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玻璃防霧劑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05:05:26 3
一種汽車玻璃防霧劑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玻璃防霧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去離子水33-53份,丙二醇6-10份,磷酸鈉6-10份,矽酸鎂3-5份,甜菜鹼9-12份,三聚磷酸鈉3-8份,聚乙烯蠟4-8份,明礬5-10份,海藻酸鈉 5-15份,矽酮3-7份,橄欖油7-14份,脂肪酸胺7-14份,二氧化鈦5-10份,殼聚糖6-9份,甘油8-10份,氯化鈉4-8份,吐溫3-7份。本發明提供一種配方合理、防凍效果好、防霧效果好、防霧時間長的汽車玻璃防霧劑。
【專利說明】_種汽車玻璃防霧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日用化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玻璃防霧劑。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玻璃在潮溼空氣或寒涼環境下,由於車內溫度高於車外溫度,空氣中的水蒸汽在玻璃表面遇冷凝結,形成霧滴,影響視線。汽車上設有風機,可向擋風玻璃吹風,通過加速空氣流動,以利於水霧蒸發,但其效果不好,不能徹底除霧,嚴重影響視線,影響交通安全。
[0003]因此,一種適用範圍廣並且除霧效果好的汽車玻璃防霧劑應運而生。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配方合理、防凍效果好、防霧效果好、防霧時間長的汽車玻璃防霧劑。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玻璃防霧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去離子水33-53份,丙二醇6-10份,磷酸鈉6-10份,矽酸鎂3_5份,甜菜鹼9-12份,三聚磷酸鈉3-8份,聚乙烯蠟4-8份,明礬5-10份,海藻酸鈉5_15份,矽酮
3-7份,橄欖油7-14份,脂肪酸胺7-14份,二氧化鈦5_10份,殼聚糖6_9份,甘油8_10份,氯化鈉4-8份,吐溫3-7份。
[0006]上述的汽車玻璃防霧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去離子水43份,丙二醇8份,磷酸鈉8份,矽酸鎂4份,甜菜鹼11份,三聚磷酸鈉6份,聚乙烯蠟6份,明礬8份,海藻酸鈉10份,矽酮5份,橄欖油11份,脂肪酸胺12份,二氧化鈦8份,殼聚糖8份,甘油9份,氯化鈉6份,吐溫5份。
[0007]本發明汽車玻璃防霧劑優點是:
1、本發明汽車玻璃防霧劑,配方合理、防凍效果好、防霧效果好、防霧時間長;各個組分都是對人體沒有危害的,其中不含有任何汙染環境和對人體不低的成分,並且以乙醇和去離子水為溶劑,使得個物質充分溶解在溶劑中,很好的去除玻璃上的霧氣,並且製作簡單,使用壽命長。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09]實施例1,一種汽車玻璃防霧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去離子水33份,丙二醇6份,磷酸鈉6份,矽酸鎂3份,甜菜鹼9份,三聚磷酸鈉3份,聚乙烯蠟4份,明礬5份,海藻酸鈉5份,矽酮3份,橄欖油7份,脂肪酸胺7份,二氧化鈦5份,殼聚糖6份,甘油8份,氯化鈉4份,吐溫3份。
[0010]實施例2,一種汽車玻璃防霧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去離子水43份,丙二醇8份,磷酸鈉8份,矽酸鎂4份,甜菜鹼11份,三聚磷酸鈉6份,聚乙烯蠟6份,明礬8份,海藻酸鈉10份,矽酮5份,橄欖油11份,脂肪酸胺12份,二氧化鈦8份,殼聚糖8份,甘油9份,氯化鈉6份,吐溫5份。
[0011]實施例3,一種汽車玻璃防霧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去離子水53份,丙二醇10份,磷酸鈉10份,矽酸鎂5份,甜菜鹼12份,三聚磷酸鈉8份,聚乙烯蠟8份,明礬10份,海藻酸鈉15份,矽酮7份,橄欖油14份,脂肪酸胺14份,二氧化鈦10份,殼聚糖9份,甘油10份,氯化鈉8份,吐溫7份。
[0012]當然,上述說明並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並不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範圍內,作出的變化、改變、添加或替換,都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玻璃防霧劑,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去離子水33-53份,丙二醇6-10份,磷酸鈉6-10份,矽酸鎂3-5份,甜菜鹼9-12份,三聚磷酸鈉3_8份,聚乙烯蠟4-8份,明礬5-10份,海藻酸鈉5-15份,矽酮3-7份,橄欖油7_14份,脂肪酸胺7_14份,二氧化鈦5-10份,殼聚糖6-9份,甘油8-10份,氯化鈉4-8份,吐溫3-7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玻璃防霧劑,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去離子水43份,丙二醇8份,磷酸鈉8份,矽酸鎂4份,甜菜鹼11份,三聚磷酸鈉6份,聚乙烯蠟6份,明礬8份,海藻酸鈉10份,矽酮5份,橄欖油11份,脂肪酸胺12份,二氧化鈦8份,殼聚糖8份,甘油9份,氯化鈉6份,吐溫5份。
【文檔編號】C09K3/18GK104497978SQ201410689378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6日
【發明者】王豔麗, 李洋 申請人:青島嶗鄉茶製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