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用袋和包裝片材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8:51:56 2
專利名稱:提取用袋和包裝片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備附帶小片的吊線的提取用袋和該提取用袋的袋本體製造用的包裝片材。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存在著用於提取茶葉等的提取用袋,典型的提取用袋為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提取用袋,由填充了茶葉等的袋本體、基端側固定於上述袋本體且小片固定於自由端側的吊線構成。在使用該提取用袋而提取茶葉等的情況下,手持小片,將袋本體放入已盛入熱水的杯等而在水中提取茶等。然後,在提取後,上提小片,從杯拉起袋本體,放入垃圾箱等而廢 棄。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8-150071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表平8-500310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在從杯等拉起後的袋本體中,水分剩餘得多,即使上下振動吊線,也難以充分地脫水。因此,即使廢棄,也不得不例如將手置於袋本體的下側來接住落下的水分並同時拿持至垃圾箱等為止,而手變髒之後很麻煩。另外,在殘留於袋本體的水分中,茶等充分地提取而變濃,但是眼睜睜地廢棄了該提取部分。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浸出包裝的吊線的大部分保持於袋本體內,吊線的兩端被拉出至外部。關於該浸出包裝,如果沿相反方向牽拉吊線的兩端,則填充於浸出包裝中的茶葉等被擰擠而脫水。然而,對於上述類型的浸出包裝而言,脫水是不充分的,另外,由於使吊線保持於袋本體內且吊線比袋本體更突出至外部等,因而不能將包裝膜(package film)覆蓋於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慣用的制袋填充裝置來制袋填充。本發明是著眼於上述現有的問題點而完成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取用袋,該提取用袋能夠將填充於袋本體內的茶葉等充分地擰乾,並且能夠覆蓋於現有的慣用的制袋填充裝置來制袋填充。另外,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上述的提取用袋的袋本體製造用的包裝片材。用於解決問題的方案
本發明是用於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的,權利要求I的發明為一種提取用袋,其特徵在於,具備袋本體、覆蓋材、點密封部以及兩根吊線,該袋本體通過將具有柔軟性的包裝材密封而制袋,該覆蓋材被覆於上述包裝材的外表面,並通過形成於上述包裝材的一對相對緣的緣密封部而相對於上述包裝材一體化,該點密封部在上述緣密封部的內部兩側分別設置至少各I個,並點密封上述覆蓋材和上述包裝材,該兩根吊線的基端側被上述袋本體或覆蓋材密封而形成基端密封部,一方的吊線以在牽拉時兩側的點密封部和一方的緣密封部的緣端成為支點的方式鋪設,另一方的吊線以在牽拉時兩側的點密封部和另一方的緣密封部的緣端成為支點的方式鋪設,分別沿相反方向而向著一側外部牽拉該一方的吊線並向著另一側外部牽拉該另一方的吊線,則使上述基端密封部和點密封部靠近一處,使得包裝材被抒擠。權利要求2的發明為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提取用袋,其特徵在於,覆蓋材由與包裝材相同的材料構成,該包裝材的制袋用密封部兼為緣密封部。權利要求3的發明為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提取用袋,其特徵在於,點密封部在兩側分別設置各I個,並共用作兩根吊線的各自的支點。
