑上。當離心機工作時,離心杯中的血液被分層,各層間有色差。當分層血液成分向杯口流動時,即被光斑8照射。變化的反射光由矽光電池3感知,並將信號輸至電子電路1處理後,加至微機系統作相應處理。
權利要求1.界面色差鑑別器,包括電子電路、紅色雷射源和聚焦透鏡,其特徵在於在發射光路上有一分光鏡,紅色雷射源、聚焦透鏡和分光鏡依次位於發射光路上,分光鏡後面接收檢測信號光路上設置有光敏元件,電子電路與光敏元件和雷射源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由電子電路、紅色雷射源、聚焦透鏡、分光鏡構成,紅色雷射源、聚焦透鏡和分光鏡依次位於發射光路上,分光鏡後面接收檢測信號光路上設置有光敏元件。本實用新型採用分光鏡分離發射光和反射光,縮短了接收光路。光敏元件消除發射光對接收光路的幹擾,提高了信雜比。發射雷射經聚焦透鏡和分光鏡,將光線集中射在距分光鏡10mm和100mm的任意位置上,形成直徑小於1mm的光斑。當光斑照射到具有色差的分層物體(固體、液體、氣體)上,並發生相對運動時,反射光即發生變化,經光敏元件感知後即輸出相應信號,告知已檢測到色差界面。電子電路產生特殊電源,對雷射管供電,同時處理光敏元件輸出的界面色差信號。
文檔編號G01N21/25GK2577277SQ0222301
公開日2003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02年6月19日
發明者林秉禮, 劉仁明 申請人:四川南格爾生物醫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