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饋式發電機集電環碳粉清潔密封接口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19:14:31
專利名稱:雙饋式發電機集電環碳粉清潔密封接口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饋式發電機集電環碳粉清潔密封接口。
技術背景對於雙反饋發電機集電環處碳粉的清理,目前大部分使用此類型發電機的廠家的維護工作都需要人員近距離使用吸塵器進行清理。而使用的吸塵器吸口為圓口、扁口、或長方形的推吸扒頭,這些接頭使用起來都不方便,而且圓口和扁口較小,單次所吸面積有限,需要工作人員來回的移動吸頭,由於清理位置的原因,不能全部清理,而且人員在清理過程中,碳粉會充斥到空氣中,增加了人員吸入碳粉的機率,從而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饋式發電機集電環碳粉清潔密封接口,以克服現有產品上述方面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雙饋式發電機集電環碳粉清潔密封接口,包括圓臺狀接口,圓臺狀接口外壁平行設置有若干鐵圈,所述圓臺狀接口的上底面設有大小與圓臺狀接口的上底面相對應的吸塵器接口,圓臺狀接口的下底面設有大小與圓臺狀接口的下底面相對應的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有若干磁鐵。進一步地,圓臺狀接口可採用人造皮革製成,吸塵器接口和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均可以是可收納的鬆緊帶;所述吸塵器接口和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外壁均設有固定繩。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製作簡單,增大了單次清理面積且所有位置都能夠清理,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在清理過程中,可允許人員遠距離操作,減少了人員對碳粉的吸入,對工人業健康非常有益,而且清洗簡單、方便。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雙饋式發電機集電環碳粉清潔密封接口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雙饋式發電機集電環碳粉清潔密封接口的正視圖。圖中I、圓臺狀接口 ;2、鐵圈;3、吸塵器接口 ;4、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 ;5、磁鐵;6、固定繩。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雙饋式發電機集電環碳粉清潔密封接口,包括圓臺狀接口 1,圓臺狀接口 I的外壁平行設置有若干鐵圈2,所述圓臺狀接口 I的上底面設有大小與圓臺狀接口 I的上底面相對應的吸塵器接口 3,圓臺狀接口 I的下底面設有大小與圓臺狀接口 I的下底面相對應的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 4,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 4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有若干磁鐵5 ;所述吸塵器接口 3和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 4外壁均設有固定繩6。具體使用時,圓臺狀接口 I的材料採用人造皮革,吸塵器接口 3和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 4均為可收納的鬆緊帶,吸塵器接口 3外壁和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 4外壁的固定繩6用於固定,使吸塵器接口 3和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 4具有一定的伸縮性,以適應不同吸塵器的圓臺狀接口和不同機型集電環室處窗口的大小,同時在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 4的圓周邊上均勻加裝了 10個磁鐵5,加固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 4與發電機的連接。由於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 4的主要材料為人造皮革,在工作的過程中不能使其保持為圓錐形,因此在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 4的主體上加裝了兩個鐵圈用來支撐。減少了人員對碳粉的吸入,對工人業健康非常有益,而且清洗簡單、方便,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雙饋式發電機集電環碳粉清潔密封接口,包括圓臺狀接口( I),其特徵在於圓臺狀接口(I)外壁平行設置有若干鐵圈(2),所述圓臺狀接口(I)的上底面設有大小與圓臺狀接口(I)的上底面相對應的吸塵器接口(3),圓臺狀接口(I)的下底面設有大小與圓臺狀接口(I)的下底面相對應的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4)。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饋式發電機集電環碳粉清潔密封接口,其特徵在於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4)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有若干磁鐵(5)。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雙饋式發電機集電環碳粉清潔密封接口,其特徵在於圓臺狀接口(I)為人造皮革接口 ;吸塵器接口(3)和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4)均為可收納鬆緊帶,吸塵器接口(3)和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4)的外壁均設有固定繩(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饋式發電機集電環碳粉清潔密封接口,包括圓臺狀接口,所述圓臺狀接口的上底面設有大小與圓臺狀接口的上底面相對應的吸塵器接口,圓臺狀接口的下底面設有大小與圓臺狀接口的下底面相對應的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發電機集電環室接口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有若干磁鐵。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製作簡單,增大了單次清理面積且所有位置都能夠清理,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在清理過程中,可允許人員遠距離操作,減少了人員對碳粉的吸入,對工人業健康非常有益,而且清洗簡單、方便。
文檔編號H02K13/00GK202565111SQ201220143210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6日
發明者王小剛, 張慶運, 李精家, 樊中力 申請人:北京優利康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