權利要求4的發明為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提取用袋,其特徵在於,提取用袋為三角錐狀,點密封部位於I個三角面上,任一方的吊線的基端密封部位於上述三角面的任一頂點或其附近,並以S字狀在兩側的點密封部的周圍鋪設,剩餘的另一方的吊線的基端密封部位於由上述三角面以外的剩餘的三個三角面包圍的頂點或其附近,並以U字狀在兩側的點密封部的周圍鋪設。權利要求5的發明為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提取用袋,其特徵在於,兩根吊線分別附帶小片,各自的小片鄰接並相對於包裝材而暫時密封。權利要求6的發明為對根據權利要求I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提取用袋的袋本體進行制袋化的連續的長尺寸的包裝片材,其特徵在於,如果上述包裝片材的短邊方向一端側折回,將該折回部的緣和另一端緣接合而縱密封,進而沿與此交叉的方向橫密封,則進行制袋化,並且,通過該橫密封而形成緣密封部的折回片作為覆蓋材而與上述包裝材一體化。權利要求7的發明為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包裝片材,其特徵在於,一方的附帶小片的基端密封部設於折回部之間,並以S字狀在兩側的兩個點密封部的周圍鋪設,另一方的吊線的基端密封部設於外部的露出的包裝片材上,並以U字狀在兩側的兩個點密封部的周圍鋪設。發明效果
依照本發明的提取用袋,能夠將填充於袋本體內的被提取物擰乾。另外,該提取用袋能夠通過慣用的制袋填充裝置的制袋填充而製造。
圖I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提取用袋的立體圖。圖2是構成圖I的提取用袋的袋本體的四面圖。圖3是用於製造圖I的提取用袋的包裝片材的立體圖。圖4是用於製造圖I的提取用袋的包裝片材的頂視圖。圖5是圖I的提取用袋的制袋化的過程的說明圖。圖6是接連於圖5的提取用袋的制袋化的過程的說明圖。圖7是顯示將圖I的提取用袋的小片剝離的狀態的圖。
圖8是圖I的提取用袋的袋本體的擰擠作業的說明圖。圖9是用於說明圖I的提取用袋的袋本體被擰擠的狀態的圖。圖10是接連於圖9的用於說明袋本體被擰擠的狀態的圖。圖11是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提取用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提取用袋I。首先,參照圖I、圖2,說明提取用袋I的構成。在圖I中,符號3表示袋本體,該袋本體3接合併密封矩形狀的柔軟的包裝材的緣而立體成形為由圖2所示的四個三角面7、9、11、13構成的三角錐狀。密封部由縱密封部15 和橫密封部17、19構成。在該袋本體3內,填充了作為被提取物的茶葉T。符號21表示覆蓋材,該覆蓋材21的原材料也與構成袋本體3的包裝材相同,但成為小面積的矩形狀。覆蓋材21跨置於袋本體3的兩個三角面7、13並從上方被覆。該覆蓋材21的三邊的緣相對於袋本體3密封而形成緣密封部,但是,該緣密封部重疊於上述縱密封部15和橫密封部17、19並同時地形成。即,制袋用密封兼為緣密封。在附圖中,對重疊於橫密封部17而形成的緣密封部賦予符號23,對重疊於橫密封部19而形成的緣密封部賦予符號25,從而區分。另一方面,剩餘的一邊開口而不密封,成為開口部27,覆蓋材21成為口袋狀並相對於袋本體3而一體化。符號29、31表示點密封部,點密封部29、31點狀地密封覆蓋材21和袋本體3的三角面7。點密封部29、31分別設於緣密封部23的內部側和緣密封部25的內部側。另外,這些點密封部29、31配置於同程度地接近開口部27的位置。所以,點密封部29和緣密封部23的緣端之間的通口 SI的尺寸與點密封部31和緣密封部25的緣端之間的通口 S2的尺寸幾乎相同,均成為後述的兩根附帶小片的吊線33、41的各自的吊線35、43帶有餘量地充分地同時貫通兩根的程度的尺寸。附帶小片的吊線33由吊線35和安裝於其一端側的小片37構成,附帶小片的吊線41由吊線43和安裝於其一端側的小片45構成,為了區分而使符號不同,但是兩根附帶小片的吊線的構造和材料相同。附帶小片的吊線33的基端側在三角面7的頂點8的附近相對於覆蓋材21被密封而形成基端密封部39。從基端密封部39延伸出的吊線35以S字狀在點密封部29、31的周圍大大地鋪設,然後,被從通口 S2拉出至口袋之外,將三角面9橫斷並延伸至三角面11的內部,小片37相對於三角面11而被暫時密封。