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連接片結構和電池頂蓋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13:35: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軟連接片結構和包括該軟連接片結構的電池頂蓋。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電子產品的日益小型化、輕便化及便攜帶化,如攝像機、筆記本以及手機等,這些電子產品的驅動電源也向著高容量、高安全性以及輕便化的方向發展,鋰電池以其高容量等優良特性,廣泛地運用在電子產品中。
鋰電池包括殼體、電池頂蓋以及電芯等,其中電芯置於殼體的內部,殼體的上端具有上端開口,電池頂蓋則封閉在殼體的上端的開口,再通過形成在電池頂蓋上的導電片,則可以將鋰電池與外部的電子元件電性連接,實現供電,當然,電芯的容量則與電池的容量直接相關,也就是電池的能量密度與電芯的容量相關。
為了實現電池的功能,需要將電池頂蓋與電芯直接進行連接,一般情況下,通過設置在軟連接片結構將電芯與極柱進行連接。現有技術中軟連接片結構通過多次單邊折彎以後,其形成的厚度過大,這樣,軟連接片結構佔據殼體內部過大的空間,導致難以提供電芯的容量,也就是說,電池的能量密度難以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軟連接片結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電池的能量密度難以提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軟連接片結構,包括兩個疊合布置的片狀結構,所述片狀結構一體成型,所述片狀結構包括連接片,所述連接片上設有熔斷缺口;所述連接片的兩側上分別形成有第一彎折片,兩個所述彎折片分別通過所述連接片外側端彎折形成,且兩個所述第一彎折片呈並列布置在所述連接片的兩側上。
進一步的,所述熔斷缺口呈條狀,且垂直於所述連接片外側端。
進一步的,所述片狀結構還包括兩個第二彎折片,兩個所述第二彎折片的內側端分別對應對接在所述連接片的外側端,兩個所述第一彎折片的內側端分別對應對接在兩個所述第二彎折片的外側端;所述第二彎折片呈疊合狀形成在所述連接片的上方,且兩個所述第二彎折片並列布置;所述第一彎折片呈疊合狀形成在所述第二彎折片的上方。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彎折片的外側端與所述第一彎折片的內側端之間形成有第一彎折過渡區域,所述第一彎折過渡區域中形成有第一缺口條,所述第一缺口條沿所述第一彎折過渡區域的長度方向延伸。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缺口條的兩端分別成弧形狀布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彎折過渡區域呈弧形彎曲狀。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片的外側端與所述第二彎折片的內側端之間形成有第二彎折過渡區,所述第二彎折過渡區中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沿所述第二彎折過渡區的長度方向延伸。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缺口的兩端分別成弧形狀布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彎折過渡區呈弧形彎曲狀。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電池頂蓋,包括上述的軟連接片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軟連接片結構,軟連接片結構包括兩個疊合布置的片狀結構,片狀結構的連接片上設有熔斷缺口,有利於短路熔斷,這樣,片狀結構可以通過在連接片的兩外側端,彎折形成第一彎折片,兩個第一彎折片並列在連接片的上方,位於連接片的兩側,厚度大大減少,當電池頂蓋封蓋在殼體的上端開口時,軟連接片結構厚度減少,不會佔據過大的空間,適當增大電芯的容量,達到增大電池的能量密度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翻轉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翻轉片的剖切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軟連接片結構未進行彎折之前的俯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軟連接片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
