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合式雙吸泵葉輪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14:59:06 2
專利名稱:一種組合式雙吸泵葉輪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吸泵的葉輪,尤其是涉及一種組合式雙吸泵葉輪。
背景技術:
現在,全球通用的雙吸式泵葉輪均為整體鑄造(或焊接)的。而整體式雙吸葉輪存在多種缺點1、其內部存在空腔,裡面的砂不容易清理乾淨,導致在裝配時砂脫落,使葉輪不平衡增大,同時擦傷葉輪內孔及泵軸表面。2、整體式雙吸葉輪在鑄造時,向上的這一側的葉片吸入邊容易出現澆不足的缺陷,嚴重影響泵的性能和葉輪的外觀。3、整體式雙吸葉輪在鑄造時,左右兩側葉片中間的隔板(相當於單吸葉輪的後蓋板)往往由於過薄(厚則增大葉輪的軸向尺寸,同時會降低泵的性能。)而導致鑄造困難。4、為使泵運行時更加平穩,雙吸葉輪的左右兩側的葉片要求交錯布置。但這一要求不能由模具來保證,因而容易導致鑄造時沒有使葉片交錯布置。5、整體式葉輪如果出現一側報廢,則整個葉輪只能報廢。6.、整體式葉輪只能在前蓋板或密封環端面處去除不平衡重量,影響泵的性能和外觀;7、整體雙吸葉輪的內孔存在不連續的表面,加工時將使孔的尺寸誤差及形狀誤差增大。同時對刀具刃口也形成衝擊,影響刀具的壽命。8.、整體式葉輪鑄造工藝複雜,單件體積和重量大,給生產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製造簡單、 報廢率低、使用方便的組合式雙吸泵葉輪。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組合式雙吸泵葉輪,與泵軸連接,其特徵在於,該葉輪包括分別製造的左半葉輪和右半葉輪,所述的左半葉輪與右半葉輪連接於泵軸,形成一個雙吸泵葉輪。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整體式雙吸葉輪內部存在空腔,裡面的砂不容易清理乾淨,導致在裝配時砂脫落,使葉輪不平衡增大,同時擦傷葉輪內孔及泵軸表面。而組合式葉輪則不存在這一問題;2、整體式雙吸葉輪在鑄造時,向上的這一側的葉片吸入邊容易出現澆不足的缺陷,嚴重影響泵的性能和葉輪的外觀。而組合式雙吸葉輪則不存在這一問題;3、整體式雙吸葉輪在鑄造時,左右兩側葉片中間的隔板(相當於單吸葉輪的後蓋板)往往由於過薄(厚則增大葉輪的軸向尺寸,同時會降低泵的性能。)而導致鑄造困難。 而組合式葉輪的後蓋板可以鑄得適當厚,然後再車削到需要的厚度;4、為使泵運行時更加平穩,雙吸葉輪的左右兩側的葉片要求交錯布置。但這一要求不能由模具來保證,因而容易導致鑄造時沒有使葉片交錯布置。而組合式葉輪只需要在加工鍵槽這道工序來保證左右兩半葉輪的葉片交錯布置便可,生產管理比較方便;5、一組組合式雙吸葉輪還可用作一臺軸向力自平衡的兩級泵甚至多級泵的葉輪, 從而使葉輪通用於兩個系列的泵,產品的通用化程度得以提高;6、整體式葉輪如果出現一側報廢,則整個葉輪只能報廢。而組合式葉輪中的一半報廢,不會影響到另一半;7、在左半葉輪和右半葉輪的後蓋板上去除不平衡重量,不會影響到葉輪的外觀及性能。而整體式葉輪只能在前蓋板或密封環端面處去除不平衡重量,影響泵的性能和外觀;8、相對於整體式葉輪,組合式葉輪的模具及鑄造工藝大大簡化,從而大幅降低鑄件報廢率;9、整體雙吸葉輪的內孔存在不連續的表面,加工時將使孔的尺寸誤差及形狀誤差增大。同時對刀具刃口也形成衝擊,影響刀具的壽命。組合式葉輪的半葉輪的內孔均為連續表面,避免產生上述問題;10、組合式半葉輪的體積和重量近似為整體葉輪的一半,因而更便於採用精密鑄造工藝生產毛坯,從而為提高雙吸泵的整機性能及零部件外觀質量增加一條新的途徑。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如圖1所示,一種組合式雙吸泵葉輪,該葉輪包括分別製造的左半葉輪1和右半葉輪2,左半葉輪1與右半葉輪2在裝配到泵軸上後形成一個雙吸葉輪。左半葉輪1與右半葉輪2通過平鍵與泵軸連接。由於將整體的葉輪拆分成兩個單獨的部件,然後進行組裝,因此不會出現澆不足。在鑄造時,組合式葉輪的後蓋板可以鑄得適當厚,然後再車削到需要的厚度。當鑄造出的葉輪出現重量不平衡時,可以在左半葉輪和右半葉輪的後蓋板上去除不平衡重量。通常為了使泵運行時更加平穩,雙吸葉輪的左右兩側的葉片要求交錯布置,組合式葉輪通過加工鍵槽來保證左右兩半葉輪的葉片交錯布置。如果組合式葉輪中的一半出現故障,只需要將出現故障的那一半更換掉即可,不會影響到另一半,從而可節省成本。
權利要求1. 一種組合式雙吸泵葉輪,與泵軸連接,其特徵在於,該葉輪包括分別製造的左半葉輪和右半葉輪,所述的左半葉輪與右半葉輪連接於泵軸,形成一個雙吸泵葉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式雙吸泵葉輪,與泵軸連接,該葉輪包括分別製造的左半葉輪和右半葉輪,所述的左半葉輪與右半葉輪連接於泵軸,形成一個雙吸泵葉輪。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製造簡單、報廢率低、使用方便等優點。
文檔編號F04D29/22GK202012504SQ20112009838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6日
發明者蔡朋飛 申請人:蔡朋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