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器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00:38:11 1
專利名稱:電容器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主要涉及一種在提高電容功能特性同時能有效縮小體積,又 不傷害本體結構,造成耐壓的下降,進而完全取代原電容的電器結構排列 創新設計。
背景技術:
按,電容器除介質介電係數外,其容值與重疊面積成正比,與間隙成
反比,而薄膜電容又具有高Q值、厚度薄、溫度特性佳,可做成各種小尺 寸產品的優點。
如圖1所示,是目前單顆電容結構排列示意圖,是具備2個以一介質 層l l底層以真空蒸鍍上一層很薄金屬的電極層l 2a、1 2b具單向電極 介質l 3a、 1 3b,該單導接端l 2 la、 12 lb對向配置插組於兩接點 金屬頭14a、 1 4b組接成一單顆電容單元器l 0 。
如圖2所示,是目前單顆電容提高特性排列結構示意圖,具備以一介 質層l l上、下蒸鍍單導電端l 5 la、 15 lb同向電極層l 5a、 1 5b 的雙面電極介質l 6a、 1 6b,和兩未蒸鍍電極的短介質層1 la交錯疊
接排列,又兩雙面電極介質l 6a、 1 6b是以導接端l 5 la、 1 5 lb 對向配置,而組成具高功能特性的單顆單元電容器l 0A組成,以提供高 功率輸出電容使用,然而,該蒸鍍雙面電極介質l 6a、 1 6b會有取材不 易的缺點,且依排列結構造成增加蒸鍍雙電極層l 5a、 1 5b的兩介質層
1 1 (無效介質層)厚度,而提高電容體積使用上佔空間另一缺點存在。
如圖3所示,是己知兩顆電容串聯示意圖,是具備一介質層2 l底層 蒸鍍至少二個以上不相鄰雙導接端2 2 la、 2 2 lb的電極層2 2 a、 2
2 b的單面電極介質2 3 、及一短介質層2 1底層蒸鍍無導接端電極層2 4略短的單面電極介質2 5疊層排列成一串聯單元電容器2 0組成。
或如圖4所示,是具高特性串聯電容排列示意圖,是具備一介質層2 1上、下面蒸鍍至少二個以上不相鄰雙導接端2 6 1 a、 2 6 1 b的電極層 2 6a、 2 6b的雙面電極介質2 7、 一短介質層2 1 a底層蒸鍍無導接端 電極層2 4的短單面電極介質2 5 、及一未蒸鍍電極的短介質層2 1a依 序疊層排列,組合具高功能的串聯單元電容器2 0A。或如圖5所示,是 另一排列結構示意圖,是具備介質層2 l底層蒸鍍至少二個以上不相鄰雙 導接端2 6 la、 2 6 lb的電極層2 6 a、 2 6b的雙面電極介質2 7、 一短介質層2 1a上、下面蒸鍍至少一個無導接端電極層2 4的短雙面電 極介質2 8、及兩未蒸鍍電極的短介質層2 la交錯疊層排列,組合更高 功能的串聯單元電容器2 0B。惟,上述兩串聯排列方式,雖可提高串聯 電容特性,但因體積相對增大,導致無法大幅提升電容特性,且同樣有蒸 鍍雙面電極介質層取材不易,與增加體積使用上佔空間缺點存在。
實用新型內容
所欲解決的技術課題
所以如何針對現有提升電容特性製造上,無法有效縮小電容體積,造 成功能特性提升有限及使用佔空間與取材不便等缺點而創新的發明者,是 為本實用新型所欲行解決的困難點所在。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種提高同功能電容特性製造上, 可以單面電極介質層不同疊列組合,可取消同電極間的無效介質,達到以 原材料製造出高特性且較小體積,具較佳實用性與經濟性效益的電容器結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種以具雙面電極介質層不同疊 列,來達到電極層與介質層形成完全無間隙組合,大幅提升電容特性及更 小體積完全取代原電容的電容器結構。
解決課題的技術手段
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是具 備以一介質層蒸鍍至少一個以上不相鄰單導接端的電極層排列組成的4 個單面電極介質,其上、下各以兩單面電極介質的電極層相對疊合為雙電 極層,再雙電極層導接端對向錯開配置疊接組成具較高電容特性,又可取 消同電極間的無效介質,有效縮小體積的單顆或奇數顆串聯單元電容器。
其中,以多數單元電容再疊接組成一疊層電容器。
其中,以多數串聯單元電容器再疊接組成一串聯疊層電容器。
其中,該電極層為鋅、鋁或石墨導電材料蒸鍍製成。
其中,該介質層為PP或PE非導電材料。
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是具備一介質層上、下表 面蒸鍍至少一個以上電極層對向配置排列組成的2個雙面電極介質,是以 同向兩電極層無間隙疊合成內、外為雙電極層導接端對向配置疊層,具更 高電容特性與更小體積的單顆或奇數顆串聯單元電容器。
其中,以多數單元電容再疊接組成一疊層電容器。
其中,以多數串聯單元電容器再疊接組成一串聯疊層電容器。
其中,該電極層為鋅、鋁或石墨導電材料蒸鍍製成。
