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全迴轉槳轉舵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15:11:01 1
專利名稱:新型全迴轉槳轉舵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船舶的轉舵機構。
背景技術:
舵槳的主要組成部分有推進系統、轉舵機構、垂直升降以及翹起機構、下齒輪箱和定距槳;現有的轉舵機構的傳動形式如帶傳動、鏈傳動和齒輪傳動都存在不足。帶傳動有滑動,傳動比不能保持恆定,外廓尺寸大,帶的壽命較短(通常3500h 5000h),由於帶的摩擦起電不宜用於易燃、易爆的地方,軸和軸承上作用力大。鏈傳動雖然平均速比恆定,但運轉時瞬時速度不均勻,有衝擊、振動和噪音,壽命較低(一般為5000h 15000h)。齒輪傳動製造和安裝精度要求高,不能緩衝,無過載保護作用,有噪音。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轉舵機構的結構複雜、外廓尺寸較大、傳動比較小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簡化結構、外廓尺寸較小、傳動比恆定的新型全迴轉槳轉舵機構。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全迴轉槳轉舵機構,包括驅動馬達,所述轉舵機構還包括蝸輪蝸杆機構,所述蝸輪蝸杆機構包括蝸輪箱、位於蝸輪箱內相互嚙合的蝸輪和蝸杆,所述蝸輪與轉舵杆連接,蝸杆的下部與驅動馬達連接,所述蝸杆的上部與舵角反饋器連接。進一步,所述蝸輪沿齒寬方向呈圓弧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結構緊湊、外廓尺寸小、傳動比大、傳動比恆定、傳動平穩、無噪音、可做成自鎖機構。
圖I是轉舵機構組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照圖1,一種新型全迴轉槳轉舵機構,包括驅動馬達1,所述轉舵機構還包括蝸輪蝸杆機構,所述蝸輪蝸杆機構包括蝸輪箱2、位於蝸輪箱內相互嚙合的蝸輪3和蝸杆4,所述蝸輪3與轉舵杆連接,蝸杆4的下部與驅動馬達I連接,所述蝸杆4的上部與舵角反饋器5連接。工作過程為驅動馬達驅動蝸杆進而帶動蝸輪、舵杆轉動,最終達到轉舵目的。蝸杆蝸輪機構有自鎖功能,故在翹起過程或垂直升降過程中不會出現轉動。蝸杆蝸輪機構結構緊湊,轉舵杆上部與蝸輪相連接,下部與下齒輪箱相連接。下端有防止海水進入的密封,密封直接與不鏽鋼套接觸,密封的布置使得其可以方便拆修或更換而不用拆除舵槳。舵角反饋機構安裝於蝸杆上,用於輸出舵角信號。[0013]從外形上看,蝸杆類似螺栓,蝸輪則很像斜齒圓柱齒輪。工作時,蝸輪輪齒沿著蝸杆的螺旋面作滑動和滾動。為了改善輪齒的接觸情況,將蝸輪沿齒寬方向做成圓弧形,使之將蝸杆部分包住。這樣蝸杆蝸輪嚙合時是線接觸而不是點接觸。本實施例中可以得到很大的傳動比,且結構緊湊。兩輪嚙合面間為線接觸,其承載能力大大高於交錯軸斜齒輪機構。蝸杆傳動相當於螺旋傳動,為多齒嚙合傳動,故傳動平
穩、噪音很小。具有自鎖性。當蝸杆的導程角小於嚙合輪齒間的當量摩擦角時,機構具有自鎖性,可實現反向自鎖,即只能由蝸杆帶動蝸輪,而不能由蝸輪帶動蝸杆。如在其重機械中使用的自鎖蝸杆機構,其反向自鎖性可起安全保護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全迴轉槳轉舵機構,包括驅動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轉舵機構還包括蝸輪蝸杆機構,所述蝸輪蝸杆機構包括蝸輪箱、位於蝸輪箱內相互嚙合的蝸輪和蝸杆,所述蝸輪與轉舵杆連接,蝸杆的下部與驅動馬達連接,所述蝸杆的上部與舵角反饋器連接。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全迴轉槳轉舵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蝸輪沿齒寬方向呈圓弧形。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全迴轉槳轉舵機構,包括驅動馬達,所述轉舵機構還包括蝸輪蝸杆機構,所述蝸輪蝸杆機構包括蝸輪箱、位於蝸輪箱內相互嚙合的蝸輪和蝸杆,所述蝸輪與轉舵杆連接,蝸杆的下部與驅動馬達連接,所述蝸杆的上部與舵角反饋器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簡化結構、外廓尺寸較小、傳動比恆定的新型全迴轉槳轉舵機構。
文檔編號B63H25/20GK202481292SQ20112054452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2日
發明者胡虎躍, 鄭銳聰 申請人:浙江漢力士船用推進系統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