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預防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地下水淨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22:02:16 2
專利名稱:用於預防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地下水淨化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預防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地下水淨化裝置。
背景技術:
飲用水中氟過量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如果長期飲用含氟量高於1. Omg/ L的水就會引起斑牙病,長期飲用含氟量高於3. Omg/L的水就會引起氟骨病。黑龍江省是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發病率很高的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有200餘萬人生活在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區,有氟斑牙患者100餘萬人、氟骨症患者近6萬人。由於地下水日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也會進一步對人體的健康構成了嚴重地威脅。目前對於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預防措施是利用活性氧化鋁或其它吸附劑製成的吸附裝置來進行除氟,目前已經有相當多的小型家用除氟淨水器的設計方案,這些設施對於控制和預防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自然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僅靠這些設施還是遠遠不夠的。首先是這些飲水設施的普及率並不太高,另外,目前每天大部分人都工作在外,其主要飲水量並不是來源於家庭,所以對於水中含氟量的淨化,最主要的還應該從根源處做起,即從公共供水系統環節把好關,從而從源頭上將過量的氟元素從飲水中分離出去,以保證本地區的飲水型氟中毒得到有效地扼制。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預防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地下水淨化裝置。採用該裝置能夠從源頭上降低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發病率。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地下水淨化裝置為一個除氟水箱,在該除氟水箱內設有三層吸附介質層,最上層是活性氧化鋁吸附層,第二層為骨碳過濾吸附層,第三層為活性碳吸附層;活性氧化鋁吸附層、骨碳過濾吸附層和活性碳吸附層的厚度比例為 1 1.5 2.5。每層過濾介質層的底部都設有陶瓷網;活性碳吸附層底部的陶瓷網與除氟水箱的箱底之間為淨化水室,淨化水室的高度為除氟水箱的直徑或寬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淨化水供水泵安裝在淨化水室一側下方除氟水箱的外壁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設計具有很大的含氟水淨化能力,雖然結構上並不太複雜,卻也完全能夠從源頭上有效地控制飲用水中的大部分有害氟元素,本設備可以用作居民和團體飲用水的一次或二次供水設施。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加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除氟水箱 2、活性氧化鋁吸附層 3、骨碳過濾吸附層4、活性碳吸附層 5、陶瓷網6、淨化水室7、淨化水供水泵。
具體實施方式
例如
圖1所示,該地下水淨化裝置為一個除氟水箱1,在該除氟水箱1內設有三層吸附介質層,最上層是活性氧化鋁吸附層2,第二層為骨碳過濾吸附層3,第三層為活性碳吸附層4 ;活性氧化鋁吸附層2、骨碳過濾吸附層3和活性碳吸附層4的厚度比例為 1 1.5 2.5。每層過濾介質層的底部都設有陶瓷網5;活性碳吸附層4底部的陶瓷網5 與除氟水箱I的箱底之間為淨化水室6,淨化水室6的高度為除氟水箱1的直徑或寬度的三分之一。淨化水供水泵7安裝在淨化水室6—側下方除氟水箱1的外壁上。上述的骨碳是現有技術,系將動物骨骼在1000度下煅燒後所得到的白色塊狀物,使用前需要用酸洗去其表面雜質。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預防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地下水淨化裝置,其特徵是該地下水淨化裝置為一個除氟水箱(1),在該除氟水箱(1)內設有三層吸附介質層,最上層是活性氧化鋁吸附層O),第二層為骨碳過濾吸附層(3),第三層為活性碳吸附層;每層過濾介質層的底部都設有陶瓷網(5);活性碳吸附層(4)底部的陶瓷網(5)與除氟水箱(I)的箱底之間為淨化水室(6),淨化水供水泵(7)安裝在淨化水室(6) —側下方除氟水箱(1)的外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預防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地下水淨化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活性氧化鋁吸附層O)、骨碳過濾吸附層(3)和活性碳吸附層的厚度比例為 1 · 1.5 · 2·5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預防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地下水淨化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淨化水室(6)的高度為除氟水箱(1)的直徑或寬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預防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地下水淨化裝置。該裝置的除氟水箱內由上至下分別設有活性氧化鋁材料吸附層,骨碳過濾吸附層和活性炭吸附層。活性炭吸附層的陶瓷網和除氟水箱箱底之間為淨化水蓄積室,飲用水供水泵安裝在蓄積室一側的除氟水箱外壁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設計具有很大的含氟水淨化能力,雖然結構上並不太複雜,卻也完全能夠從源頭上有效地控制飲用水中的大部分有害氟元素,本設備可以用作居民和團體飲用水的一次或二次供水設施。
文檔編號C02F1/28GK202246292SQ20112041186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6日
發明者龐瑞發, 李微 申請人: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