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跟蕭紅(魯迅愛徒蕭紅2次懷孕被拋棄)
2023-05-07 16:03:24
文 | 那年美美本文純屬原創,感謝評論與轉發!
『【美美談情感】,每天趣談人物,社會,熱點等情感新鮮事。在這裡,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期待您的關注!』
說起民國的才女,很多人腦海裡最先浮現的,是為了渣男胡蘭成,把自己低到塵埃裡,以為可以開出花來的張愛玲。
除此之外,就是戀上有夫之婦徐志摩,喜歡在夜晚沏上一壺清茶,穿著白色睡袍寫作的林徽因。
然而,同樣才華橫溢,在30年代曾被譽為「文學洛神」,魯迅視其為愛徒,並稱之為「天才作家」,和呂碧城,石評梅和張愛玲一起,被評為「民國四大才女」的蕭紅,卻很少被人記起。
提起蕭紅,人們對她最普遍的評價,就是「多才而又濫情的女人」。
正如她在一封寄給友人的信裡寫道:
殊不知,這個看似在男歡女愛上放任自己的女子,其實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輕浮。
相反,她的一生,是可憐的,值得同情的,甚至是悲慘的。
1911年6月,蕭紅出生在黑龍江哈爾濱呼蘭河畔一個富裕人家,取名張秀環。
雖然家境殷實,但父親張廷舉非常重男輕女,加上幼年喪母,讓蕭紅在家裡更加不受待見,這也為她今後在男女感情問題上走的彎路,埋下了很大的伏筆。
1928年,17歲的蕭紅剛剛初中畢業,父親就強迫她輟了學,並給她包辦了一門婚事。
對方叫汪恩甲,是一名小學教員,其哥哥是教育局的官員,父親則是地方軍隊的高級將領,可謂是妥妥的的官僚子弟。
對於來自地主富裕家庭的蕭紅而言,兩人的聯姻,也算是門當戶對。
可蕭紅並不滿意父親這樣的安排,她想繼續求學,去北平讀高中。
最主要的是, 汪恩甲也不是她心中的白馬王子。
為了反抗父親,蕭紅自己偷偷籌備了去北平的路費。
而讓蕭紅萬萬沒想到的是,還未到北平,她就遇到了一個自己真正心儀的男人,那就是遠房表哥陸哲舜。
當時的陸哲舜,正在哈爾濱法政大學讀書,蕭紅對他一見鍾情。
而經過與蕭紅的相處,陸哲舜也覺得,眼前這個表妹,與一般的女子不同,她有思想,有主見,並不是當時男權封建社會裡隨波逐流的女子。
只可惜,當時的陸哲舜已有了家室,但他依然不顧自己有婦之夫的身份,毅然決然地和蕭紅走到了一起。
陸哲舜從哈爾濱法政大學退了學,和蕭紅一起來到北平,進入了中國大學讀書。
而此時的蕭紅,也順利進入了北平的高中。
兩人從哈爾濱私奔,來到北平一起求學,雙宿雙飛的日子,讓這對年輕人感受到了兩情相悅,惺惺相惜的美好。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兩人離家在外的這一兩年裡,基本上沒有經濟來源,很快,他們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加上這種違背世俗倫理的離經叛道的愛情,一開始就遭到雙方家人的極力反對,在巨大的壓力下,陸哲舜主動放棄了蕭紅,回歸了家庭。
眼見著心愛的人放開了自己的手,蕭紅心如刀割,淚如雨下。
1931年,和陸哲舜分手後的蕭紅,回到了哈爾濱。
她幾次走到呼蘭河畔,好想就這樣投河自盡,了結一生。
回家後的她,既要面臨失戀的巨大痛苦,又要遭受父親、繼母和伯父的鄙視和毒打。
不僅如此,「勾引有婦之夫,傷風敗俗」的她,還被父親軟禁了7個月。
在被軟禁的這段時間,她化悲痛為力量,累積創作了大量的文學素材。
此後,蕭紅好不容易在小姑的幫助下,從家裡逃了出來。
在街上流浪了一個月的她,萬念俱灰,只好找到了當初父親許配給自己的汪恩甲,兩人在哈爾濱的小旅館同居了。
蕭紅心想,反正不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那和誰結婚都是一樣。
然而,本以為就這樣行屍走肉地活著,至少身邊還有一個願意跟自己結婚的人。
但沒想到,兩人同居7個月後,蕭紅髮現自己懷孕了。
而這時候的汪恩甲,不僅沒有負起責任,反而還趁春節之際,自己一個人回了老家,把蕭紅獨自留在小旅館裡,再也沒有回來。
此番情景,一如她在短篇小說《棄兒》中所寫的那樣:
是的,《棄兒》本是反映被男權社會的幸運兒操控,剝削,欺辱,直至病倒或死去的那些弱勢群體他們無可改寫的人生。
而此時此刻,這些悲慘與不幸,卻真真實實地發生在蕭紅自己的身上。
守在一個欠了租金,無法續住的小旅館裡,懷孕後被汪恩甲無情拋棄的她,又何嘗不是社會的棄兒呢?
