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有機肥製備的雙軸槳葉混合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00:12:06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肥製備的設備,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用於有機肥製備的雙軸槳葉混合機。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雙軸槳葉混合機多用於飼料加工、建材等領域,而由於有機肥製備物料的特殊性,在形狀、粘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秸稈、糞便、菌液的混合均勻程度直接影響後續有機肥的發酵,並且現有設備的槳葉多為焊接在主軸上,維護維修需要拆除整個主軸,維修過程繁瑣。齒輪多採用潤滑脂潤滑,採用此種潤滑方式的缺點在於:在連續運行一段時間後,潤滑脂融化甩出,潤滑作用大大降低,而且容易吸附灰塵,造成齒輪磨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的用於有機肥製備的雙軸槳葉混合機。
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於有機肥製備的雙軸槳葉混合機,包括混合料倉、驅動裝置、與驅動裝置輸出端連接的傳動機構和與傳動機構連接的兩個主軸,主軸上設有多個槳葉,兩個主軸的軸線相互平行,兩個主軸的轉速相同,兩個主軸的轉動方向相反,兩個主軸的外表面呈螺旋線設置多個槳葉,且兩個主軸上的螺旋線旋向相反。
用於有機肥製備的雙軸槳葉混合機優選方案,驅動裝置包括電機和與電機連接的減速機,傳動機構為內部設有兩個齒輪的齒輪箱,齒輪箱同時連接兩個主軸。
用於有機肥製備的雙軸槳葉混合機優選方案,電機輸出軸通過彈性柱銷聯軸器與減速機連接,減速機輸出端經滑塊聯軸器與齒輪箱連接。
用於有機肥製備的雙軸槳葉混合機優選方案,其還包括菌液噴灑裝置,菌液噴灑裝置設置在混合料倉外側。
用於有機肥製備的雙軸槳葉混合機優選方案,其還包括水加入裝置,水加入裝置設置在混合料倉外側。
用於有機肥製備的雙軸槳葉混合機優選方案,其還包括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連接菌液噴灑裝置、水加入裝置以及電機。
用於有機肥製備的雙軸槳葉混合機優選方案,槳葉為扇形結構,槳葉可拆卸連接在設置在主軸上的槳葉安裝板上。
用於有機肥製備的雙軸槳葉混合機優選方案,主軸兩端經安裝有調心球軸承的軸承座固定在混合料倉兩端。
用於有機肥製備的雙軸槳葉混合機優選方案,混合料倉上可拆卸連接有防護罩,防護罩為網狀結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兩個主軸進行攪拌,一個為主動軸,另一個為被動軸,因此兩個主軸的轉向是相反的,使物料顆粒在混合過程中既有圓周運動,又有軸向運動,有對流混合,剪切混合和擴散混合,明顯提高了物料的混合均勻度,對物料攪拌的同時也起到輸送作用;能夠破碎某些容易結團,不易分離的粉料,使混合均勻度達到最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混合料倉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菌液噴灑控制原理圖。
圖中1、底座,2、電機,3、彈性柱銷聯軸器,4、減速機,5、滑塊聯軸器,6、齒輪箱,7、菌液噴灑裝置,8、槳葉,9、槳葉安裝板,10、主軸Ⅰ,11、主軸Ⅱ,12、保護罩,13、軸承座,14、混合料倉,15、水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並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用於有機肥製備的雙軸槳葉混合機,包括混合料倉14、驅動裝置、傳動機構、主軸Ⅰ10、主軸Ⅱ11、菌液噴灑裝置7、水加入裝置和PLC控制器。
驅動裝置包括電機2,電機2為變頻電機,電機2輸出軸通過彈性柱銷聯軸器3與減速機4連接,傳動機構為內部設有兩個齒輪的浸滿有潤滑油的齒輪箱6,齒輪箱6經滑塊聯軸器5與減速機4輸出端連接,齒輪箱6同時連接主軸Ⅰ和主軸Ⅱ。此結構採用潤滑油飛濺潤滑,解決潤滑脂融化甩出,潤滑作用降低,而且容易吸附灰塵,造成齒輪磨損的缺陷。
主軸Ⅰ10、主軸Ⅱ11可轉動的支撐在混合料倉14上,主軸Ⅰ10、主軸Ⅱ11兩端通過帶有調心球軸承的軸承座13固定在混合料倉14兩端,主軸Ⅰ10、主軸Ⅱ11的軸線相互平行,主軸Ⅰ10、主軸Ⅱ11的轉速相同,主軸Ⅰ10、主軸Ⅱ11的轉動方向相反,主軸Ⅰ10、主軸Ⅱ11的外表面呈螺旋線設置多個槳葉安裝板9,兩個主軸上的螺旋線旋向相反,槳葉安裝板9上通過螺栓可拆卸連接槳葉8,本實施例中槳葉8為扇形結構。
菌液噴灑裝置7和水加入裝置15設置在混合料倉14外側,菌液噴灑裝置7、水加入裝置15及電機2均連接PLC控制器。
混合料倉14上可拆卸連接有保護罩12,保護罩12為網狀結構,保護罩12作用如下:防護作用,防止人身傷害;便於觀察物料混合情況;可拆卸的結構便於後期的維護維修。
利用本發明工作過程如下:
秸稈和牛糞通過皮帶輸送機送入混合料倉14,主軸Ⅰ10、主軸Ⅱ11帶動著槳葉8旋轉,對物料起到混合和輸送的作用,菌液噴灑裝置7按照進料量噴灑菌液,秸稈和牛糞在混合料倉14中均勻的混合,並最終從出料口卸出;
本發明利用PLC控制器可預先設定不同的程序,以針對不同的物料(如:水、菌液、發酵秸稈等)提供不同的主軸轉速和噴灑量,以使物料達到最佳的混合均勻度。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是本發明的具體個案,並非是對本發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方式。但是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皆應落入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