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空氣混合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6:30:21 1
專利名稱:天然氣-空氣混合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柴油機用天然氣——空氣混合器,其廣泛應用於柴油 ——天然氣雙燃料發動機和汽車的生產和改裝等領域,屬於柴油——天然氣雙 燃料發動機技術。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現有的柴油機用天然氣一一空氣混合器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類 是負壓吸氣型, 一類是正壓噴射型。
負壓吸氣型混合器主要是文丘裡式混合器,它是利用文丘裡原理製成的混 合器,它一般由殼體和芯子兩部分組成,芯子喉徑最小處均勻分布一圈小孔, 殼體上有天然氣進氣道。這種混合器一方面要使喉管處產生真空度以調節減壓 調節器的天然氣流量,另一方面又要將天然氣與空氣均勻混合。
正壓噴射型混合器,主要由電子控制單元通過電磁噴射閥或步進電機閥來 控制氣體燃料的供給量。這種混合器主要起混合作用,對混合氣的濃度不起調 節作用。
對於負壓吸氣型的文丘裡式混合器,其結構雖然簡單,但由於柴油機的工 作轉速相對比較低,如果混合器的喉徑過大,喉徑處的真空度就小,不靈敏, 吸進的天然氣就少,發動機的功率就低;如果混合器喉徑過小,吸入的空氣量 就小,影響空燃比,燃料不能完全燃燒,發動機經濟性差,其功率也會下降。 文丘裡式混合器的流量特性與發動機在中等負荷工況要求的特性相符,但在起 動、怠速和全負荷工況不能很好地適應混合氣氣濃度變化的需要。其所具有的 這些缺陷,嚴重地影響了柴油——CNG雙燃料發動機的工作性能,制約了柴油 ——CNG雙燃料發動機的改裝和推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克服文丘裡式混合器存在的缺點,提高混合 器吸氣口的真空度,,增加混合器對進氣管真空度的敏感性,既能根據發動機 的負荷和轉速吸進足夠的天然氣,又不致造成吸進的空氣量小,使發動機功率 下降,以提高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動機的工作性能,促進柴油——天然氣
雙燃料發動機的改裝和推廣。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該天然氣——空氣混合器由外筒、內筒和天然氣進氣管三部分組成。其外 筒呈圓柱形,內筒呈圓錐形,外筒和內筒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天然氣進氣管從 外筒的徑向穿入並在圓心處沿軸線方向彎曲90度角,其出口與圓錐形內筒的 小端靠近或平齊。
該天然氣——空氣混合器安裝在柴油機的空氣濾清器和進氣管之間,圓錐 形內筒的大端朝前,小端朝後。如圖所示當發動機工作時,空氣從內筒的大 端和內、外筒之間分別流入混合器。當空氣從內筒的大端流向小端時,由於內 筒的截面積越來越小,空氣的流速就越來越大,真空度也越來越大。由於天然 氣進氣管的出口與圓錐形內筒的小端靠近或平齊,天然氣進氣管出口處的真空 度達到最大,就能從減壓調節器吸入發動機所需的足夠的天然氣。因混合器內 筒截面收縮造成的空氣量不足由內外筒之間流入的空氣量來補充。
該天然氣一一空氣混合器既能根據發動機的轉速和負荷吸入足夠的天然 氣,又能滿足發動機正常工作所需的空氣量,可以有效的保證柴油——天然氣 雙燃料發動機的工作性能,同時又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
附圖是天然氣——空氣混合器結構原理圖。
圖中1、混合器外筒2、混合器內筒 3、天然氣進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天然氣——空氣混合器由外筒(1)、內筒(2)和天然氣進氣管(3)三 部分組成。其外筒呈圓柱形,內筒呈圓錐形,外筒和內筒之間有一定的距離, 天然氣進氣管從外筒的徑向穿入並在圓心處沿軸線方向彎曲90度角,其出口 與圓錐形內筒的小端靠近或平齊。
該天然氣——空氣混合器安裝在柴油機的空氣濾清器和進氣管之間,圓錐 形內筒的大端朝前,小端朝後。
權利要求1、一種柴油發動機用天然氣——空氣混合器,由外筒、內筒和天然氣進氣管三部分組成,其特徵是外筒呈圓柱形,內筒呈圓錐形,外筒和內筒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天然氣進氣管從外筒的徑向穿入並在圓心處沿軸線方向彎曲90度角。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氣——空氣混合器,其特徵是天然氣進氣管的 出口與圓錐形內筒的小端靠近或平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氣——空氣混合器,其特徵是天然氣——空氣 混合器安裝在柴油機的空氣濾清器和進氣管之間,圓錐形內筒的大端朝前,小 端朝後。
專利摘要一種柴油發動機用天然氣-空氣混合器。它由外筒、內筒和天然氣進氣管三部分組成。其外筒呈圓柱形,內筒呈圓錐形,外筒和內筒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天然氣進氣管從外筒的徑向穿入並在圓心處沿軸線方向彎曲90度角,其出口與圓錐形內筒的小端靠近或平齊。該天然氣-空氣混合器安裝在柴油發動機的空氣濾清器和進氣管之間,圓錐形內筒的大端朝前,小端朝後。該天然氣-空氣混合器既能根據發動機的轉速和負荷吸入足夠的天然氣,又能滿足發動機正常工作所需的空氣量,可以有效的保證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動機的工作性能,同時又結構簡單。
文檔編號F02M21/04GK201041099SQ200620001038
公開日2008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18日
發明者勇 李, 華 肖 申請人:李 勇;肖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