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胸穿針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12:09:16
專利名稱:一種胸穿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轉移人體介質或為從人體內取出介質的器械。
自發性氣胸是我國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內科、結核科及胸外科常見的急診,國內多並發於阻塞性肺氣腫,肺心病,肺結核及特發性氣胸。本病在廣大農村及城市均多見,尤其農村及基層醫療單位無氣胸搶救設備,氣胸患者未能得到及時的搶救和正確處理,而使病情加劇轉院,甚至死亡。目前,國內治療這類病的氣胸針有84-2型胸穿針[瀘州醫學院學報(1988;(6)366];金屬胸腔導管[中華結核和呼吸系統疾病雜誌,1981;3158]。以上二種均為較粗的金屬胸穿針,外徑大,因此進針時對病員組織損傷大,肺復張後易損傷肺,導管固定在病人身上較重,需縫合皮膚固定,操作複雜。國外採用9號Teflon(太福龍)防射線穿透的材料製成的導管治療氣胸,該導管小,但針較長(35.5cm),影響氣體的引流排出,且製造用的材料和製造技術複雜,價格貴,操作也不太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胸穿針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對組織創傷小,排氣好又不易被胸腔液體阻塞,肺復張後也不易損傷肺,一次性使用,不需縫合皮膚的胸穿針。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胸穿針由導管針和針芯組成,導管針前端呈園錐形,針尖開口稍小,距針尖1.5cm和3cm處各有一個園形側孔,且側孔在不同方向,針芯的尖端為斜面,針尾為一園盤形。其中導管針長10-18cm,外徑0.2-0.4cm,內徑0.1-0.3cm,針芯長10.6-18.6cm。
所述的側孔直徑為0.08-0.12cm。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1)操作容易,治療氣胸為一次性導入,便於急救治療;2)對組織創傷小,肺復張後也不易損傷肺;3)胸穿針前端有兩個側孔及導管內壁光滑,排氣好又不易被胸腔液體阻塞;4)導管有一定的韌性和彈性,管壁光滑,所以不易被壓閉,扭曲及變形而致堵塞;5)使用膠布固定方便,不需縫合皮膚;6)皮下氣腫,感染等併發症少,因為穿刺針一次導入,穿刺針與皮膚緊密接觸不易漏氣;7)療效好,還可治療胸膜炎等;8)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且價廉,在基層醫療單位及條件好的醫療單位均可使用。
附圖
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以下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胸穿針組成分兩個部分1)導管針為主體部分,用無毒高分子塑料製成,長14cm,外徑0.3cm,內徑0.2cm,針前端呈園錐形,針尖1開口稍小為0.1cm,距針尖1.5cm和3cm處各有一個園形側孔2,其直徑為0.1cm,側孔在不同方向;距針尖7cm處有一個紅色的環形標記3,為進針的深度,針尾端5為塑料接頭,可接水封瓶引流管,也可接50ml空針抽氣抽液,或接氣胸箱測胸內壓力;2)針芯為支持部分,用不繡鋼製成,長14.6cm,尖端6為斜面,尖銳,當針芯插入導管時,斜面剛能露在導管口外面。針尾7為一個園盤形,直徑為0.6cm用不鏽鋼製成,起防止針芯在導管內向前過度伸出的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胸穿針,由導管針和針芯組成,其特徵在於導管針前端呈園錐形,針長10-18cm,外徑0.2-0.4cm,內徑0.1-0.3cm,針尖(1)開口稍小,距針尖(1)1.5cm和3cm處各有一個園形側孔(2),且側孔(2)在不同方向,針芯長為10.6-18.6cm,其尖端(6)為斜面,針尾(7)為一園盤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胸穿針,其特徵在於側孔的直徑為0.08-0.12c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胸穿針,其特徵在於導管針用無毒高分子塑料製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轉移人體介質或為從人體內取出介質的器械。它的前端呈圓錐形,針長10—18cm,外徑0.2—0.4cm,內徑0.1—0.3cm,針尖開口稍小,距針尖1.5cm和3cm處各有一個圓形側孔,且側孔在不同方向,針芯長為10.6—18.6cm,其尖端為斜面,針尾為一圓盤形。本實用新型操作容易,治療氣胸為一次性導入,對組織創傷小,療效好,併發症少,便於急救治療。
文檔編號A61M1/00GK2209957SQ94229910
公開日1995年10月18日 申請日期1994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1994年11月23日
發明者彭啟燦 申請人: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