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防水的後澆帶超前止水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23:13:26
三道防水的後澆帶超前止水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三道防水的後澆帶超前止水結構,其特徵在於,後澆帶(1)呈矩形凹槽狀,後澆帶(1)固定在底板(3)內,底板(3)底部有加強板(4),在加強板(4)上側水平安裝外貼式止水帶(6),在外貼式止水帶(6)和後澆帶(1)底部之間垂直安裝遇水膨脹止水條(5)。增加了外貼式止水帶和遇水膨脹止水條使後澆帶局部的結構自防水三重防水功能,使後澆帶的止水功能極大的提高;能使地下室施工後不滲水,地下室基本不用抽水,在後澆帶混凝土封堵施工之前允許不同高度、不同結構型式的建築產生沉降、溫度變形等。施工方便,容易操作。適用於有不均勻沉降要求的地下室底板後澆帶、外壁板後澆帶的施工。
【專利說明】三道防水的後澆帶超前止水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基礎結構接縫的布置或結構技術,尤其是三道防水的後澆帶超前止水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超前止水是在後澆帶未澆注之前,結構自防水功能暫不能實現時,提前進行後澆帶局部超前防水施工,實現防水和變形縫的雙重功能。同時地下室施工完成後,便可回填土方,減少深基坑安全隱患,整體防水效果比較理想。後澆帶超前止水的方法一般指構件與水面之間或之前的防水方案,後澆帶超前止水的方法很多。一般是局部加厚並增設外貼式或中埋式止水帶。後澆帶超前止水及施工方法,主要是因為建築物地底下水位較高,同時為了加快施工進度,一般後澆帶的時間是兩個月,使地下室頂板施工完成後,儘快進行基坑的回填,故對地下室底板及外牆的後澆帶均採取了超前止水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地下室部分的施工組織設計審查應有設計單位參加,以便在基坑開挖、墊層澆筑前就確定一個完整的超前止水的實施方案,否則施工中途發現超前止水方面有問題才提出設計修改要求會影響整個止水方案的完整性與合理性,超前止水主要應採取適當措施防止地表水、養護水及垃圾雜物落入,超前止水還應貫穿在整個工程的全過程之中直至回填土完成。必要時,應結合地下室平面排水系統的設計,在底板後澆帶附近設置集水坑,便於後澆帶澆筑前的最後清理。另外,不採用超前止水時,也應設置集水坑,可按上述方法設在地下室內,或者作為臨時設施設在地下室外。
[0003]後澆帶需超前止水時,後澆帶部位混凝土應局部加厚並增設外貼式或中埋式止水帶,後澆帶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即後澆帶應在其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42d後再施工,但高層建築的後澆帶應在結構頂板澆築混凝土 14d後進行;後澆帶的接縫處理應符合規範規定,後澆帶混凝土施工前,後澆帶部位和外貼式止水帶應予以保護,嚴防落入雜物和損傷外貼式止水帶,後澆帶應採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築,其強度等級不應低於兩側混凝土,後澆帶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得少於28d。採用傳統的後澆帶做法,外牆後澆帶斷開處不能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後立即回填,形成基坑,將給後續施工帶來的不便、對文明施工不利、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減少傳統型後澆帶施工時的工序銜接時間,優化利用現場施工場地;在後澆帶混凝土未澆注之前,地下水、地表水、雨水不會從後澆帶處滲入地下室,為地下室的室內施工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如果採用傳統的後澆帶做法,大量的地下水、地表水、雨水會在後澆帶封堵之前從後澆帶處滲入地下室,造成地下室大量積水,給地下室造成環境汙染,給地下室的後續室內施工造成極大的不便,大大增加抽水量,增加電能消耗。
[0004]現有相關改進技術少見公開。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三道防水的後澆帶超前止水結構,對沉降、溫度變形等適應性更強,施工應用後地下室基本不用抽水。[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後澆帶呈矩形凹槽狀,後澆帶固定在底板內,底板3底部有加強板,在加強板上側水平安裝外貼式止水帶,在外貼式止水帶和後澆帶底部之間垂直安裝遇水膨脹止水條。
[0007]尤其是,後澆帶內壁上安裝快易收口網。
[0008]尤其是,遇水膨脹止水條通過結構膠粘接層與底板連接。
[0009]尤其是,遇水膨脹止水條安裝位置上部的後澆帶內壁上垂直固定單層隔板網隔斷,同時,在遇水膨脹止水條兩側通過加固鋼筋固定擠塑板,該擠塑板平行並緊貼於遇水膨脹止水條。
[0010]尤其是,後澆帶外側周沿豎立直固定保護牆。尤其是,保護牆頂部水平加蓋木蓋板。同時,在後燒帶外側燒築混凝土。
