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精度數顯高度尺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6:30:31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度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精度數顯高度尺。
背景技術:
高度尺是機械加工領域常用的工具,主要用於測量工件的高度,還經常用於測量形狀和位置公差尺寸,也可用於劃線。高度尺在測量高度使用過程中,通常通過手輪調節框架的位置,從而帶動劃線爪上升或下降,到達被測物體表面時,此時得出讀數為被測物體的高度。
但是高度尺在高度測量過程中,由於劃線爪與被測物體表面接觸時通常只能憑藉肉眼去看是否接觸,或者依靠手輪轉動時感受劃線爪受到的阻力來判斷劃線爪是否與被測物體接觸,這樣在測量過程中,會帶來較大的誤差。僅依靠肉眼,不能確定此時劃線爪是否與被測物體接觸,尤其是當被測物體表面較低時,人們需要俯身觀看,更提高了讀數的誤差;而依靠劃線爪受力情況判斷劃線爪是否與被測物體表面接觸會使誤差增大,因為物體通常有其延展性,如此會使測量結果偏小。因此,現在需要一種能方便得知劃線爪測量過程中是否與被測物體接觸的高度尺來提高測量精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高度尺測量精度不高的問題,提供一種高精度數顯高度尺。
一種高精度數顯高度尺,包括高度尺本體,所述高度尺本體包括底座、計數齒條、傳動齒條、框架、手輪、劃線爪和鎖止裝置,所述計數齒條和傳動齒條平行,所述計數齒條和傳動齒條垂直裝設於所述底座上,所述框架套設於所述計數齒條和傳動齒條上,所述手輪裝設於所述框架上,所述劃線爪固定裝設於所述框架一側,所述鎖止裝置裝設於所述框架頂端,所述高度尺本體還包括一個下端面光滑的感應塊,所述框架內部設置有感應顯示模塊,所述感應塊與所述感應顯示模塊電連接,所述感應顯示模塊包括處理器和顯示器,所述劃線爪下表面裝設有感應器,所述感應器與所述感應塊信號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框架內裝設有遊標尺和顯示屏,遊標尺與所述計數齒條滑動接觸,所述框架內設置有傳動齒輪,所述手輪與所述傳動齒輪連接,所述傳動齒輪與所述傳動齒條嚙合。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為LED顯示燈。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框架內設置有內置電源,所述內置電源與所述感應顯示模塊電連接。
綜上所述,使用上述技術方案,高度尺在測量過程中,將測量塊放在被測物體上,當劃線爪碰上被測物體時,由於劃線爪下表面裝設有感應器,會傳遞信號給測量塊,測量塊繼而將信號傳遞給感應顯示模塊,感應顯示模塊的顯示器顯示已接觸被測物體,此時可以讀數,如此可以避免劃線爪未接觸被測物體或者壓緊被測物體測量時測量帶來的誤差,因此使用此技術方案可以提高測量的精度。
附圖說明
圖1是一實施例的一種數顯高度尺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高精度數顯高度尺,包括高度尺本體,所述高度尺本體包括底座1、計數齒條2、傳動齒條3、框架4、手輪5、劃線爪6和鎖止裝置7,所述計數齒條2和傳動齒條3平行,所述計數齒條2和傳動齒條3垂直裝設於所述底座1上,所述框架4套設於所述計數齒條2和傳動齒條3上,所述手輪5裝設於所述框架4上,所述劃線爪6固定裝設於所述框架4一側,所述鎖止裝置7裝設於所述框架4頂端,所述高度尺本體還包括一個下端面光滑的感應塊8,所述框架4內部設置有感應顯示模塊9,所述感應塊8與所述感應顯示模塊9電連接,所述感應顯示模塊9包括處理器和顯示器,所述劃線爪6下表面裝設有感應器61,所述感應器61與所述感應塊8信號連接。使用時,高度尺歸零後,將感應塊8放在被測物體11上,劃線爪6下降,接觸到被測物體11時,劃線爪6下表面裝設的感應器61會發射信號給感應塊8,感應塊8又將信號傳遞給感應顯示模塊9,感應顯示模塊9中的顯示器顯示,此時可以測量讀數,可以省去肉眼觀察劃線爪6是否接觸被測物體11,在保證測量精度的同時還能夠提高檢測測量效率。感應塊8下端面水平,方便放於被測物體11的上表面與被測物體11接觸。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框架4內裝設有遊標尺和顯示屏,遊標尺與所述計數齒條2滑動接觸,所述框架4內設置有傳動齒輪,所述手輪5與所述傳動齒輪連接,所述傳動齒輪與所述傳動齒條3嚙合。框架4在上下滑動的過程中,遊標尺與計數齒條2滑動接觸並得出測量數值,當劃線爪6與被測物體11接觸時,此時框架4停止滑動,得到的數值為最終測量數值。框架4上下滑動通過搖動手輪5實現,手輪5搖動,帶動傳動齒輪轉動,傳動齒輪與傳動齒條3嚙合,因此會沿著傳動齒條3上下運動,從而實現框架4在高度尺上的上下滑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為LED顯示燈91。當劃線爪6接觸被測物體11表面時,LED顯示燈91燈亮,表示可以開始測量讀數,不需要依賴肉眼觀察,在提高測量精度的同時還能提高測量效率。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框架4內設置有內置電源10,所述內置電源10與所述感應顯示模塊9電連接。框架4內提供內置電源10,給感應顯示模塊9提供電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並不限於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內,所作的變化或修飾均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