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煤粉輸送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11:55:06
專利名稱:一種煤粉輸送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煤粉輸送機。
背景技術:
低熱值煤、長焰煤屬於組織疏鬆的煤種,在其提質加工或轉運翻滾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煤粉灰。對煤粉灰傳統的收集方法是將煤炭產品加工生產過程產生的煤粉灰,直接裝袋或裝車運走,另行處置。但是,這樣既增加了煤粉灰轉運、存儲過程中造成的二次環境汙染,又增加了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基於上述原因,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煤粉輸送機。本實用新型可以在生產現場對·煤粉進行即時的回收和處理,避免了遠途運輸,降低了生產成本。且本實用新型的煤粉輸送機結構簡單,組裝方便,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煤粉輸送機,包括煤粉燃燒倉,其內設置有第一上料位傳感器和下料位傳感器;煤粉回收倉,所述煤粉回收倉內設置有第二上料位傳感器;煤粉輸送帶,所述煤粉輸送帶設置於所述煤粉燃燒倉與所述煤粉回收倉之間,且所述煤粉輸送帶連接有驅動電機,受所述驅動電機驅動,所述煤粉輸送帶正向運動或反向運動;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同時連接於所述驅動電機、第一上料位傳感器、下料位傳感器以及第二上料位傳感器,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驅動電機工作。優選的是,所述的煤粉輸送機中,所述控制裝置為可編程控制器PLC。優選的是,所述的煤粉輸送機中,所述煤粉燃燒倉的上方設置有其內部盛放有煤粉助燃劑的加料機。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煤粉輸送機可以在生產現場對煤粉進行即時的回收和處理,避免了遠途運輸,降低了生產成本。且本實用新型的煤粉輸送機結構簡單,組裝方便,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
圖I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煤粉輸送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一種煤粉輸送機,包括煤粉燃燒倉2,其內設置有第一上料位傳感器4和下料位傳感器5 ;煤粉回收倉3,所述煤粉回收倉3內設置有第二上料位傳感器6 ;煤粉輸送帶1,所述煤粉輸送帶I設置於所述煤粉燃燒倉2與所述煤粉回收倉3之間,且所述煤粉輸送帶I連接有驅動電機7,受所述驅動電機7驅動,所述煤粉輸送帶I正向運動或反向運動;控制裝置8,所述控制裝置8同時連接於所述驅動電機7、第一上料位傳感器4、下料位傳感器5以及第二上料位傳感器6,所述控制裝置8控制所述驅動電機7工作。所述的煤粉輸送機中,所述控制裝置為可編程控制器PLC。所述的煤粉輸送機中,所述煤粉燃燒倉的上方設置有其內部盛放有煤粉助燃劑的加料機9。加料機裡裝有煤粉助燃劑,根據煤粉的量調整助燃劑的量,一般按質量比千分之六的比例加入煤粉助燃劑。 當煤粉燃燒倉內的煤粉低於下料位時,下料位傳感器接通,且第二上料位傳感器未接通,驅動電機正轉,煤粉輸送帶正向運動,將煤粉送至煤粉燃燒倉;當煤粉高於上料位時,第一上料位傳感器接通,且第二上料位傳感器未接通,驅動電機反轉,煤粉輸送帶反向運動,將煤粉送至煤粉回收倉;當煤粉介於下料位和上料位之間時,第一上料位傳感器未接通,且第二上料位傳感器未接通,驅動電機仍處於正轉狀態,煤粉被送至煤粉燃燒倉。當煤粉高於上料位時,第一上料位傳感器接通,煤粉回收倉內的煤粉高於上料位,第二上料位傳感器接通,驅動電機受控於可編程控制器PLC停止工作。上述各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各部件的結構和連接方式都是可以有所變化的,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凡根據本實用新型原理對個別部件的連接和結構進行的改進和等同變換,均不應排除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外。
權利要求1.ー種煤粉輸送機,其特徵在於,包括 煤粉燃燒倉,其內設置有第一上料位傳感器和下料位傳感器; 煤粉回收倉,所述煤粉回收倉內設置有第二上料位傳感器; 煤粉輸送帶,所述煤粉輸送帶設置於所述煤粉燃燒倉與所述煤粉回收倉之間,且所述煤粉輸送帶連接有驅動電機,受所述驅動電機驅動,所述煤粉輸送帶正向運動或反向運動; 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同時連接於所述驅動電機、第一上料位傳感器、下料位傳感器以及第二上料位傳感器,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驅動電機工作。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煤粉輸送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裝置為可編程控制器PLC。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煤粉輸送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煤粉燃燒倉的上方設置有其內部盛放有煤粉助燃劑的加料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煤粉輸送機,包括煤粉燃燒倉,其內設置有第一上料位傳感器和下料位傳感器;煤粉回收倉,所述煤粉回收倉內設置有第二上料位傳感器;煤粉輸送帶,所述煤粉輸送帶設置於所述煤粉燃燒倉與所述煤粉回收倉之間,且所述煤粉輸送帶連接有驅動電機,受所述驅動電機驅動,所述煤粉輸送帶正向運動或反向運動;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同時連接於所述驅動電機、第一上料位傳感器、下料位傳感器以及第二上料位傳感器,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驅動電機工作。本實用新型可以在生產現場對煤粉進行即時的回收和處理,避免了遠途運輸,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F23K3/00GK202419681SQ201120548788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6日
發明者吳迪 申請人:洛陽大澤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