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擋風玻璃自動除霧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6:06:06 1
專利名稱:一種擋風玻璃自動除霧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電器領域,涉及ー種擋風玻璃自動除霧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的前擋風玻璃是汽車眼睛,駕駛員必須通過前擋風玻璃觀察行車路線、了解道路交通狀況。但是,如果遇到雨水天氣或者低溫天氣,擋風玻璃的內部就會起霧,影響汽車外部環境的可見性,模糊駕駛員的視線,使駕駛員難以準確掌握外部交通狀況,尤其是突發狀況出現時,更使得駕駛員不能有效地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事故的發生,影響行車安全。現有車輛的除霧方法大概有三種:一、保持良好的通風,使車內外空氣進行交換,降低車廂內外的溼度和溫度差;ニ、直接對車輛擋風玻璃進行加熱,使擋風玻璃的溫度升高,井高過車型內露點的溫度;三、使車內空調置於外循環模式,車廂內的相対溼度迅速降低。三種方法雖然都能夠有效地解決擋風玻璃霧氣的問題,但是第一種和第三種方法不利於車內的環境保溫狀態,降低了駕駛員和乘客的舒適程度,同時駕駛員對除霧方法的掌握不當會大大增加油耗,且如果車輛在除霧模式下長時間過度運行會使內外溫差變大造成玻璃外側結霧的現象;第二種方法是對擋風玻璃加熱,若玻璃上已結有冰霜就不能使用,此外加熱時間的長短對擋風玻璃有很大的影響,長時間持續加熱會使得擋風玻璃溫度過高,造成玻璃破碎甚至炸裂。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自動檢測擋風玻璃內側的水霧狀態並且定期清理的擋風玻璃自動除霧裝置。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擋風玻璃自動除霧裝置,包括水霧傳感器、單片機和執行機構,水霧傳感器與單片機的輸入端相連,單片機的輸出端通過控制晶片與步進電機相連,步進電機與執行機構相連。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如下技術特點:所述的水霧傳感器為兩個,所述的執行機構為兩個。所述的單片機採用AT89C2051單片機。所述的控制晶片採用TA8435控制晶片。本實用新型能夠自動檢測擋風玻璃內側的水霧狀態,此裝置井能根據檢測到的水霧濃淡程度,裝置以不同的速度或頻率對擋風玻璃進行清潔、擦除水霧。本實用新型工作可靠,除霧效果良好,且能夠根據擋風玻璃表面霧氣狀況改變工作頻率和速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連接關係不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內容作進ー步詳細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以下具體實施例,凡在本申請技術方案基礎上做的等同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遵從上述技術方案,如圖1所示,一種擋風玻璃自動除霧裝置,包括水霧傳感器、單片機和執行機構,水霧傳感器與單片機的輸入端相連,單片機的輸出端通過控制晶片與步進電機相連,步進電機與執行機構相連。所述的兩個水霧傳感器安裝在擋風玻璃左右兩側,用於檢測室內擋風玻璃的水霧情況,並將模擬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傳送給單片機。所述的單片機採用AT89C2051單片機,單片機用於接收水霧傳感器的電信號,判斷擋風玻璃上的水霧濃度,並向控制晶片輸送控制信號。所述的控制晶片採用TA8435控制晶片,用於接收單片機傳動的控制信號,並向步進電機輸送脈衝信號。所述的兩個執行機構和雨刷的結構類似,安裝在車廂內部擋風玻璃左右兩側。車輛啟動後,水霧傳感器開始工作,檢測車內擋風玻璃的水霧溼度,若有霧氣生成,則向單片機輸入霧氣濃度信號,單片機對此信號進行判斷,並向控制晶片發出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分為低、中、高、較高、很高五種),控制晶片根據控制指令的不同向步進電機發送不同頻率、不同寬度的脈衝信號,步進電機隨脈衝信號帶動執行機構進行往復運動,對擋風玻璃進行擦拭,出去擋風玻璃上的霧氣。
權利要求1.一種擋風玻璃自動除霧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水霧傳感器、單片機和執行機構,水霧傳感器與單片機的輸入端相連,單片機的輸出端通過控制晶片與步進電機相連,步進電機與執行機構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擋風玻璃自動除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水霧傳感器為兩個,所述的執行機構為兩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擋風玻璃自動除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單片機採用AT89C2051 單片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擋風玻璃自動除霧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控制晶片採用TA8435控制晶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擋風玻璃自動除霧裝置,包括水霧傳感器、單片機和執行機構,水霧傳感器與單片機的輸入端相連,單片機的輸出端通過控制晶片與步進電機相連,步進電機與執行機構相連。本實用新型能夠自動檢測擋風玻璃內側的水霧狀態,此裝置並能根據檢測到的水霧濃淡程度,裝置以不同的速度或頻率對擋風玻璃進行清潔、擦除水霧。本實用新型工作可靠,除霧效果良好,且能夠根據擋風玻璃表面霧氣狀況改變工作頻率和速度。
文檔編號B60S1/08GK202966244SQ201220583580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7日
發明者趙凱, 孫勤英, 王黨青 申請人: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