其中,該介質層為PP或PE非導電材料。
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是具備以一介質層蒸鍍至
少二個以上不相鄰具雙導接端的電極層排列組成的2個長單面電極介質, 相對疊合成雙電極層後,再依序疊接一短介質層底層蒸鍍至少一個以上不 相鄰無導接端電極層排列組合的短單面電極介質,最下層配合一未蒸鍍電 極的短介質層疊接組成具較高電容特性,又能減少電極層與介質層間隙, 有效縮小體積偶數顆串聯單元電容器。
其中,該下方兩層亦可由一介質層底層蒸鍍至少一個以上不相鄰無導 接端電極層排列組合的兩個短單面電極介質,相對疊合成雙電極層與的疊 接組成較高特性偶數顆串聯單元電容器。
其中,以多數串聯單元電容器再疊接組成一串聯疊層電容器。
其中,該電極層為鋅、鋁或石墨導電材料蒸鍍製成。
其中,該電極層為鋅、鋁或石墨導電材料蒸鍍製成。
其中,該介質層為PP或PE非導電材料。 其中,該介質層為PP或PE非導電材料。
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具備以一介質層一面蒸鍍 至少二個以上不相鄰雙導接端電極層,另面蒸鍍至少一個以下不相鄰無導 接端電極層排列組成的雙面電極介質、及一介質層蒸鍍至少二個以上不相 鄰雙導接端電極層的單面電極介質疊接組成,更高電容特性與更小體積的 偶數顆串聯單位電容器。
其中,該下層改由一介質層蒸鍍至少二個以上不相鄰雙導端電極層,
而另面蒸鍍至少一個不相鄰無導接端電極層排列組成的2個雙面電極介
質,以無導接端電極層組成內外具雙電極層無間隙疊合,達到更高特性的 偶數顆串聯單位電容器。
其中,以多數串聯單元電容器再疊接組成一串聯疊層電容器。
其中,該電極層為鋅、鋁或石墨導電材料蒸鍍製成。
其中,該電極層為鋅、鋁或石墨導電材料蒸鍍製成。
其中,該介質層為PP或PE非導電材料。 其中,該介質層為PP或PE非導電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是在提供一種提高同功能電容特性製造上,可以單面電極 介質層不同疊列組合,可取消同電極間的無效介質,達到以原材料製造出 高特性且較小體積,具較佳實用性與經濟性效益的電容器結構。
本實用新型是在提供一種以具雙面電極介質層不同疊列,來達到電極
層與介質層形成完全無間隙組合,大幅提升電容特性及更小體積完全取代 原電容的電容器結構。
以下,配合附圖列舉一具體實施例,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內容, 及其所能達成的功能效益如後,其中
圖l是現有單顆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單顆蒸鍍雙面電極排列結構示意圖。
圖3是現有2顆蒸鍍單面電極串聯排列結構示意圖。
圖4是現有2顆蒸鍍雙面及單面電極串聯排列示意圖。
圖5是現有蒸鍍雙面電極串聯排列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單顆蒸鍍單面電極排列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單顆蒸鍍雙面電極排列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圖6類推排列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2顆串聯蒸鍍單面電極排列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2顆蒸鍍單面電極另一排列結構示意圖。
圖1 1是本實用新型2顆蒸鍍雙面及單面電極排列結構示意圖。
圖1 2是本實用新型2顆蒸鍍雙面電極排列實施例圖。
圖l3是本實用新型依圖9類推串聯實施例圖。
圖l4是本實用新型以圖6單元電容組成一疊接電容實施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奇數顆電容排列而言,請參照圖6本實用新型單顆電容為例說明, 是具備4個以一介質層3 1蒸鍍至少一個以上不相鄰單導接端3 2 la、 3 2 lb的電極層3 2a、 3 2b、 3 2 c、 3 2 d排列組成的單面電極介質 3 3a、 3 3b、 3 3c、 3 3 d,是上、下各以兩單面電極介質3 3 a、 3 3b及3 3c、 3 3d的電極層3 2a、 3 2 b及3 2 c、 3 2 d相對疊合為 雙電極層,再以雙電極層導接端3 2 la、 3 2 lb對向錯開配置疊接,組 成可減少介質層及電極間隙的單顆或奇數顆串聯單元電容器3 0;以便由 原材料(單層電極介質)以不同排列疊接,即可達到與已知圖2同功能特 性,但較小體積的電容結構。在此,該介質層3 l可為PP、 PE等非導電 材料,而電極層3 2a、 3 2b、 3 2c、 3 2d可為鋅、鋁、石墨等導電材 料。
