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腸管雙腔造口固定護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20:25:26 2
專利名稱:一種腸管雙腔造口固定護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結腸或小腸腹壁雙腔造口手術及術後造瘻口護理裝置,尤其是一種腸管雙腔造口固定護理裝置。
背景技術:
結腸或小腸的腹壁雙腔造口是目前臨床應用非常廣泛的手術,手術操作技術成熟,操作方法固定,且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但該手術術後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突出表現在沒有適用於手術早期的造瘻口固定護理裝置,造成腸內容物汙染手術切口、汙染衣物、腐蝕皮膚等等,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甚至一些患者由於恐懼術後較差的生活質量而拒絕進行該手術而延誤病情。目前傳統的固定裝置沒有一款與之相配和的護理產品,通用的造口袋都是為單腔造口設計的,且僅可以在造瘻口癒合後使用,不能滿足患者需要。鑑於上述原因,現有的單腔造口袋結構需要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腸管雙腔造口固定護理裝置,專門適用於手術早期的造瘻口護理及術後造瘻口的癒合護理,與結腸或小腸的腹壁雙腔造口手術配合使用,使結腸或小腸的腹壁雙腔造口手術更完善,消毒殺菌更徹底,使造瘻口在術後可快速癒合,有效的避免了腸內容物汙染手術切口、汙染衣物、腐蝕皮膚,避免了細菌感染引發傷口發炎等等,極大的減輕了術後患者的痛苦,對術後患者的生活質量沒有任何影響。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腸管雙腔造口固定護理裝置,是由:雙面粘性貼,孔,固定環,支撐杆,防水膜,固定框,導流孔,導流收集管,罩膜構成;固定環下方設置防水膜,防水膜中部設置孔;防水膜下方設置雙面粘性貼,雙面粘性貼中部設置孔;固定環外周 設置外螺紋,固定環內側中部設置支撐杆;固定環與固定框對應設置,固定框外周設置罩膜,固定框內設置內螺紋,固定框上設置導流孔,導流孔外側與導流收集管對應設置。雙面粘性貼與防水膜對應粘合。固定框內側的內螺紋與固定環外周的外螺紋對應設置。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專門適用於手術早期的造瘻口固定護理及術後造瘻口的癒合護理,與結腸或小腸的腹壁雙腔造口手術配合使用,使結腸或小腸的腹壁雙腔造口手術更完善,消毒殺菌更徹底,使造瘻口在術後可快速癒合,有效的避免了腸內容物汙染手術切口、汙染衣物、腐蝕皮膚,避免了細菌感染引發傷口發炎等等,極大的減輕了術後患者的痛苦,對術後患者的生活質量沒有任何影響。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容易操作,對造瘻口的固定護理更徹底。彌補了單腔造口袋對造瘻口固定護理的不足,減輕了術後患者的痛苦,適合在結腸或小腸的腹壁雙腔造口手術中推廣使用。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總裝結構示意圖;圖2是,固定框內螺紋結構示意圖;圖3是,固定環外螺紋結構示意圖;
圖1、2、3中:雙面粘性貼1,孔2,固定環3,支撐杆4,防水膜5,固定框6,導流孔6-1,導流收集管7,罩膜8。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所示,固定環3下方設置防水膜5,防水膜5中部設置孔2 ;防水膜5下方設置雙面粘性貼1,雙面粘性貼I中部設置孔2 ;固定環3外周設置外螺紋,固定環3內側中部設置支撐杆4 ;固定環3與固定框6對應設置,固定框6外周設置罩膜8,固定框6內設置內螺紋,固定框6上設置導流孔6-1,導流孔6-1外側與導流收集管7對應設置。雙面粘性貼I與防水膜5對應粘合。固定框6內側的內螺紋與固定環3外周的外螺紋對應設置。
權利要求1.一種腸管雙腔造口固定護理裝置,是由:雙面粘性貼(1),孔(2),固定環(3),支撐杆(4),防水膜(5),固定框(6),導流孔(6-1),導流收集管(7),罩膜⑶構成;其特徵在於:固定環(3)下方設置防水膜(5),防水膜(5)中部設置孔(2);防水膜(5)下方設置雙面粘性貼(I),雙面粘性貼(I)中部設置孔(2);固定環(3)外周設置外螺紋,固定環(3)內側中部設置支撐杆(4);固定環(3)與固定框(6)對應設置,固定框(6)外周設置罩膜(8),固定框(6)內設置內螺紋,固定框(6)上設置導流孔(6-1),導流孔(6-1)外側與導流收集管(7)對應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腸管雙腔造口固定護理裝置,其特徵在於:雙面粘性貼(I)與防水膜(5)對應粘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腸管雙腔造口固定護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固定框(6)內側的內螺紋與固定環(3)外周的外螺紋對應設置。
專利摘要一種腸管雙腔造口固定護理裝置,是由雙面粘性貼,孔,固定環,支撐杆,防水膜,固定框,導流孔,導流收集管,罩膜構成;固定環下方設置防水膜,防水膜下方設置雙面粘性貼,固定環外周設置外螺紋,固定環內側中部設置支撐杆;固定環與固定框對應設置,固定框外周設置罩膜,固定框內設置內螺紋,固定框上設置導流孔,導流孔外側與導流收集管對應設置。專門適用於手術早期的造瘻口固定護理,消毒殺菌更徹底,使造瘻口在術後可快速癒合,減輕了術後患者的痛苦。
文檔編號A61F5/449GK203060015SQ20132008434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7日
發明者魏東 申請人: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