身無分文,無處棲身的蕭紅,只好寫信給當地的報社求助,報社派出了26歲的青年記者蕭軍前來了解情況。
就這樣,在與蕭紅的攀談中,蕭軍對眼前這個比自己小了5歲,雖然有些落魄,但精神和思想卻非常富有的女孩,莫名其妙地有了一絲好感。
這種感覺,用他自己後來的話說:
在蕭軍的示好下,懷著汪恩甲孩子的蕭紅,很快就和他走到了一起。
兩人在哈爾濱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們一直面臨著飢餓和貧窮。
那段時光,蕭紅後來回憶稱,「沒有青春,只有貧困的日子」。
後來,蕭紅在一個貧民醫院把孩子生下來,因為養不起,讓一個給醫院看門的老大爺抱走了。
出院後,兩人來到上海法租界的一個亭子間居住,在這期間,以寫作為生的他們,認識和接觸到了魯迅,並被他深深影響。
此後,蕭紅和魯迅之間,便以師生相稱。
1933年,蕭紅以「悄吟」為筆名,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棄兒》。
兩年之後,又在恩師魯迅的支持下,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蕭紅和蕭軍的經濟狀況也明顯有了好轉,然而,在一個屋簷下相處久了的兩人,這時候感情開始出現裂痕。
他們經常為瑣事吵架,甚至蕭軍還曾對蕭紅拳腳相加,大打出手。
他暴戾而又大男子主義的一面,在兩人的爭吵與嫌隙中,暴露無遺。
1936年,已經兩看生厭,身心俱疲的他們,結束了6年的同居生活,選擇在上海和平分手。
然而,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同年,魯迅在上海逝世。
這個消息,對於剛從日本散心回來的蕭紅來說,可謂是天大的打擊。
就在她渾渾噩噩、悲痛欲絕的時候,一位跟蕭軍一樣,也來自東北的作家端木蕻良,出現在她的生活裡。
端木蕻良的善解人意與溫和體貼,此時此刻,在迷茫而又無助的蕭紅眼裡,就好像是大海裡孤苦無依的航船,突然找到了燈塔和方向。
蕭紅決定和端木蕻良過安定的不再漂泊的日子,然而,上天再一次捉弄了這個苦命的女子。
就在這時候,蕭紅髮現,自己竟然懷上了蕭軍的骨肉。
而此時的蕭軍,早已和其他女人相好。
懷孕了的蕭紅,就和6年前一樣,再次被拋棄。
幸運的是,端木蕻良接納了蕭紅和她肚子裡的孩子。
1938年5月,兩人正式步入婚姻殿堂。
對於這段感情,蕭紅後來在文章裡提及說:
本以為這一次,自己一定不會再看錯人,但事實證明,她終究還是失望了。
婚後不久,端木蕻良竟然撇下身懷六甲的蕭紅,獨自去了重慶。
而此時的蕭紅,除了腆著個大肚子,還患上了嚴重的肺病,只能靠著朋友的接濟,住到了醫院。
後來蕭紅歷經千難萬苦,隻身來到重慶,找到了端木蕻良,但這個男人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給她準備,蕭紅只能暫住在重慶的朋友家裡。
1938年年底,蕭紅在朋友家裡產下了孩子,但不久後,孩子便夭折。
兩年後,蕭紅隨端木蕻良從重慶輾轉到了香港,在饑寒交迫和戰亂中,她忍著病痛,創作了小說《馬伯樂》和《呼蘭河傳》。
1941年,香港被佔領。
這時候,蕭紅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在治療過程中,她被庸醫誤診,錯做了喉管手術,導致無法講話。
悲從中來的蕭紅,想著歷經十多年的流亡生活,身邊沒有一個靠得住的人守候,自己又病入膏肓,絕望而又痛苦的她,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讓人心疼的是,臨死前,她還對駱賓基說:
只可惜,在她懷孕時棄她而去的「三郎」,早已把與她之間的情義忘得一乾二淨。
而一生缺愛,卻又不斷在盲目找愛、尋愛的蕭紅,哪裡知道,這一輩子,她遇到的四個男人,沒有一個是真正疼愛她的。
1942年1月22日,蕭紅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在香港病逝,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1歲。
她短暫的一生,皆在悲慘痛苦和顛沛流離中度過,這樣的她,像極了她的成名作《生死場》故事中,所描繪的那些在男權世界裡卑微而無助地生活和死亡的女人。
縱使她與家庭決裂,她用自己的筆鋒和實際行動,在與這個男權社會做無聲的抗爭,但最終的結果卻告訴她,這一切,不過是徒勞的掙扎。
就如蕭紅曾說過的:「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
是的,何其痛苦!但好在她掙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