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1:41:51 3
專利名稱:用于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錨固系統,特別涉及一種用於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
背景技術:
海洋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波浪能是一種潔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波能發電技能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又不會對汙染環境,是一種值得倡導的能源利用方式。據測試,海浪對巖岸的衝擊力可達20_30t/m2,惡劣天氣時甚至可達60t/m2。巨大的海浪能把重達千噸的巖石翻轉,能將萬噸輪船推到岸上去。在這種條件下,對波能發電裝置進行固定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外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還沒有人進行系統的研究,各種裝置都根據自己的結構和工作特點,結合其他漂浮式海洋結構物的錨固系統進行設計。而考慮潮差水位變化影響,適應不同高低水位均可滿足正常工作的錨固系統,還沒有太成熟和經濟性好的技術。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高可靠性、低建造成本的錨固系統,以適應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在不同海況條件下的正常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包括錨鏈、荷重懸塊和重力錨,重力錨錨定在海床上,錨鏈一端固定於重力錨上,另一端連接于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上,錨鏈以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為中心,呈中心對稱分布,荷重懸塊通過短鏈懸掛於錨鏈上。因本實用新型適用的波能發電裝置工作水域水深較小,平均水深為10m,故採用錨鏈而不用鋼索,它在強度、延伸率、斷裂位能、耐磨損及耐腐蝕等各種性能上都優於鋼索。由於發電裝置有可能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作用力,因此本錨固系統設計方案選用分布式。所述錨鏈數量為6,鏈徑為60mm,錨鏈單位長度在空氣中的質量為75_80kg/m,單根錨鏈的長度為27. 5m,單根錨鏈的水平跨度為22m。所述錨鏈型號為M3。所述荷重懸塊的數量為6,單塊荷重懸塊在空氣中的質量為lOOO-llOOkg,荷重懸塊距錨鏈下部末端的距離為17. 5m。所述短鏈數量為1-3根。所述重力錨為鋼筋混凝土製成的沉塊。因發電裝置預定工作海域的海底底質為基巖,採用一般型式的錨很難使錨爪伸入底質而獲得足夠大的抓力;而採用樁柱又需進行水下施工,使建造成本大增。為此,確定使用重力錨,即使用鋼筋混凝土製成的沉塊來代替錨。只要重力錨在海中有足夠的負浮力,靠其自身重力即可保證錨固的可靠性,保證裝置正常工作時不滑動走錨,極端惡劣環境下可適當發生位移,只需保證裝置不發生漂流丟失。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1、可靠性高,多根錨鏈對稱式分布,整體穩定性高, 可靠度好;2、經濟性好,使用錨鏈形式,水下施工較少,建造成本低;3、可調節性,採用錨鏈半剛度系統,可根據水位變化自動調節平衡位置;4、工作性好,錨鏈懸掛荷重懸塊,增大錨鏈剛度,增加錨鏈拉力,減小裝置運動響應,保證裝置正常工作。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錨鏈和荷重懸塊的布置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荷重懸塊的布置示意圖。其中1-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2-錨鏈;3-荷重懸塊;4-重力錨;5-短鏈。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實施例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參見圖1,一種用于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包括錨鏈2、荷重懸塊3和重力錨4, 重力錨4錨定在海床上,錨鏈2 —端固定於重力錨4上,另一端連接于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1上,錨鏈2以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1為中心,呈中心對稱分布,荷重懸塊3通過短鏈 5懸掛於錨鏈2上。參見圖2及圖3,錨鏈2數量為6,鏈徑為60mm,錨鏈2單位長度在空氣中的質量為75-80kg/m,單根錨鏈2的長度為27. 5m,單根錨鏈2的水平跨度為22m。錨鏈2 型號為M3。荷重懸塊3的數量為6,單塊荷重懸塊3在空氣中的質量為lOOO-llOOkg,荷重懸塊3距錨鏈2下部末端的距離為17. 5m。短鏈5數量為1_3根。重力錨4為鋼筋混凝土製成的沉塊。當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1正常工作時,波浪載荷不斷地作用其上,本實用新型的錨鏈2具有較大的初始拉力,荷重懸塊3也增大運動阻尼,阻止波能發電裝置大幅度的運動。當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1有一定位移時,有荷重的錨鏈2產生較大的回覆力,使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1趨於平衡位置。由于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1工作地點潮汐水位變化較大,由於錨鏈2是半剛性結構形式,當水位變化時,在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1浮力、自身重力、錨鏈拉力的作用下會改變錨鏈2形狀,達到新的平衡位置,保證波能發電裝置繼續正常工作。當遇到極端海況時,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1不再正常工作,此時不用考慮波能發電裝置運動,只需保證錨固系統不被破壞,為波能發電裝置提供安全保證。由於錨固系統錨鏈2都具有較大安全係數,破壞強度值較大,故能保證錨固系統不被破壞,即為波能發電裝置提供了安全保證。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錨鏈、荷重懸塊和重力錨,重力錨錨定在海床上,錨鏈一端固定於重力錨上,另一端連接于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上,錨鏈以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為中心,呈中心對稱分布,荷重懸塊通過短鏈懸掛於錨鏈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錨鏈數量為6,鏈徑為60mm,錨鏈單位長度在空氣中的質量為75_80kg/m,單根錨鏈的長度為27. 5m, 單根錨鏈的水平跨度為22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錨鏈型號為M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荷重懸塊的數量為6,單塊荷重懸塊在空氣中的質量為lOOO-llOOkg,荷重懸塊距錨鏈下部末端的距離為17. 5m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短鏈數量為1-3根。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重力錨為鋼筋混凝土製成的沉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高可靠性、低建造成本的錨固系統,其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波能發電裝置的錨固系統,包括錨鏈、荷重懸塊和重力錨,重力錨錨定在海床上,錨鏈一端固定於重力錨上,另一端連接于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上,錨鏈以波能發電裝置主體結構為中心,呈中心對稱分布,荷重懸塊通過短鏈懸掛於錨鏈上。本實用新型可靠性高,多根錨鏈對稱式分布,整體穩定性高;使用錨鏈形式,水下施工較少,建造成本低;採用錨鏈半剛度系統,可根據水位變化自動調節平衡位置;錨鏈懸掛荷重懸塊,增大錨鏈剛度,增加錨鏈拉力,減小裝置運動響應,保證裝置正常工作。
文檔編號B63B21/50GK201941947SQ20102064376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6日
發明者劉婭君, 劉棟, 劉臻, 史宏達, 王鴻旭, 邵萌, 黃燕 申請人: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