附帶小片的吊線41的基端側在三角面11的上頂點12( S卩,由三角面9、11、13包圍的頂點)的附近被密封而形成基端密封部47。從基端密封部47延伸出的吊線43以U字狀在點密封部31、29的周圍大大地鋪設,然後,被從通口 SI拉出至口袋之外,將三角面9橫斷並延伸至三角面11的內部,小片45在與上述小片37鄰接的狀態下相對於三角面11而被暫時密封。接著,參照圖3、圖4,說明用於對提取用袋I的袋本體3進行制袋化的連續的長尺寸的包裝片材49的構成。符號51表示連續的長尺寸的片本體。該片本體51的構成上述袋本體3的一張包裝材5沿長度方向連續。片本體51的短邊方向一端側被折回而成為折回片53,該折回片的短邊方向的長度尺寸成為稍微超過片本體51的折回前的短邊方向的長度尺寸的1/4的程度。左右兩側的虛線部tl成為縱密封切割部15,上下兩側的虛線部t2成為橫密封切割部17、19。如果進行制袋化,則折回片53成為覆蓋材21,折回片53的緣55成為開口部27。設想通過進行制袋化,使得被圖4中的虛線劃定的三角形在立體成形後成為三角面7、9、11、13,點密封部29、31和附帶小片的吊線33 (吊線35、小片37、基端密封部39)、附 帶小片的吊線41 (吊線43、小片45、基端密封部47)以如圖所示的配置安裝。由於吊線35、43分別收納於上下相鄰的t2之間,因而即使在t2切斷,吊線也不被一同切斷。接著,參照圖5、圖6,說明上述包裝片材49的制袋化。如圖5所示,包裝片材49被送至下方,在其過程中,進行基於密封和切割的制袋以及茶葉T的填充,但是,為了便於辨識,省略了茶葉T的填充過程和填充狀態的圖示。首先,短邊方向的兩側的緣接合,S卩,折回部的緣和相對的另一端側的緣接合,沿著重合的tl而沿縱方向實施密封和切割,成為縱密封部15。由此,片本體51成形為筒狀。隨後,沿作為橫方向的A-B方向實施密封和切割而形成下側的橫密封部17。然後,在填充茶葉T之後,這次沿與A-B方向垂直的C-D方向實施密封和切割而形成上側的橫密封部19。關於一個袋本體3,通過形成上側的橫密封部19,並且形成後續的袋本體3的下側的橫密封部17,使得袋本體3連續地進行制袋化。如此地,製造了兩根附帶小片的吊線33、41安裝於袋本體3的提取用袋I。接著,參照圖7至圖10,說明提取用袋I的使用方法。如圖7所示,將小片37、45分別從袋本體3剝離。然後,在拿持小片37、45並通過吊線35、43懸吊袋本體3的狀態下,將袋本體3放入已盛入熱水的杯中。接著,在以某種程度提取來自茶葉T的成分而結束之後,上提小片37、45而將袋本體3從杯內拉起。隨後,如圖8所示,如果分別沿相反方向而向右方牽拉小片37並向左方牽拉小片45,則附帶小片的吊線33的吊線35以點密封部29、31、緣密封部25的緣端26為支點而被導向並同時被牽拉,附帶小片的吊線41的吊線43以點密封部31、29、緣密封部23的緣端24為支點而被導向並同時被牽拉。由於以點密封部29、31為支點而共用,吊線35和吊線43的在三角面7上的軌道實質上並列,因而如圖9所示,點密封部29和點密封部31被相互拉近,其周圍的包裝材5被擰擠。再者,如圖10所示,基端密封部39向著點密封部29被拉近,基端密封部47向著點密封部31被拉近,這些的周圍的包裝材5被擰擠。由於袋本體3如此地從三維方向被擰擠,因而能夠充分地擰乾茶葉T。所以,能夠使最後的提取部分落至杯中。另外,由於水不是滴滴答答地落下,因而在廢棄時不必逐一用手。
參照圖11,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提取用袋61。該提取用袋61成為平袋形,在片本體51的制袋化時,能夠通過始終沿A-B方向進
行橫密封切割而製造。也可以如此地使袋本體63為平袋形。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具體的構成不限於該實施方式,即使存在
不脫離本發明的要旨的範圍內的設計的變更等,也包含於本發明。例如,兩根附帶小片的吊線的小片也可以構成為在初始狀態下成為一體,在提取
後沿相反方向牽拉各自的吊線時分離。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能夠用於提取用袋和提取用袋的袋本體製造用的包裝片材的製造業。符號說明
I:提取用袋(第I實施方式)
3 :袋本體
5 :包裝材
7、9、11、13 :三角面· 15 :縱密封部
