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期的快遞速度慢了(我的包裹為何卡在路上不動了)
2023-05-07 18:11:19 3
「都下單幾天了,居然還沒有收到物流信息。」「明明看到包裹已經到達上海了,卻卡在網點一動不動。」……近日,不少上海市民反映從電商網購的物品無法發往上海,發貨的時效性上也差了很多。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入滬和出滬快遞都基本正常,但由於前期封控時間較長,部分網點還受到動態封控影響,又適逢「618」電商促銷單量暴漲,導致快遞時效受到影響。
接力運輸,入滬包裹時效受影響
外地包裹進入上海,首先面臨的就是物流關。記者從各大快遞企業獲悉,儘管目前物流已經全面恢復,但受到防疫政策影響,在運輸的時效性上會比之前慢一些。
快遞企業介紹,以前外地包裹發到上海,主要通過公路運輸,由掛車直接送到上海的轉運中心,再分發到各大網點,最後由網點完成末端派送。而目前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外地司機無法直接進入上海,往往需要在服務站進行「接力運輸」,導致時效性會差一些。「上海的司機出不去,外地的司機進不來,所以兩邊的司機會選擇在上海周邊的服務區進行接駁。」
某快遞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疫情之下,物流車輛無法直達目的地,接力運輸成為各大快遞企業的普遍做法。一般會選擇上海與周邊省市交界處的一處服務區,雙方司機在這裡進行交接。「我們把從出滬的件送出去,再把進滬的件拉回來。」
不過,接力運輸還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出滬和入滬的數量並不對等。「現在入滬的包裹數量遠大於出滬的包裹數量,比如上海發杭州的包裹只有一個掛,但是杭州到上海的包裹可能有兩個掛的量,接駁的速度就沒有那麼快。」該負責人表示,因為接駁的關係,可能入滬的包裹在時效性上可能要晚個1到2天。
前期積壓加上618促銷,導致單量爆棚
進入6月,各大快遞全面恢復正常運營,但前期封控期間的大量積壓件加上「618」促銷帶來的大量包裹,也讓各大快遞網點壓力倍增。
今天上午,在申通快遞位於青浦區的浦西最大轉運中心內,一片忙碌。記者在進港操作分揀區域看到,24個卸貨點位上,都停滿了從全國各地抵達上海的車輛。申通上海轉運中心經理汪秋貴介紹,現在每天進入上海的快遞量達到150萬件左右,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30%。為何比去年同期還上漲了30%?
汪秋貴解釋,如此大的單量主要是兩大因素疊加:一波是此次「618」大促帶來的大量訂單,還有一波就是此前封控期間,全國各地積壓的一些快件也在這段時間集中湧入。這些包裹經過消殺,再通過交叉帶、滑輪轉盤等智能分揀設備,流向後端180個快遞網點的裝貨口,運輸到各大網點後再進行末端派送。而無論是轉運中心和末端網點,面臨的單量峰值都超過了去年同期。
申通大華網點裝卸工鄭洪權介紹,目前發往大華網點的快遞包裹,白天要裝3車,晚上也要裝3車;而在去年同期,白班和晚班分別只需要裝2車。也就是說,網點的包裹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這麼大的單量網點也沒法及時消化,需要先存一部分,分批消化。」而在汪秋貴看來,儘管轉運中心和網點面臨的壓力很大,但時間也刻不容緩,按照往年「618」的經驗,第二波高峰也即將到來。「我們現在要爭取在6月15號之前把這些快件全部分揀、轉運完畢,因為第2波快遞高峰16號又要開始。」
剛恢復即大考,備戰時間不足
除了疫情防控帶來的影響以及單量暴增帶來的壓力外,記者採訪了解到,此次快遞變慢還有一大因素,就是留給各大快遞企業的備戰時間不足,導致「應戰」稍顯倉促。
記者獲悉,往年的「618」「雙11」之前,為應對電商大促帶來的快遞高峰,各大快遞公司都會提前備戰,從人員、車輛、倉儲等各方面做好準備。「我們一般提前1個月就要做準備,最重要的就是招募大量臨時人員補充人力,還有各種車輛、高科技設備也會備足。」
實際上,應對「618」「雙11」快遞高峰,各大快遞企業已經有了充分的經驗,只要準備充分,高峰都能平穩度過。但今年情況特殊,受到疫情影響,前期封控時間較長,6月1日本市剛剛轉入常態化管理新階段,快遞企業的轉運中心和網點也是剛剛全面恢復正常運營,馬上就面臨「618」的考驗,留給各大快遞的準備時間明顯不足。「以快遞小哥人手為例,目前各大網點的返崗率大概在八九成左右,全員到崗的很少。」
某快遞公司負責人表示,以往快遞高峰前都需要補充人手,但現在不僅沒有補充,原有的人手還有流失,加之快遞單量還更多了,必然導致有些網點爆倉,快遞時效性降低。
另外,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快件在抵達上海轉運中心後,還有一定時間的靜置要求才能分揀;在抵達網點後,也需要靜置消毒;在派送自小區時,部分小區還不能直接上門派件,需要一一通知居民取件……各個環節都有所延時,才讓市民感覺「快遞變慢了」。
#上海快遞開始推進復工復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