又,如圖7所示,另一單顆排列結構為例,是具備一介質層3 l上、 下面蒸鍍由至少一個以上電極層3 4a、 3 4b、 3 5a、 3 5b對向配置排 列組成的2個雙面電極介質3 6a、 3 6b,是以同向且完全無間隙兩電極 層3 4b、 3 5b疊合,俾組成內、外為雙電極層導接端3 4 la、 3 4 lb
對向配置疊層,具更高電容特性與更小體積的單顆或奇數顆串聯單元電容 器3 0 A。
因的,在至少一個以上奇數顆電容串聯時,可依圖6、圖7排列方式 類推,以3顆電容串聯圖6排列為例,即可疊接組成如圖8所示3顆電容 串聯單元電容器3 0B。
以偶數顆電容串聯而言,請參閱圖9的2顆電容串聯為例說明,是具
備以一介質層4 1 一表層蒸鍍至少二個以上不相鄰具雙導接端4 2 la、
4 2 lb的電極層4 2a、 4 2b、 4 3 a、 4 3 b排列組成的2個長單面電 極介質4 4a、 4 4b,相對疊合成雙電極層後,再依序疊接一短介質層4
1 a底層蒸鍍至少一個不相鄰無導接端電極層4 5排列組合的短單面電極 介質4 6,及一未蒸鍍電極的短介質層4 la疊接組成具較高電容特性, 又能減少電極層與介質層間隙,有效縮小體積偶數顆串聯單元電容器4
0。又,上述下方兩層亦可由一短介質層4 la底層蒸鍍至少一個以上不 相鄰無導接端電極層4 5以排列組合的兩個短單面電極介質4 6,相對疊 合成雙電極層與的疊接組成如圖1 0所示偶數顆串聯單元電容器4 OA,, 進而達到較高特性單元電容器疊組。
又,如圖l l另一實施例所示,是具備以一介質層5 l—面蒸鍍至少 二個以上不相鄰具雙導接端5 2 la、 5 2 lb電極層5 2 a、 5 2 b,另面 蒸鍍至少一個以上不相鄰無導接端電極層5 3排列組成的雙面電極介質
5 4 、及一介質層5 1蒸鍍至少二個以上不相鄰具雙導接端5 5 1 a、 5 5 lb電極層5 5a、 5 5b的單面電極介質5 6疊接組成,具較高電容特
性有效縮小體積偶數顆串聯單位電容器5 0。又,如圖l 2所示,其下層
亦可由介質層5 1下面蒸鍍至少二個以上不相鄰具雙導接端5 5 la、 5 5 lb電極層5 5a、 5 5b,而上面蒸鍍至少一個以上無導接端電極層5 7的雙面電極介質5 8,以無導接端電極層5 3、 5 7疊合組成內外具雙
電極層,俾電極層及介質層間完全無間隙疊合,達到較上述更高特性與更
小體積偶數顆串聯單位電容器5 0A。
因此,在偶數顆電容串聯時,可依圖9 、圖1 0 、圖1 1 、圖1 2排列方式類推,如4顆電容串聯以圖9排列為例,即可疊接組成如圖l 3所 示4顆電容串聯單元電容器5 0B。
再者,本實用新型不論上述單顆或多數電容串聯單元,皆可以圖6為
例,可以二個以上串聯單元電容器3 Q無限疊接組成,如圖l 4所示疊層 電容器6 0 。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電容器結構",利用不同疊層排列組合,有效 減少電極層及介質層間隙,或完全無間隙疊接組合,以達到高特性、厚度 薄不佔空間的實用性與經濟性功效增進。
綜上所述,當知本實用新型具有產業上利用性與進步性,且本實用新 型未見於任何刊物,亦具新穎性,當符合專利法的規定,故依法提出新型 專利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是具備以一介質層蒸鍍至少一個以上不相鄰單導接端的電極層排列組成的4個單面電極介質,其上、下各以兩單面電極介質的電極層相對疊合為雙電極層,再雙電極層導接端對向錯開配置疊接組成具較高電容特性,又可取消同電極間的無效介質,有效縮小體積的單顆或奇數顆串聯單元電容器。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以多數單 元電容再疊接組成一疊層電容器。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以多數串 聯單元電容器再疊接組成一串聯疊層電容器。4. 如權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 該電極層為鋅、鋁或石墨導電材料蒸鍍製成。5. 如權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 該介質層為PP或PE非導電材料。6. —種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是具備一介質層上、下表面蒸鍍 至少一個以上電極層對向配置排列組成的2個雙面電極介質,是以同向兩電極層無間隙疊合成內、外為雙電極層導接端對向配置疊層,具更高電容 特性與更小體積的單顆或奇數顆串聯單元電容器。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以多數單 元電容再疊接組成一疊層電容器。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以多數串 聯單元電容器再疊接組成一串聯疊層電容器。9.如權利要求6、 7或8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 該電極層為鋅、鋁或石墨導電材料蒸鍍製成。