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錐無菌外植體製備及初始芽誘導方法與流程
2023-04-29 02:10:41 3
本發明屬於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紅錐無菌外植體製備及初始芽誘導方法。
背景技術:
紅錐( Castanopsis hystrix A .DC )隸屬殼鬥科( Fagaceae )栲屬( Castanopsis ),成年樹高可達30m,胸徑1m以上,是我國南亞熱帶和亞熱帶植被常綠闊葉林的優勢組成樹種,屬華南地區重要的鄉土闊葉珍貴用材和高效多用途生態公益林樹種。紅錐天然分布於東經95°20′~118°00′,北緯18°30′~25°00′,主產地集中於廣東、廣西、福建南部,其周邊分布在海南、雲南南部、貴州東南部以及湖南、江西等省南部。
紅錐具有生長快、材質優、適應廣、效益高等優良特性。其主幹通直,材質堅硬,呈紅色,色澤和紋理美觀,耐腐蝕性強,不開裂、不變形、易加工,是優質珍貴用材,可供建築、造船、高檔家具、木製地板、軍工用品、體育器材等用。種子富含澱粉,可用於炒食、飼料和釀酒,種實、殼鬥均富含單寧,可提制栲膠。紅錐林萌芽力強,萌條生長迅速,一次造林可採伐10次以上,合理經營可獲利上百年。紅錐枝葉濃密,較耐蔭蔽,混生性能好,可作為用材和水源涵養林進行純林種植,亦可為殘次林改造,生態公益林改造的混交造林。目前我國多個省如廣東、廣西、福建等將紅錐推選為當地區經濟價值高、發展前途大的優良樹種進行推廣,造林面積大,推廣應用前景廣。
目前紅錐人工林栽培所用苗木多採用混採種子育苗,導致苗木及其造林後的林分個體分化大,參差不齊,進而影響到人工林的造林質量、產量及經濟效益。通過科技工作者近十幾年的研究,已選育出一批紅錐優良單株,但由於所選優株數量有限,加之樹齡年輕,結實率低,所收穫種子遠不能滿足造林需求。前期研究表明,紅錐優樹無論採用嫁接還是扦插進行繁殖,繁殖率低,同時存在程度不同的偏冠現象,所繁育苗木難以用於生產。以紅錐優樹萌枝進行組培研究雖有報導,但仍存在出芽慢,無菌系建立困難等問題,難以用於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紅錐組織培養中外植體消毒困難、褐化、初始芽發生率低、芽苗活性差等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紅錐無菌外植體製備及初始芽誘導的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紅錐無菌外植體製備及初始芽誘導方法,包括外植體準備、外植體消毒處理以及初始芽誘導工序,採集紅錐當年生嫩枝作為外植體,進行消毒處理後,獲得的無菌外植體接種於初始芽誘導培養基中,在適宜環境中培養20-30天後,獲得生長快、活力旺盛的紅錐初始芽,其操作步驟如下:
(1)外植體準備:
在至少連續3天晴朗的氣候裡,採集紅錐的樹冠外圍生長健壯的當年生嫩枝作為外植體;
(2)外植體消毒處理:
將外植體用無菌水衝洗乾淨後,置於體積濃度為0.1-0.3 %的廣譜殺菌劑中浸泡20-30 min,取出外植體將其置於體積濃度為70 %酒精中浸泡1-2 min,再移入體積濃度為5-8 %的氯化汞溶液中浸泡10-20 min,取出放於體積濃度為10-25 %的雙氧水和2-5滴吐溫的混合液中攪拌浸泡20-30 min後,最後用無菌水洗3-4次,每次衝洗3-5 min;將外植體裁成帶至少1個腋芽,1.5-3cm長的莖段,視莖段木質化程度分類置放容器內,備用;
將步驟(2)得到的外植體接種於誘導培養基中;所述的誘導培養基為:改良1/2MS培養基 + IBA 0.5-1.5 mg·L-1 + MT 1.0-3.0 mg·L-1 + 6-BA 1.0-3.0 mg·L-1 + 葡萄糖30 g·L-1 + 瓊脂3.5 g·L-1 + 0.1-0.3 %廣譜殺菌劑;初始芽誘導培養周期為:20-30天,置於溫度:20±3℃,光照培養時間為:16 h,光照強度為:≤1000 lx的環境中進行初始芽誘導培養,獲得生長健壯、活力旺盛的紅錐初始芽。初始芽萌動率在90%以上。