參照圖1至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較佳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的軟連接片結構運用在電池的電池頂蓋中,電池可以是鋰電池或者其他各種類型的電池。
軟連接片結構為雙片疊合狀結構,包括兩個疊合布置的片狀結構,該片狀結構為一體成型,且片狀結構包括連接片103以及通過在連接片103兩外側端外彎折形成在連接片103上的兩個第一彎折片101,該兩個第一彎折片101形成在連接片103上表面的上方,且兩個第一彎折片101並列布置,分別位於連接片103的兩側。
上述提供的軟連接片結構為雙片疊合狀結構,包括兩個疊合布置的片狀結構,片狀結構包括連接片103,連接片103上設有熔斷缺口108,有利於短路熔斷,這樣,則可以通過在連接片103的兩外側端,分別彎折形成第一彎折片101,且兩個第一彎折片101呈並列布置,布置在連接片103上表面的上方,且位於連接片103的兩側,這樣,對於整個軟連接片結構而言,其厚度則可以大大減少,當電池頂蓋封蓋在殼體的上端開口時,軟連接片結構厚度減少,不會佔據殼體內部過大的空間,進而可以適當增大電芯的容量,達到增大電池的能量密度的效果。
當需要軟連接片結構與電芯連接時,兩個片狀結構之間的第一彎折片101之間張開形成夾持空間100,利用兩個第一彎折片101夾持電芯的連接結構則可。
本實施例中,在連接片103中設有多個熔斷缺口108,多個熔斷缺口108沿著片狀結構的彎折處的長度方向布置,這樣,當電池發生短路時,可以便於軟連接片結構熔斷,斷開極柱與電芯之間的連接。
具體地,熔斷缺口108成長條狀,且熔斷缺口108沿垂直於片狀結構的彎折處的長度方向延伸布置。
熔斷缺口108根據軟連接片結構的連接特性而定,可以是在連接片103的兩端中設置,也可以是在一端中設置,熔斷缺口108可以是外周封閉的孔,也可以是形成有側端開口的孔,具體可視實際情況而定。
本實施例中,片狀結構還包括由兩個第二彎折片106,其中,兩個第二彎折片106的內側端分別對接在連接片103的外側端,兩個第一彎折片101的內側端分別對應對接在兩個第二彎折片106的外側端。
在實際操作中,將兩個第二彎折片106的內側端相對於連接片103的外側端朝下彎折,使得第二彎折片106疊合狀位於連接片103的上方,且兩個第二彎折片106並列布置;將兩個第一彎折片101的內側端相對於第二彎折片106的外側端彎折,使得兩個第一彎折片101分別對應疊合狀位於兩個第二彎折片106的上方。
這樣,連接片103、第二彎折片106以及第一彎折片101之間呈自下而上疊合狀布置,且兩個第二彎折片106之間呈並列布置,兩個第一彎折片101之間呈並列布置。當利用軟連接片結構進行連接時,將連接片103與極柱連接,第一彎折片101則可以與電芯進行連接,使得極柱與電芯之間實現連接。
上述提供的軟連接片結構,其通過在連接片103的兩外側端,分別彎折第二彎折片106以及第一彎折片101,且兩個第二彎折片106呈並列布置,兩個第一彎折片101呈並列布置,這樣,對於整個軟連接片結構而言,其厚度則可以大大減少,當電池頂蓋封蓋在殼體的上端開口時,軟連接片結構厚度減少,不會佔據殼體內部過大的空間,進而可以適當增大電芯的容量,達到增大電池的能量密度的效果。
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彎折片101的內側端與第二彎折片106的外側端之間形成的第一彎折過渡區域105,本實施例中,第一彎折過渡區域105形成有第一缺口條107,該第一缺口條107沿著第一彎折過渡區域105的長度方向延伸布置,且第一缺口條107的兩端封閉,也就是說,第一缺口條107的兩端不會貫穿,這樣,則便於第一彎折片101與第二彎折片106之間的彎折操作。
具體地,第一缺口條107的兩端呈弧形狀設置。第一彎折片101與第二彎折片106之間呈弧形彎折,也就是說,第一彎折過渡區域105呈弧形彎曲狀。
在第二彎折片106的內側端與連接片103的外側端之間形成的第二彎折過渡區域104,本實施例中,第二彎折過渡區域104形成有第二缺口條102,該第二缺口條102沿著第二彎折過渡區域104的長度方向延伸布置,且第二缺口條102的兩端封閉,也就是說,第二缺口條102的兩端不會貫穿,這樣,則便於第二彎折片106與連接片103之間的彎折操作。
具體地,第二缺口條102的兩端呈弧形狀設置。連接片103與第二彎折片106之間呈弧形彎折,也就是說,第二彎折過渡區域104呈弧形彎曲狀。
參照圖1-3所示,軟連接片結構可以是兩折彎折,也就是包括連接片103、第一彎折片101以及第二彎折片106;參照圖4所示,軟連接片結構也可以是一折彎折,包括連接片103和第一彎折片101。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