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餐具消毒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9:22:51 1
專利名稱:紫外線餐具消毒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衛生防疫設備。
在集體食堂和飯店中,為了防止公共使用的歺具傳播疾病,歺具每次使用後都需要洗滌和消毒滅菌。目前常用的滅菌方法有蒸煮和化學消毒液洗滌等,這些方法速度慢、耗能耗水多、操作不夠方便。紫外線滅菌是公認的一種有效而簡便的方法,已被廣泛用於醫院、藥品和食品加工等許多方面,但目前還沒有一種專門用於成批歺具消毒滅菌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設計一種便於利用紫外線為成批歺具消毒滅菌的機器。
紫外線歺具消毒機由紫外線滅菌室、輸送帶或擱板、傳動機構和控制機構組成,紫外線滅菌室由上下兩個燈室構成,上下燈室均裝有多支紫外線滅菌燈,並設有對紫外線反射係數大的材料製成的反光罩,使上部的紫外線向下投射,下部的紫外線向上投射,上下均有類似於無影燈的光線分布。輸送帶或擱板為網狀結構,可從上下燈室中間水平通過,當歺具一件件分散放在輸送帶或擱板上經過滅菌室時,每件歺具的各表面除底部被網絲遮擋的極小部份外,均能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如果滅菌室上下的紫外線輻射達到一定的強度,歺具在滅菌室內停留足夠的時間,則歺具表面的滅菌率可達到99%以上。傳動機構是為推動輸送帶或擱板而設,控制機構是控制輸送帶的啟停或擱板在滅菌室內的停留時間。
對於歺具批量較小的情況,可採用擱板式結構的消毒機,將歺具分批輪番放在擱板上送入照射室滅菌。若用人工推送和取出擱板。可不設傳動機構,但仍需用控制器控制和指示照射時間,保證滅菌效果。若需機器自動推取擱板,可設傳動機構,由控制機構控制傳動機構,使擱板自動推入照射室,經一定照射時間後再自動推出。為了提高效率,擱板式消毒機的滅菌室可設多層擱板,滅菌室的底部、頂部和擱板間均有紫外線光源。
對於歺具批量較大的情況,可採用輸送帶式的消毒機。將歺具放在輸送帶上流水似的通過滅菌室。為提高效率,滅菌室的紫外線強度要比較大,滅菌室也要設得長一些,才能在輸送帶速度較快時,保證消毒效果。
由於滅菌的短波紫外線超過一定劑量時對人體有害,為了避免滅菌室內的紫外線從歺具的進出口向外洩漏,使操作人員受到不必要的紫外線照射。本機在進出口處用不透紫外光的柔性材料製成遮光簾,當歺具經過遮光簾時自行將其推開,過後帘子自動垂下遮住進出口。如果在進出口處設置一定長度的遮光通道,通道兩端分別掛一道帘子,則可更有效地阻止紫外線外洩。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歺具消毒滅菌的設施和方法相比,具有能耗低、不耗水,滅菌效果好和使用簡便等優點,可供機關和廠礦的集體食堂、飯店和賓館的歺廳等處廣泛使用。此外,其他一些類似歺具的體積和重量的物品表面需要滅菌時,也可以應用。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如附圖所示。
附
圖1是輸送帶式紫外線歺具消毒機的縱剖面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中部橫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①和②分別是上下燈室,其大小尺寸視要求的效率而定,③為燈室中的紫外線燈,其數量和型號可根據燈室的尺寸和要求的輻照強度而定,④為燈室的反光罩,由鋁板製成,其反光面經氧化拋光處理;⑤為歺具輸送帶,由不鏽鋼絲編織的菱形網構成,環繞兩個滾筒⑥和託輥⑦一周,中間再加幾個託輥⑧,防止輸送帶下垂;⑨為驅動裝置,由電動機和減速器構成,通過傳動帶⑩驅使滾筒轉動而帶動輸送帶;(11)為滅菌室進出口的遮光簾,由布料或聚氯乙烯薄膜製成,分別掛在遮光通道(12)的內外兩口處;(13)為歺具,從輸送帶的A處一件件放上,隨輸送帶進入滅菌室消毒後到達B處取下。本機還設有二個控制開關,分別作為總電源和傳動電動機的電源開關,開啟總電源開關時,紫外線滅菌燈即開始啟輝發光,經一定時間預熱使發光穩定後,可啟動電機開始歺具消毒。
權利要求1.一種紫外線餐具消毒機,由紫外線滅菌室、輸送帶或擱板、傳動機構和控制機構組成。其特徵是滅菌室由上下兩個相對開口的燈室構成,每個燈室內設有多方向投射的滅菌紫外線光源;輸送帶或擱板為細絲大孔的網狀結構,其位置可從兩個燈室之間通過或停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線歺具消毒機,其特徵是上下燈室內裝有多支滅菌紫外線燈,燈室內除開口的一面以外,其他各面均裝有鋁或鋁合金製成的反光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線歺具消毒機,其特徵是輸送帶或擱板由不鏽鋼絲或尼龍絲編織的網構成。
專利摘要一種用於餐具滅菌用的紫外線消毒機,由紫外線滅菌室、輸送帶或擱板、傳動機構和控制機構組成。它的主要特徵是滅菌室由上下兩個燈室構成,每個燈室內設有多方向投射的滅菌紫外線光源;輸送帶或擱板為網狀結構,位於上下兩個燈室之間;當餐具分散放在輸送帶或擱板上進入滅菌室後,除底部被網絲遮擋的極小部份外,其各表面均可受到紫外線照射。殺滅表面的病菌,與其他消毒方法相比,本機器具有耗能少、使用簡便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L2/10GK2036835SQ88214429
公開日1989年5月3日 申請日期1988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1988年9月28日
發明者程嵩嶽 申請人:佳多紫外線應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