以上所述的改良MS培養基的組成為:KNO3 1350 mg·L-1;NH4NO3 650 mg·L-1;CaCl2·2H2O 180 mg·L-1;MgSO4·7H2O 380 mg·L-1;Ca(NO3)2·4H2O 460 mg·L-1;KH2PO4220 mg·L-1;MnSO4·H2O 22.3 mg·L-1;ZnSO4·7H2O 8.6 mg·L-1;CuSO4·5H2O 0.025 mg·L-1;H3BO3 6.2 mg·L-1;Na2MoO4·2H2O 0.025 mg·L-1;KI 0.83 mg·L-1;CoCl2·6H2O 0.025 mg·L-1;維生素B1 1.5 mg·L-1;維生素B6 0.6 mg·L-1;煙酸 0.5 mg·L-1;甘氨酸 2.0 mg·L-1;肌醇 200 mg·L-1。
優選的,以上適宜條件為:溫度:20±3℃,光照培養時間為:12 h,光照強度為:≤1000 lx。
對比於現有技術,本發明的優點及積極效果如下:
1、本發明選取當年紅錐生嫩枝為組培繁殖材料,外植體的萌芽條幼態化程度高,極大地提高了外植體的有效性,從而成功建立一種紅錐莖段組培方法,本方法對加快紅錐優質壯苗的生產,促進國家硬木用材快速發展,調整林業品種結構具有重大意義。
2、本發明依次採用一定的濃度及消毒時間的廣譜殺菌劑、酒精、氯化汞、雙氧水和吐溫相配合的消毒處理的方式,無菌外植體獲取率高,達到90%以上。
3、本發明使用優化誘導培養基及培養方式,外植體褐化少,初始芽發生率高,芽苗伸長快、活力旺盛,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在至少連續3天晴朗的氣候裡,採集紅錐的樹冠外圍生長健壯的當年生嫩枝作為外植體。將外植體用無菌水衝洗乾淨後,置於體積濃度為0.1 %的廣譜殺菌劑中浸泡30 min,取出外植體將其置於體積濃度為70 %酒精中浸泡1 min,再移入體積濃度為5 %的氯化汞溶液中浸泡20 min,取出放於體積濃度為10 %的雙氧水和2滴吐溫的混合液中攪拌浸泡30 min後,最後用無菌水洗3次,每次衝洗5 min;將外植體裁成帶至少1個腋芽,1.5-2.0cm長的莖段,視莖段木質化程度分類置放容器內,備用;將消毒處理後得到的外植體接種於誘導培養基中;所述的誘導培養基為:改良1/2MS培養基 + IBA 0.5 mg·L-1 + MT 1.0 mg·L-1 + 6-BA 1.0mg·L-1 + 葡萄糖30 g·L-1 + 瓊脂3.5 g·L-1 + 0.1 %廣譜殺菌劑;初始芽誘導培養周期為:20-35天,置於溫度:20±3℃,光照培養時間為:12 h,光照強度為:≤1000 lx的環境中進行初始芽誘導培養,獲得生長健壯、活力旺盛的紅錐初始芽,初始芽萌動率95%。
所述的改良MS培養基的組成為:KNO3 1350 mg·L-1;NH4NO3 650 mg·L-1;CaCl2·2H2O 180 mg·L-1;MgSO4·7H2O 380 mg·L-1;Ca(NO3)2·4H2O 460 mg·L-1;KH2PO4 220 mg·L-1;MnSO4·H2O 22.3 mg·L-1;ZnSO4·7H2O 8.6 mg·L-1;CuSO4·5H2O 0.025 mg·L-1;H3BO3 6.2 mg·L-1;Na2MoO4·2H2O 0.025 mg·L-1;KI 0.83 mg·L-1;CoCl2·6H2O 0.025 mg·L-1;維生素B1 1.5 mg·L-1;維生素B6 0.6 mg·L-1;煙酸 0.5 mg·L-1;甘氨酸 2.0 mg·L-1;肌醇 200 mg·L-1。
實施例2:
