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定位鞋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6:31:56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定位鞋。
背景技術:
傳統智能定位鞋設計的一大難題是怎麼樣才能既給智能定位模塊留出足夠的安置空間,又能夠更好地對外進行無線信號連接。第一種做法是:將智能定位模塊整體安置在鞋外幫面上,因美觀問題,智能定位模塊往往不能做的很大,因此影響定位功能;第二種做法是:將智能定位模塊設置於鞋底內,但是這種智能鞋的信號收發能力較弱,定位信號容易出現斷續。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背景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智能定位鞋,該智能定位鞋的安裝和維修更加方便,既能夠使電子設備具有較大的安裝空間,又能夠具有較強的信號收發功能。
為此,本實用新型是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智能定位鞋,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後跟處開設安置槽,安置槽由硬質材料殼體構成,所述安置槽底部開設有針式插口,針式插口與導線連接,導線向後穿過後鞋幫與外置天線連接,外置天線縫製固定在所述後鞋幫的外側,所述安置槽配置有智能定位模塊,智能定位模塊整體安置於硬質外殼內,智能定位模塊包括電源、GPS分模塊和無線接收和發射分模塊,所述智能定位模塊帶有針式插頭,智能定位模塊置入安置槽內時所述針式插頭插入針式插口中且所述智能定位模塊的頂部與鞋底平面持平,所述智能定位模塊上方覆蓋有鞋墊。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定位鞋的技術效果如下:1、智能定位模塊和安置槽中設置有針式插頭和針式插口,使智能定位模塊在鞋內的安裝極為方便,方便後期的維修,而且針式插頭和針式插口的插接方式更能保障兩者插接的穩定性,在智能定位模塊頻繁受到足底壓迫時保持穩定的連接狀態;2、將智能定位模塊設置於鞋底後跟的安置槽中,而將天線安裝在後鞋幫處,兩者再通過針式插接頭和導線連接,這種結構既解決了安置空間問題,又解決了天線的無線信號連接問題。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有如下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定位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智能定位鞋的智能定位模塊和安置槽處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3為充電插口處的滑槽、滑竿和復位彈簧的結構關係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定位鞋,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後跟處開設安置槽1,安置槽1由硬質材料殼體構成,所述安置槽1底部開設有針式插口2,針式插口2與導線3連接,導線3向後穿過後鞋幫5與外置天線4連接,外置天線4縫製固定在所述後鞋幫5的外側,所述安置槽1配置有智能定位模塊6,智能定位模塊6整體安置於硬質外殼內,智能定位模塊6包括電源、GPS分模塊和無線接收和發射分模塊,所述智能定位模塊6帶有針式插頭7,智能定位模塊6置入安置槽1內時所述針式插頭7插入針式插口2中且所述智能定位模塊6的頂部與鞋底平面持平,所述智能定位模塊上方覆蓋有鞋墊8。
參照圖2所示,為了使智能定位模塊6能夠更加穩定地處於鞋底處,所述安置槽1的四周側面均帶有第一滑槽9,所述智能定位模塊6的側面帶有與所述第一滑槽9匹配的凸條10,凸條10可自上而下插入所述第一滑槽9中,所述硬質外殼的頂部擺動連接有拉環11,所述硬質外殼的頂部對應拉環11配置有拉環卡槽12,所述拉環11可擺動置入拉環卡槽12中,當需要取出智能定位模塊6時,可以將拉環11拉起促使智能定位模塊6被拖出,在穿著狀態時則可以置入拉環卡槽12中,不影響穿著。
參照圖3所示,為了方便充電,所述電源為可充電電池,可充電電池配置有充電模塊,充電模塊與設置於硬質外殼頂部的充電插口13導接,所述充電插口13處配置有滑動封閉門14,滑動封閉門14配置有促使其始終處於封閉充電插口狀態的復位裝置。所述硬質外殼上、所述充電插口13的兩側帶有滑竿15,所述滑動封閉門14兩側帶有滑套16,滑套16套接在滑竿15上,所述復位裝置為套接於滑竿上的復位彈簧17,復位彈簧17兩端頂在所述滑套16和硬質外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