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你當陌生人閱讀(別讓娛樂式閱讀)
2023-10-14 00:23:38 3
別把你當陌生人閱讀?關於國民閱讀率,近些年有提升的趨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閱讀回歸中,有著「娛樂式閱讀」的烙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別把你當陌生人閱讀?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別把你當陌生人閱讀
關於國民閱讀率,近些年有提升的趨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閱讀回歸中,有著「娛樂式閱讀」的烙印。
稍加留意不難發現,目前很多暢銷書都偏向於輕鬆愉悅,即便是嚴肅、經典的內容,也往往經過了編者以漫畫、戲說等方式改頭換面,才更容易被大多數讀者所樂於接受。與此同時,為了能以「精彩」「有趣」吸引更多人關注,形式各異的拆書類節目頗受歡迎。
學者劉擎就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年輕人在娛樂文化的背景下成長,他們能忍耐沒有笑點、沒有興奮、沒有生動言談方式的時間非常短。而也有媒體人評論,如今很多所謂「學習」……不是讓你克服枯燥去獲得新知,而是迎合著你「厭惡枯燥」的惰性,把需要硬啃的知識,再生產為表面有趣卻失去原質營養的「知識點」「金句」「成功學雞湯」。這實際上不是滋養,而是對一個人的消耗。
知識無涯,而生命有限,如果「娛樂式閱讀」會影響一個人的閱讀能力,那麼,究竟該怎樣走出「娛樂式閱讀」的窠臼?
古今先賢當中,不乏讀有所成者,他們的閱讀心得,自然堪具借鑑意義。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而聞名天下,其成就同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密不可分。其著述當中,論及讀書治學之道處不少,至今觀之,頗多閃光之處,或可為療治「娛樂式閱讀」開出良藥。
論及閱讀,《板橋自敘》有云:「能自刻苦,自憤激,自豎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淺入深,由卑及高,由邇達遠,以赴古人之奧區,以自暢其性情才力之所不盡。」可見,勤奮力學,有主見,不依附流俗之見,由淺入深,直探古人真意,不失為鄭板橋對自己讀書治學歷程和經驗的總結概括。
閱讀不能總是輕鬆愜意,能真正獲得滋養的閱讀,往往都帶著某種枯燥,需要一個人學會忍受,投入深度的注意力。鄭板橋讀書讀得好,首要的便在於「能自刻苦」,對于堅硬閱讀不畏懼不躲避。他勤於誦讀,「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或對客不聽其語,並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如此刻苦用心,與如今有些人讀得有一搭沒一搭,前面讀後頭忘,只追求享受過程而不講求實際結果,最終效果焉能相同?
閱讀找準了方向,不畏艱避難,在此基礎上,還須懂得「善讀」。「善讀」之一,在於讀書得有所選擇。不是什麼樣的書都值得讀、值得記,板橋曾曰:「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在其看來,「《五經》《廿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讀,便是呆子。漢、魏、六朝、三唐、兩宋詩人,家家都學,便是蠢才」。如今有些人一味熱衷於讀淺層次的書,熱衷於讀網絡資訊、好笑段子,熱衷於在短視頻中流連忘返,肯定沒有讀經典、讀乾貨更能有所獲益。
「善讀」之二,在於讀書得學會思考。只有將讀書與思考結合起來,才容易讀通讀透,使之為我所用,成為我的知識和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運用自如,左右逢源,無入而不自得。如何做到善於思考?很大程度上是要帶著問題去讀,不懂就問。鄭板橋眼裡,「學問」二字,需要拆開來看,學是學,問是問。只學而不問,雖然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終不開竅。「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要使疑竇釋然,精理迸露。」要學會問自己,問他人,問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經過自己的思考,才是真理解,真明白。現在不少人閱讀習慣於吃「現成飯」,任由自己的頭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如此閱讀,是否有助於增強自我的文化消化能力,是否有助於強健一個人的精神筋骨,怕是要打上問號。
閱讀,未必完全意味著苦讀,可無論如何,一味追崇娛樂式「悅讀」,肯定實不足取。很多時候,嘗試在潛心靜讀中沉思默想,並且,儘可能通過「輸出」去吸收固化自己學到的內容,那麼,縱然不能像古代讀書家那樣揚名立萬,最起碼,自己可活得充實、通透許多。周慧虹
來源: 福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