在至少連續3天晴朗的氣候裡,採集紅錐的樹冠外圍生長健壯的當年生嫩枝作為外植體。將外植體用無菌水衝洗乾淨後,置於體積濃度為0.2 %的廣譜殺菌劑中浸泡25 min,取出外植體將其置於體積濃度為70 %酒精中浸泡2 min,再移入體積濃度為6 %的氯化汞溶液中浸泡15 min,取出放於體積濃度為15 %的雙氧水和4滴吐溫的混合液中攪拌浸泡25 min後,最後用無菌水洗3次,每次衝洗5 min;將外植體裁成帶至少1個腋芽,2.0-2.5 cm長的莖段,視莖段木質化程度分類置放容器內,備用;將消毒處理後得到的外植體接種於誘導培養基中;所述的誘導培養基為:改良1/2MS培養基 + IBA 1.5 mg·L-1 + MT 2.0 mg·L-1 + 6-BA 2.0 mg·L-1 + 葡萄糖30 g·L-1 + 瓊脂3.5 g·L-1 + 0.1-0.3 %廣譜殺菌劑;初始芽誘導培養周期為:20-25天,置於溫度:20±3℃,光照培養時間為:12 h,光照強度為:≤1000 lx的環境中進行初始芽誘導培養,獲得生長健壯、活力旺盛的紅錐初始芽,初始芽萌動率96%。
所述的改良MS培養基的組成為:KNO3 1350 mg·L-1;NH4NO3 650 mg·L-1;CaCl2·2H2O 180 mg·L-1;MgSO4·7H2O 380 mg·L-1;Ca(NO3)2·4H2O 460 mg·L-1;KH2PO4 220 mg·L-1;MnSO4·H2O 22.3 mg·L-1;ZnSO4·7H2O 8.6 mg·L-1;CuSO4·5H2O 0.025 mg·L-1;H3BO3 6.2 mg·L-1;Na2MoO4·2H2O 0.025 mg·L-1;KI 0.83 mg·L-1;CoCl2·6H2O 0.025 mg·L-1;維生素B1 1.5 mg·L-1;維生素B6 0.6 mg·L-1;煙酸 0.5 mg·L-1;甘氨酸 2.0 mg·L-1;肌醇 200 mg·L-1。
實施例3:
在至少連續3天晴朗的氣候裡,採集紅錐的樹冠外圍生長健壯的當年生嫩枝作為外植體。將外植體用無菌水衝洗乾淨後,置於體積濃度為0.3 %的廣譜殺菌劑中浸泡20 min,取出外植體將其置於體積濃度為70 %酒精中浸泡2 min,再移入體積濃度為8 %的氯化汞溶液中浸泡10 min,取出放於體積濃度為25 %的雙氧水和5滴吐溫的混合液中攪拌浸泡20 min後,最後用無菌水洗4次,每次衝洗3 min;將外植體裁成帶至少1個腋芽,2.5-3cm長的莖段,視莖段木質化程度分類置放容器內,備用;將消毒處理後得到的外植體接種於誘導培養基中;所述的誘導培養基為:改良1/2MS培養基 + IBA 1.0 mg·L-1 + MT 3.0 mg·L-1 + 6-BA 3.0 mg·L-1 + 葡萄糖30 g·L-1 + 瓊脂3.5 g·L-1 + 0.3 %廣譜殺菌劑;初始芽誘導培養周期為:25-30天,置於溫度:20±3℃,光照培養時間為:12 h,光照強度為:≤1000 lx的環境中進行初始芽誘導培養,獲得生長健壯、活力旺盛的紅錐初始芽,初始芽萌動率94%。
所述的改良MS培養基的組成為:KNO3 1350 mg·L-1;NH4NO3 650 mg·L-1;CaCl2·2H2O 180 mg·L-1;MgSO4·7H2O 380 mg·L-1;Ca(NO3)2·4H2O 460 mg·L-1;KH2PO4 220 mg·L-1;MnSO4·H2O 22.3 mg·L-1;ZnSO4·7H2O 8.6 mg·L-1;CuSO4·5H2O 0.025 mg·L-1;H3BO3 6.2 mg·L-1;Na2MoO4·2H2O 0.025 mg·L-1;KI 0.83 mg·L-1;CoCl2·6H2O 0.025 mg·L-1;維生素B1 1.5 mg·L-1;維生素B6 0.6 mg·L-1;煙酸 0.5 mg·L-1;甘氨酸 2.0 mg·L-1;肌醇 200 mg·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