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登車橋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04:22:5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移動式裝載斜臺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移動式登車橋。
背景技術:
移動式登車橋用於現場無裝卸平臺或者需要流動裝裝卸貨物的場所。該登車橋相當於一移動鋼結構斜坡,搬運貨物的叉車通過該登車橋可直接駛入火車或者卡車車廂內,以完成批量貨物的快速搬運。
現有技術中,移動式登車橋的臺面一般為等寬臺面,如申請號為201120550003.4的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的移動式登車橋。還有一種公開在申請號為201520469016.7的實用新型專利中的橋面寬度可擴展式登車橋,該登車橋包括橋體,橋體的中心下端面上轉動設置支座,支座上設置支撐輪,支撐輪通過起降液壓缸與橋體連接,該橋體包括斜坡段和水平段;斜坡段的自由端設有尾板,通過第一轉動軸與斜坡段連接,第一轉動軸與斜坡段在水平方向上活動連接;水平段的自由端設有舌板,通過第二轉動軸與水平段連接,第二轉動軸與水平段在水平方向上活動連接。該登車橋通過調整尾板和舌板對應的寬度,以達到不同軸距車輛方便登車的目的,但是該技術方案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1)整體結構複雜;2)使用時,首先需將尾板和舌板進行翻轉,並調整好尾板之間以及舌板之間的相對距離,操作複雜,難以滿足貨物搬運的時間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移動式登車橋,該登車橋的橋面為變寬橋面,可滿足叉車等在裝卸貨時適度轉向移動的需要,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移動式登車橋,包括橋面和安裝在所述橋面下方的移動輪,其特徵在於:所述橋面為不等寬橋面,所述橋面與裝卸貨端連接側寬度大於與地面連接側的寬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還有:所述橋面包括平橋面和斜橋面,所述平橋面連接裝卸貨端,所述斜橋面連接至地面。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有:一種移動式登車橋,包括橋面和位於所述橋面下方的移動輪,其特徵在於:所述橋面為不等寬橋面,所述橋面通過翻轉舌板與裝卸貨端連接側的寬度大於與地面連接側的寬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還有:所述橋面包括平橋面和斜橋面,所述平橋面通過翻轉舌板連接至裝卸貨端,所述斜橋面連接至地面。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還有:所述平橋面和斜橋面之間設有過渡橋面。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還有:所述平橋面的寬度為2500mm-2700mm,所述斜橋面的寬度為2000mm。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還有:所述平橋面上設有活動式防護欄。這樣可以在叉車裝卸體積較大貨物、平橋面寬度不夠用時,把平橋面上活動護欄拆掉,並將兩個以上相同登車橋橫向或者縱向自由組合,就可以增加平橋面的寬度和長度,達到方便裝卸大型貨物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還有:所述橋面還與手搖支腿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移動登車橋設有不等寬式橋面,使用時,將較寬的橋面一側連接到裝卸貨端,這樣,當叉車沿橋面運行至火車等車廂處裝卸貨時,隨時可根據作業需要靈活調整叉車,提高了作業效率;活動式防護欄可根據作業需要隨時拆卸,拆下活動式防護欄之後,兩個以上登車橋可並排在一起,以適應特殊作業的需要;本登車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作業效率高之優點。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實施例一中橋面示意圖,附圖3是實施例二中橋面結構示意圖,其中1是橋面,11是平橋面,12是斜橋面,13是過渡橋面,2是翻轉舌板,3是液壓升降部件,4是手搖支腿,5是防護欄,6是移動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實施例一:一種移動式登車橋,包括橋面1和位於橋面1下方的移動輪6,橋面包括平橋面11和斜橋面12,平橋面11連接裝卸貨端,斜橋面12連接至地面,平橋面11和斜橋面12之間設有過渡橋面13。為了裝卸貨時叉車轉向的需要,將橋面1設為不等寬橋面,該不等寬橋面與裝卸貨端連接側的寬度大於與地面連接側的寬度。
優選的,經過多次試驗,平橋面11的寬度為2500mm-2700mm,斜橋面12的寬度為2000mm。這樣,即可保證叉車轉向的需要,還能最大限度限制橋面寬度,達到節省成本目的。
橋面1的側部設有防護欄5,考慮到特殊作業需要,將平橋面側部的防護欄設計為活動式防護欄,可根據作業需要將該活動式防護欄移開,移開後,兩個以上的登車橋可並並排緊密排列,以適應大尺寸貨物裝卸的需要。
實施例二:一種移動式登車橋,包括橋面1和位於橋面1下方的移動輪6,橋面1為不等寬橋面,橋面1包括平橋面11和斜橋面12,平橋面11通過翻轉舌2板連接至裝卸貨端,斜橋面12連接至地面。橋面1通過翻轉舌板2與裝卸貨端連接側的寬度大於與地面連接側的寬度。
本實施例中其他技術特徵同實施例一。
當然,上述說明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不僅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範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