17、19 :橫密封部
21 :覆蓋材
23,25 :緣密封部
24、26 :(緣密封部的)端緣
27 :開口部
29、31 :點密封部
33:附帶小片的吊線
35 :吊線
37 :小片
39 :基端密封部
41 :附帶小片的吊線
43 :吊線
45 :小片
47 :基端密封部
49 :包裝片材
51 :片本體
53 :折回片
55:(折回片的)緣
61 :提取用袋(第2實施方式)
63 :袋本體 T :茶葉
權利要求
1.一種提取用袋,其特徵在於, 具備 袋本體,通過將具有柔軟性的包裝材密封而制袋; 覆蓋材,被覆於所述包裝材的外表面,通過形成於所述包裝材的一對相對緣的緣密封部而相對於所述包裝材一體化; 點密封部,在所述緣密封部的內部兩側分別設置至少各I個,並點密封所述覆蓋材和所述包裝材;以及 兩根吊線,基端側被所述袋本體或覆蓋材密封而形成基端密封部, 一方的吊線以在牽拉時兩側的點密封部和一方的緣密封部的緣端成為支點的方式鋪設,另一方的吊線以在牽拉時兩側的點密封部和另一方的緣密封部的緣端成為支點的方式鋪設, 分別沿相反方向而向著一側外部牽拉該一方的吊線並向著另一側外部牽拉該另一方的吊線,則使所述基端密封部和點密封部靠近一處,使得包裝材被擰擠。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提取用袋,其特徵在於, 覆蓋材由與包裝材相同的材料構成,該包裝材的制袋用密封部兼為緣密封部。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提取用袋,其特徵在於, 點密封部在兩側分別設置各I個,並共用作兩根吊線的各自的支點。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提取用袋,其特徵在於, 提取用袋為三角錐狀,點密封部位於I個三角面上,任一方的吊線的基端密封部位於上述三角面的任一頂點或其附近,並以S字狀在兩側的點密封部的周圍鋪設,剩餘的另一方的吊線的基端密封部位於由上述三角面以外的剩餘的三個三角面包圍的頂點或其附近,並以U字狀在兩側的點密封部的周圍鋪設。
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提取用袋,其特徵在於, 兩根吊線分別附帶小片,各自的小片鄰接並相對於包裝材而暫時密封。
6.一種包裝片材,為對根據權利要求I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提取用袋的袋本體進行制袋化的連續的長尺寸的包裝片材,其特徵在於, 如果所述包裝片材的短邊方向一端側折回,將該折回部的緣和另一端緣接合而縱密封,進而沿與此交叉的方向橫密封,則進行制袋化,並且,通過該橫密封而形成緣密封部的折回片作為覆蓋材而與所述包裝材一體化。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包裝片材,其特徵在於, 一方的附帶小片的吊線的基端密封部設於折回部之間,並以S字狀在兩側的兩個點密封部的周圍鋪設, 另一方的吊線的基端密封部設於外部的露出的包裝片材上,並以U字狀在兩側的兩個點密封部的周圍鋪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以現有的提取用袋的製造裝置的製造過程來製造並且能夠利用吊線來擰擠袋本體的提取用袋。片本體的一部分折回,在此設有點密封部(29)、(31),兩根吊線(35)、(43)以點密封部(29)、(31)等為支點而安裝。所以,如果分別沿相反方向而向右方牽拉一方的吊線(35)並向左方牽拉另一方的吊線(43),則吊線(35)以點密封部(29)、(31)、緣密封部(25)的緣端(26)為支點而被導向並同時被牽拉,附帶小片的吊線(41)的吊線(43)以點密封部(31)、(29)、緣密封部(23)的緣端(24)為支點而被導向並同時被牽拉。由此,點密封部(29)、(31)首先被相互拉近,各自的線的基端密封部也分別被拉近,使得袋本體(3)從三維方向被擰擠。
文檔編號A47J31/06GK102947197SQ201080067309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7日
發明者鈴木保彥 申請人:不雙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