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三維自調整對位旋擰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19:56:17 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三維自調整對位旋擰裝置,應用於自動化位置對中並進行旋轉作業的領域。
背景技術:
在日常施工作業中,旋擰裝備被廣泛應用,如螺栓擰緊、絲槓進給等,主要靠人員直接操作或藉助於機械設備作業,而在人員無法進行施工作業的條件下(如水下、高溫、有毒或可燃氣體等),需採用自動化無人作業設備,特別是深水施工環境複雜、潛水員無法進去且難以精確對位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三維自調整對位旋擰裝置,實現旋擰裝備粗定位狀態下的自適應位置對中和旋擰作業,該裝置具有遠程控制、自適應調整對中、便於操控、可靠性高等特點,特別適用於深水、有毒等惡劣環境條件下的自動化作業。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三維自調整對位旋擰裝置包括:旋套2、導向套9、固定體10、驅動器11、彈簧12、壓板14、壓缸15和固定載體16;其中,旋套2外圓面為圓柱形,外端內設錐形孔4,內端內設圓孔,中間段內設多菱孔5,錐形孔4的小圓孔端設導菱3,沿圓周方向導菱3凹凸位置與多菱孔5凹凸一致,旋套2徑向方向設有與銷6配合的孔,並在對應銷6兩側的旋套2壁上開有凹槽,凹槽內布置彈性體7,彈性體7通過固銷8固定在凹槽內;導向套9外端面與旋套2內端圓孔配合,並由徑向設有的銷6鎖定連接,另一端外圓面為錐形,與固定體10上的錐形孔配合,內設與驅動器11驅動軸配合的孔;固定體10與壓板14連接後將驅動器11布置在其內;驅動器11與固定體10周邊預留間隙,並在驅動器11與壓板14對合面上設有彈簧12;壓缸15和固定載體16連接後其伸出端與壓板14連接。
上述方案進一步包括:
彈簧12一端固定在壓板14的彈簧孔內,其另一端設置在與驅動器11連接的導向體13內,且導向體13和彈簧孔構成插接配合。
固定體10與固定載體16在其滑動配合面上分別設有限位塊。
發明的效果:本發明的一種三維自調整對位旋擰裝置,彈簧、彈性體使旋套在非作業狀態下始終處於原始位置,錐形孔和導菱使裝置準確對準被旋擰體,並在壓缸的作用下使被旋擰體放置到多菱孔內,即可實現驅動器對被旋擰體的作業,且具有自適應作業、可靠性高等特點,切實解決了惡劣工況下無人操作的器件對位與旋擰難題。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三維自調整對位旋擰裝置主視局部剖視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局部剖視圖。
圖中:1、被旋擰體,2、旋套,3、導菱,4、錐形孔,5、多菱孔,6、銷,7、彈性體,8、固銷,9、導向套,10、固定體,11、驅動器 ,12、彈簧,13、導向體,14、壓板,15、壓缸,16、固定載體。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說明書附圖1、附圖2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三維自調整對位旋擰裝置包括:旋套2、導向套9、固定體10、驅動器11、彈簧12、壓板14、壓缸15和固定載體16。其中,旋套2外圓面為圓柱形,外端內設錐形孔4,內端內設圓孔,中間段內設多菱孔5,中間內設多菱孔與被旋擰體配合,錐形孔4的小圓孔端設導菱3,沿圓周方向導菱3凹凸位置與多菱孔5凹凸一致,旋套2徑向方向設有與銷6配合的孔,並在對應銷6兩側的旋套2壁上開有凹槽,凹槽內布置彈性體7,彈性體7通過固銷8固定在凹槽內。導向套9外端面與旋套2內端圓孔配合,並由徑向設有的銷6鎖定連接,另一端外圓面為錐形,與固定體10上的錐形孔配合,內設與驅動器11驅動軸配合的孔。固定體10與壓板14連接後將驅動器11布置在其內。驅動器11與固定體10周邊預留間隙,並在驅動器11與壓板14對合面上設有彈簧12。壓缸15和固定載體16連接後其伸出端與壓板14連接。
進一步:
彈簧12一端固定在壓板14的彈簧孔內,其另一端設置在與驅動器11連接的導向體13內,且導向體13和彈簧孔構成插接配合。
固定體10與固定載體16在其滑動配合面上分別設有限位塊。
具體作業過程為:起始狀態時,壓缸15處於縮回狀態,驅動器11在彈簧12的作用下壓緊在固定體10的內面上,通過固定體10上的錐形孔和導向套9上的錐形外圓面導向處在中心位置,旋套2則在四個彈性體7的作用下處在中間位置;當進行作業時,壓缸15上的杆逐漸伸出,旋套2逐漸通過錐形孔4、導菱3導向,並將被旋擰體1放進到旋套2的多菱孔4內,此時驅動器11動作即可完成被旋擰體1的作業;作業完成後,壓缸15縮回,則在彈簧12、彈性體7的作用下,驅動器11、旋套2回到原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