[0011]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效果:增加了外貼式止水帶和遇水膨脹止水條使後澆帶局部的結構自防水三重防水功能,使後澆帶的止水功能極大的提高;能使地下室施工後不滲水,地下室基本不用抽水,在後澆帶混凝土封堵施工之前允許不同高度、不同結構型式的建築產生沉降、溫度變形等。施工方便,容易操作。適用於有不均勻沉降要求的地下室底板後澆帶、外壁板後澆帶的施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底板後澆帶超前止水構造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遇水膨脹止水條加固示意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後澆帶保護措施之一示意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後澆帶保護措施之二示意圖。
[0016]附圖標記包括:後澆帶1、快易收口網2、底板3、加強板4、遇水膨脹止水條5、外貼式止水帶6、結構膠粘接層7、加固鋼筋8、擠塑板9、單層隔板網隔斷10、保護牆11、木蓋板12、混凝土 13。
【具體實施方式】
[0017]本實用新型原理是,結構物在後澆帶部分事先進行加厚處理形成一個整體,將後澆帶剝離出來,通過加厚部位中間設置遇水膨脹止水條,滿足不同沉降、伸縮變形,又能在地下室後澆帶灌注前滿足止水效果。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9]實施例:如附圖1所示,後澆帶I呈矩形凹槽狀,後澆帶I固定在底板3內,底板3底部有加強板4,在加強板4上側水平安裝外貼式止水帶6,在外貼式止水帶6和後澆帶I底部之間垂直安裝遇水膨脹止水條5。
[0020]前述中,後澆帶I內壁上安裝快易收口網2。
[0021]前述中,遇水膨脹止水條5通過結構膠粘接層7與底板3連接。
[0022]在本實施例中,外貼式止水帶6安裝時,在後澆帶I防水層保護層上彈出外貼式止水帶6的位置線,塗刷結構膠,然後趁結構膠未乾之前立即在後澆帶I中部的位置按事先放好的線粘貼外貼式止水條6。
[0023]前述中,底板3包括結構層、保護層、防水層、找平層以及混凝土墊層。[0024]前述中,遇水膨脹止水條加固如附圖2所示,遇水膨脹止水條5安裝位置上部的後澆帶I內壁上垂直固定單層隔板網隔斷10,同時,在遇水膨脹止水條5兩側通過加固鋼筋8固定擠塑板9,該擠塑板9平行並緊貼於遇水膨脹止水條5。
[0025]前述中,後澆帶保護措施之一如附圖3所示,後澆帶I外側周沿豎立直固定保護牆11。
[0026]前述中,後澆帶保護措施之二如附圖4所示,前述中,保護牆11頂部水平加蓋木蓋板12。同時,在後澆帶I外側澆築混凝土 13。
[0027]在本實施例中,增加了外貼式止水帶I和遇水膨脹止水條5使後澆帶局部的結構自防水三重防水功能,使後澆帶的止水功能極大的提高;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後回填土時可以將外牆後澆帶處一起回填,減少傳統型後澆帶施工時的工序銜接時間,優化利用現場施工場地;在後澆帶混凝土未澆注之前,地下水、地表水、雨水不會從後澆帶處滲入地下室,為地下室的室內施工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地下室外牆側板及底板結構自成一體,事先已將防水處理。地下室施工完成後即可整體回填土,給地上部分施工時增加施工場地,對地上部分施工的操作和工期有利,為施工現場場地狹小的項目提供更多的操作空間。
[0028]本實用新型施工方法的特點包括:施工方便,容易操作。在後澆帶混凝土封堵施工之前允許不同高度、不同結構型式的建築產生沉降、溫度變形等。增加三道防水措施能使地下室施工後不滲水,地下室基本不用抽水,而採用傳統型後澆帶地下室施工完成後抽水量很大。適用於建築工程因上部結構形式不同、為滿足建築物變形而設置的有不均勻沉降要求的地下室底板後澆帶、外壁板後澆帶的施工。
【權利要求】
1.三道防水的後澆帶超前止水結構,其特徵在於,後澆帶(1)呈矩形凹槽狀,後澆帶(I)固定在底板(3)內,底板(3)底部有加強板(4),在加強板(4)上側水平安裝外貼式止水帶(6),在外貼式止水帶(6)和後澆帶(1)底部之間垂直安裝遇水膨脹止水條(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道防水的後澆帶超前止水結構,其特徵在於,後澆帶(1)內壁上安裝快易收口網(2)。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道防水的後澆帶超前止水結構,其特徵在於,遇水膨脹止水條(5)通過結構膠粘接層(7)與底板(3)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道防水的後澆帶超前止水結構,其特徵在於,遇水膨脹止水條(5)安裝位置上部的後澆帶(1)內壁上垂直固定單層隔板網隔斷(10),同時,在遇水膨脹止水條(5)兩側通過加固鋼筋⑶固定擠塑板(9),該擠塑板(9)平行並緊貼於遇水膨脹止水條(5)。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道防水的後澆帶超前止水結構,其特徵在於,後澆帶(1)外側周沿豎立直固定保護牆(11)。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三道防水的後澆帶超前止水結構,其特徵在於,保護牆(11)頂部水平加蓋木蓋板( 12)。
【文檔編號】E02D29/16GK203546762SQ201320687032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4日
【發明者】周倩羽, 繆建國, 盧江華, 張義勇, 傅亞松, 付定鑫, 劉承華, 毛華祥, 餘萬江, 楊灼, 謝亞光, 劉璇, 童霞, 金鷺 申請人:永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貴州建工集團第一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