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蓄水箱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03:38:21
專利名稱:自動蓄水箱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城市高層住宅的自動蓄水和供水裝置,屬於自來水供水設備技術領域:
。
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高層樓房尤其是高層居民住宅愈來愈多,給城市自來水供水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面臨著全球性的淡水資源不足和能源緊張,使水量和水壓成為自來水供應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城市居民用水的峰谷起伏較大,給供水系統帶來了難以克服的水量不足水壓大起大落,造成高層居民住宅的自來水供應時有時無,破壞了城市生活的節奏,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增添了很多麻煩。這種長期難以解決的弊端正是本實用新型所解決了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任務是設計一種用於城市居民自來水供水系統中,特別是用於高層居民住宅的供水系統的自動蓄水箱,使其在水量充足時將水自動蓄存起來,當供水間斷時自動向系統中供水。
1是自動蓄水箱的構造示意圖。圖中1箱扣,2箱蓋,3進回水閥,4螺柱,5自來水管道,6箱體,7進回水管,8浮球。
2是進回水閥的構造示意圖。圖中9截止閥搖臂,10調整螺絲,11截止閥,12壓蓋,13壓蓋螺圈,14進水口,15閥體,16回水口,17單向閥,18單向閥座,19密封墊。
3是自動蓄水箱在供水系統中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是由一個裝有自動進回水閥的蓄水箱接入住宅供水系統,蓄水箱上有螺栓,將其固定在住宅的頂棚上,利用自來水壓力進水,水滿後自動關閉,當自來水供水間斷時蓄水箱內的進回水管和外接自來水管道形成虹吸管,將水箱中的水吸回供水系統中,達到彌補水流間斷的目的。
以下根據,對自動蓄水箱的結構和工作原理詳細做介紹。
自動蓄水箱的箱體6和箱蓋2,由箱扣1緊固成為一體,在箱蓋上有一進回水閥3,進回水閥上有一根進回水管7通到箱底,進回水閥的截止閥搖臂上連接一浮球8,箱蓋上有螺栓4,自來水管道5與進回水閥相接通。進回水閥的結構參照2,在閥體15上有兩個帶有螺紋的管口分別與自來水管道5和進回水管7相連,閥體內裝有一個單向閥17和單向閥座18溝通自來水管道5和進回水管7。在閥體的一端有一個由截止閥搖臂9、調整螺絲10、截止閥11、壓蓋12、壓蓋螺圈13、進水口14和密封墊19組成的自動進水控制裝置,其進水口14與進回水管7相通。截止閥搖臂的一端裝有浮球8。
自動蓄水箱的工作過程是這樣進行的當自來水管道內有水供給時,水從自來水管道進入進回水閥內,水壓力使單向閥關閉,水經進水口、進回水管流入箱體內,當水位升高時,將浮球漂起帶動截止閥搖臂把截止閥推入閥內,使密封墊堵住進水口,這時停止向箱體內供水,處於蓄水狀態,進回水閥和進回水管內充滿水。當自來水管道斷水時,進回水管、進回水閥和自來水管道形成一虹吸管,水壓差使單向閥打開,箱體內的水由於虹吸現象倒流回自來水供水系統內,當住宅內供水管道總閥門為一單向截止閥門時,自動蓄水箱內蓄存的水就只能供應該住宅內的用水器使用,解決了水錶計量問題,使該自動蓄水箱具備了較好的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城市自來水供應中的實際問題,使高層住宅的供水得到改善,具有構造簡單、成本低、使用維護方便的優點。另外,由於該裝置在用水低谷時間內蓄水,高峰時供水,可以緩解供水緊張現象,廣泛推廣使用可間接地起到節省供水用電的作用。
以下結合,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介紹實施例中箱體、箱蓋、進回水管以及進回水閥的主要部件採用注塑製成,箱體尺寸為750×750×400mm,容積0.2m3,箱蓋上有四隻螺栓,箱體和箱蓋四周有八隻箱扣將其扣緊成為一體,浮球採用輕質發泡塑料製成,進回水閥上有一緊固螺圈將閥與箱蓋緊固在一起,當打開箱扣後箱體可與箱蓋分離,便於清洗箱內沉積物。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城市供水系統,特別是高層住宅供水系統的自動蓄水箱,其特徵是由箱體6和箱蓋2構成,在箱蓋2上裝有進回水閥3,進回水閥的閥體15上有兩個帶有螺紋的管口分別與自來水管道5和進回水管7相連,閥體內裝有一個單向閥17和單向閥座18溝通自來水管道5和進回水管7,在閥體的一端有一個由截止閥搖臂9、調整螺絲10、截止閥11、壓蓋12、壓蓋螺圈13、進水口14和密封墊19組成的自動進水控制裝置,其進水口14與進回水管7相通,截止閥搖臂的一端裝有浮球8。
2.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自動蓄水箱,其特徵是箱體6和箱蓋2上裝有箱扣1。
3.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自動蓄水箱,其特徵是箱蓋2上有螺栓4。
專利摘要
一種用於城市供水系統的自動蓄水箱,採用一個連接自來水管道和進回水管的進回水閥控制該蓄水箱蓄水和供水的自動轉換,使住宅內的自來水供水系統實現有水時蓄水,無水時供水的使用功能,克服了城市供水的間斷,用於高層住宅可解決居民用水高峰時高層住宅缺水的問題,具有構造簡單、成本低,維護容易的優點,可廣泛應用於城市住宅的供水系統中。
文檔編號E03B11/00GK87201541SQ87201541
公開日1988年6月8日 申請日期1987年5月20日
發明者王志祥 申請人:王志祥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