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7:13:01 5
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海螵蛸3-5、白及4-6、枳實2-4、甘草7-9、延胡索3-5、雞內金1-3、元胡8-10、萊服子4-6、烏梅2-4、徐長卿7-8、黨參4-6、黃芪1-3、蒲公英3-5、馬鞭草2-4、石見穿7-9、牛奶子4-6、雞屎藤2-4、扁豆葉3-5、青藤香1-3和挖耳草1-2;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具有溫胃散寒、消食導滯、疏肝理氣、洩熱和胃、活血化瘀的功效,其治療胃脘痛療效顯著,作用可靠,其組分藥源廣、配製簡便、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屬於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胃脘痛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一般表現為胃脘部疼痛、脹滿噯氣、時作時正、久治不愈。中醫理論認為:「脾胃者,倉凜之官,王味出,「五臟六腑皆稟於胃」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歷代中醫在治病時重視保護「胃氣」故有「人以胃氣為本」、「治病以胃氣為本」之說。其功能胃主受鈉,主降腐熟水、潤惡燥、和降為服、洩而不藏、為水氣血之海,為後天之本、為六腑之一。目前市場上用於治療胃痛的中成藥頗多,如葵花胃康靈、養胃舒、溫胃舒、胃顆粒等,此類藥物對於胃痛都有一定療效,但都不同程度存在著治療效果不夠確切,不能根本根治等缺陷。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
[0004]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海螵蛸3-5、白及4-6、枳實2-4、甘草7-9、延胡索3-5、雞內金1-3、元胡8-10、萊服子4_6、烏梅2_4、徐長卿7_8、黨參4_6、黃苗1_3、蒲公英3-5、馬鞭草2-4、石見穿7-9、牛奶子4-6、雞屎藤2_4、扁醜葉3_5、青藤香1_3和挖耳草1-2。
[0005]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海螵蛸4、白及5、枳實3、甘草
8、延胡索4、雞內金2、元胡9、萊服子5、烏梅3、徐長卿7.5、黨參5、黃芪2、蒲公英4、馬鞭草
3、石見穿8、牛奶子5、雞屎藤3、扁豆葉4、青藤香2和挖耳草1.5。
[0006]製備和服用方法:以常規方法煎湯口服,每日I劑,分三次飯後服用。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具有溫胃散寒、消食導滯、疏肝理氣、洩熱和胃、活血化瘀的功效,其治療胃脘痛療效顯著,作用可靠,其組分藥源廣、配製簡便、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g)為:海螵蛸4、白及
5、枳實3、甘草8、延胡索4、雞內金2、元胡9、萊服子5、烏梅3、徐長卿7.5、黨參5、黃芪2、蒲公英4、馬鞭草3、石見穿8、牛奶子5、雞屎藤3、扁豆葉4、青藤香2和挖耳草1.5。
[0009]製備和服用方法:以常規方法煎湯口服,每日I劑,分三次飯後服用。
[0010]典型病例:
病例1:胡某,男,47歲,胃脘部疼痛反覆發作3年,胃院部痞塞、脹滿、疼痛,常因受涼或勞累而加重,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脈弦細,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I劑,分三次飯後服用,服用一周後,胃脘疼痛明顯減輕,納食增多,精神轉佳;續服10天後,胃脘痛完全消失,治癒。 [0011]病例2:程某,女,57歲,胃院部痞塞、脹滿、疼痛,伴納呆食少,食後脹甚,遇冷加重,並伴有噁心乾嘔,口淡不渴,頭暈乏力,大便稀軟等症狀,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每日I劑,分三次飯後服用,服用一周後,症狀明顯好轉,無明顯胃脘隱痛和脹滿感,繼續鞏固服用5天,根治,至今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海螵蛸3-5、白及4-6、枳實2-4、甘草7-9、延胡索3-5、雞內金1_3、元胡8_10、萊服子4_6、烏梅2_4、徐長卿7-8、黨參4-6、黃芪1-3、蒲公英3-5、馬鞭草2_4、石見穿7_9、牛奶子4_6、雞屎藤2_4、扁?葉3-5、青藤香1-3和挖耳草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海螵蛸4、白及5、枳實3、甘草8、延胡索4、雞內金2、元胡9、萊服子5、烏梅3、徐長卿。7.5、黨參5、黃芪2、蒲公英4、馬鞭草3、石見穿8、牛奶子5、雞屎藤3、扁豆葉4、青藤香2和挖耳草1.5。
【文檔編號】A61P1/00GK103566190SQ201310455766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明者】尹騰飛 申請人:尹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