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光纖智能複合材料的入出口的方法
2023-05-07 17:22:36 3
專利名稱:保護光纖智能複合材料的入出口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纖智能複合材料領域,具體地說是光纖智能複合材料的入出口的保護方法。
背景技術:
光纖智能複合材料廣泛的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光纖傳感器用於監測結構的健康情況。但是光纖和複合材料一同固化後,光纖沾上樹脂後容易脆斷,使得光路中斷,無法進行監測。因此對出入口的保護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操作簡單,對複合材料的性能影響小的保護光纖智能複合材料的入出口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將聚醯亞胺薄膜裁成兩個寬度在10mm,長度為90-110mm的片,把光纖傳感器作為入出口的部分放在2片薄膜的中間,把加熱棒通電加熱,當加熱棒的表面達到350℃時,開始對薄膜進行加熱30秒,光纖固化在薄膜中;將固化後的薄膜和光纖放入複合材料預浸料中,薄膜的一半留在外邊,一半埋入到材料中,按照複合材料工藝固化。
本發明使用聚醯亞胺薄膜F46保護光纖智能複合材料的入出口,提高光纖傳感器在複合材料中進行結構健康監測的成活率。本發明使用的薄膜易於購買,薄膜厚度0.5mm,埋入複合材料中對結構的性能影響小。
光纖智能複合材料廣泛地應用於航天航空領域,為了保證光纖成功的監測到結構的健康情況,需要保證光路的暢通,尤其是脆弱的入出口處。使用聚醯亞胺薄膜F46保護入出口,使得光纖在結構中的成活率大大提高,為健康監測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此種方法應用於纖維纏繞壓力容器的監測前景廣闊,光纖在入出口處不再容易脆斷。
聚醯亞胺F46薄膜,是由聚醯亞胺薄膜雙面塗布聚全氟乙丙烯樹脂經高溫燒結而成。聚醯亞胺F46薄膜綜合了聚醯亞胺薄膜和氟塑料的特點,耐高低溫、耐輻射、電氣性能優越、尺寸穩定,同時具有自粘性。可在-269℃~400℃的溫度範圍內長期使用。在一定溫度下,可迅速融化成型,簡化了工藝,提高了效率。
附圖是本發明的聚醯亞胺薄膜保護光纖智能複合材料入出口示意圖。其中1為碳纖維預浸料、2為聚醯亞胺薄膜、3為光纖。
(五)具體實施方案將聚醯亞胺薄膜裁成兩個寬度在10mm,長度為100mm的片,把光纖傳感器作為入出口的部分放在2片薄膜的中間,把加熱棒通電加熱,當加熱棒的表面達到350℃時,開始對薄膜進行加熱30秒,光纖固化在薄膜中;將固化後的薄膜和光纖放入複合材料預浸料中,薄膜的一半留在外邊,一半埋入到材料中,按照複合材料工藝固化。
權利要求
1.一種保護光纖智能複合材料的入出口的方法,其特徵是將聚醯亞胺薄膜裁成兩個寬度在10mm,長度為90-110mm的片,把光纖傳感器作為入出口的部分放在2片薄膜的中間,把加熱棒通電加熱,當加熱棒的表面達到350℃時,開始對薄膜進行加熱30秒,光纖固化在薄膜中;將固化後的薄膜和光纖放入複合材料預浸料中,薄膜的一半留在外邊,一半埋入到材料中,按照複合材料工藝固化。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的是一種保護光纖智能複合材料的入出口的方法。將聚醯亞胺薄膜裁成兩個寬度在10mm,長度為90-110mm的片,把光纖傳感器作為入出口的部分放在2片薄膜的中間,把加熱棒通電加熱,當加熱棒的表面達到350℃時,開始對薄膜進行加熱30秒,光纖固化在薄膜中;將固化後的薄膜和光纖放入複合材料預浸料中,薄膜的一半留在外邊,一半埋入到材料中,按照複合材料工藝固化。本發明使用聚醯亞胺薄膜F46保護光纖智能複合材料的入出口,提高光纖傳感器在複合材料中進行結構健康監測的成活率。本發明使用的薄膜易於購買,薄膜厚度0.5mm,埋入複合材料中對結構的性能影響小。
文檔編號G02B6/44GK1752784SQ20051001050
公開日2006年3月2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4日
發明者張博明, 趙海濤, 莫淑華 申請人:哈爾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