1 0.如權利要求6、 7或8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 該介質層為PP或PE非導電材料。1 l.一種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是具備以一介質層蒸鍍至少二 個以上不相鄰具雙導接端的電極層排列組成的2個長單面電極介質,相對 疊合成雙電極層後,再依序疊接一短介質層底層蒸鍍至少一個以上不相鄰 無導接端電極層排列組合的短單面電極介質,最下層配合一未蒸鍍電極的 短介質層疊接組成具較高電容特性,又能減少電極層與介質層間隙,有效 縮小體積偶數顆串聯單元電容器。1 2.如權利要求1 l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下 方兩層亦可由一介質層底層蒸鍍至少一個以上不相鄰無導接端電極層排 列組合的兩個短單面電極介質,相對疊合成雙電極層與的疊接組成較高特 性偶數顆串聯單元電容器。1 3.如權利要求1 l或l 2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 以多數串聯單元電容器再疊接組成一串聯疊層電容器。1 4.如權利要求1 l或l 2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 該電極層為鋅、鋁或石墨導電材料蒸鍍製成。1 5.如權利要求1 3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電 極層為鋅、鋁或石墨導電材料蒸鍍製成。1 6.如權利要求1 l或l 2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 該介質層為PP或PE非導電材料。1 7.如權利要求1 3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介 質層為PP或PE非導電材料。1 8.—種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具備以一介質層一面蒸鍍至少二個以上不相鄰雙導接端電極層,另面蒸鍍至少一個以下不相鄰無導接端 電極層排列組成的雙面電極介質、及一介質層蒸鍍至少二個以上不相鄰雙 導接端電極層的單面電極介質疊接組成,更高電容特性與更小體積的偶數 顆串聯單位電容器。1 9.如權利要求1 8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下 層改由一介質層蒸鍍至少二個以上不相鄰雙導端電極層,而另面蒸鍍至少 一個不相鄰無導接端電極層排列組成的2個雙面電極介質,以無導接端電 極層組成內外具雙電極層無間隙疊合,達到更高特性的偶數顆串聯單位電容器。2 O.如權利要求l 8或1 9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 以多數串聯單元電容器再疊接組成一串聯疊層電容器。2 l.如權利要求l 8或1 9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 該電極層為鋅、鋁或石墨導電材料蒸鍍製成。2 2.如權利要求2 O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電 極層為鋅、鋁或石墨導電材料蒸鍍製成。2 3.如權利要求1 8或1 9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 該介質層為PP或PE非導電材料。2 4.如權利要求2 Q所述的電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介 質層為PP或PE非導電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電容器結構,是包含蒸鍍單導接端電極層的4個單面電極介質,以兩兩單面電極介質同向電極層疊合後,再將導接端對向配置交錯凸出兩端疊接可取消同電極間的無效介質組成單元電容器;以利以原材料方便取材製造出較小體積較高功能特性的電容結構;或以蒸鍍上、下電極層導接端成對向布列的兩雙層電極介質,以導接端成內外對向配置組成無間隙兩電極疊接單元電容器;由不同排列疊層組合更高特性、更小體積使用不佔空間,可完全取代原電容具實用性與經濟性效益達成;再者,上述各單元電容亦可多數疊層排列組合成一疊層電容。
文檔編號H01G4/30GK201063293SQ20072000493
公開日2008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6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16日
發明者姚惠娟 申請人:姚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