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二甲苯吸附分離的球型吸附劑的成型方法
2023-05-01 02:40:16 1
專利名稱:用於二甲苯吸附分離的球型吸附劑的成型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石油化工中所用吸附劑的製造技術,特別是以無機物為主的吸附劑的成形方法。
二甲苯中對位二甲苯是製造聚酯類高聚物不可缺少的原料,但石油化工中經「重整」出來的二甲苯是鄰、對、間位的混合物,需要進行分離才能得到較純的對位二甲苯。目前用Parex吸附分離法效果好,並已廣為應用。然而,關鍵的吸附劑的生產工藝複雜,如PL116925所提供的方法是利用丁醇脫水的特性,將沸石粉與澎潤土中水攪拌成有一定粘度的漿液,用加壓設備滴入閉路循環的裝有丁醇的柱狀容器內成形,丁醇還起到運輸作用,將成球的吸附劑送到閉路循環中的篩子上篩出。EP 05 07 122A2提供的方法是將沸石粉與矽鋁膠混合在油胺柱內成型。上述方法所生產的吸附劑其成本與售價是較高的。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簡便的經濟的成形方法,獲得高質量的吸附劑。
本發明的吸附劑的成形工藝如附圖
所示。將X型或Y型分子篩晶體粉、高嶺土或/和澎潤上或/和氧化鋁、纖維素鈉和增(擴)孔劑(或/和木質素)入混合機內混合均勻成為混合乾粉,在造粒機內加入混合乾粉和乾粉重量30~35%的水製成微型顆粒,這種微型顆粒多為不規則形狀,以60目以下粒度為宜;再將這種顆粒加到製藥業用的糖衣機中成形,是讓顆粒在糖衣機的轉動中與不斷加進來的水和混合乾粉一起滾動成為球形顆粒;加水以噴進的霧狀水這宜;將球粒過篩,取為/0.4~/0.8mm粒度經脫水乾燥、活化而得吸附劑,所述的增孔劑通常是用木炭、木粉、焦炭、石蠟、塑料粉等,是很細粒度粉末。>0.8mm粒度顆粒的返回造粒機再行造粒;<0.4mm顆粒返回糖衣機再行顆粒長大成球,原料及得以充分利用。吸附劑的製造中其原料的重量配比(%)為高嶺土或/和澎潤土或/和氧化鋁15.0~30.0%纖維素鈉和增孔劑或/和木質素 0.2~20.0%X型或Y型分子篩晶體粉 餘量其中以高嶺土、增孔劑和纖維素鈉鹽、13X分子篩晶體粉為宜。原料細度200目為宜,製成的吸附劑顆粒均勻、球粒均稱、強度較高,F>1.2N/粒。遠遠超過國內外同類吸附劑。因此其使用壽命將超過同類產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成型方法所用的設備少,工藝簡單、原材料種類少且得以充分利用,特別是吸附劑球粒均稱、顆粒強度高,以利使用和延長壽命,其優越性是十分突出的。
實例1Y型吸附劑製造。原料種類及用量為膨潤土、氧化鋁(1∶1) 16.0kg纖維素鈉木質素 1.0kgY型分子篩晶體粉 83.0kg將上述原料加入混粉機中進行混合、均勻後取60kg加到ZL75型高速混合造粒機中,運轉中加水20kg,控制成粒約在60目以下,然後將這種顆粒加到糖衣機的轉鼓中,旋轉中噴水和加入混合乾粉,使顆粒滾動成小球,控制球粒粒度大小,使其多數在0.4~0.8mm。將其過篩,取0.4~0.8mm粒度進行乾燥,而後在450~600℃下活化,球粒平均強度F=1.2N/粒,>0.8mm的球粒返回造粒機再行破碎造粒,<0.4mm返回糖衣機再行顆粒長大成球。
實例2X型吸附劑的製造,使用原料為高嶺土 26kg纖維素鈉增孔劑 12kg13X型分子篩晶體粉62kg其製法如實例1。製得的吸附劑球粒平均強度F=2.3N/粒實例3使用原料為澎潤土 28kg增孔劑和木質素、纖維素鈉0.5kg13X分子篩晶體粉 >1.5kg製法同實例1。製得的吸附劑強度、F=3.1N/粒。
權利要求
1.一種二甲苯吸附分離用吸附劑的成形方法,其特徵為所用原料品種和重量配比為高嶺土或/和澎潤土或/和氧化鋁 15.0~30.0%纖維素鈉和增孔劑或/和木質素 0.2~20.0%X型或Y型分子篩晶體粉 餘量其工藝為將原料混合均勻成混合乾粉,加水造粒,然後入糖衣機中,顆粒在轉動中與加入的水和乾粉滾動成球,過篩,取0.4~0.8mm粒度經乾燥、活化。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吸附劑的成形方法,其特徵為所使用的原料為高嶺上 15.0~30.0%纖維素鈉和增孔劑 0.2~20.0%13X型分子篩晶體粉 餘量其工藝為造粒中加入水量為加入混合乾粉量的30~35%;造粒粒度為60目以下;入糖衣機中加水為噴入霧狀水。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吸附劑的成形方法,其特徵為在滾動成球後過篩,>0.8mm顆粒返回造粒機再行造粒;<0.4mm顆粒返回糖衣機再行顆粒長大成球。
全文摘要
一種用於二甲苯吸附分離的球型吸附劑的成型方法。是用X型或Y型分子篩晶體粉、高嶺土或/和膨潤土或/和氧化鋁、纖維素鈉和增孔劑(或/和木質素)混合成混合乾粉,入造粒機內加水成微粒,再入糖衣機內與水、乾粉滾動成球形顆粒,再經乾燥、活化而成。製成的球型吸附劑強度好。
文檔編號C07C15/08GK1184702SQ9711941
公開日1998年6月17日 申請日期1997年10月7日 優先權日1997年10月7日
發明者孫玉坤 申請人:大連海鑫分子篩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