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檢測孔內部溝槽直徑大小的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18:30:16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於檢測孔內部溝槽直徑大小的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工件內孔的檢測多為人工利用卡尺等檢測設備進行檢測,然在批量檢測時人工一個個檢測相對檢測效率不高,因此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種用於檢測孔內部溝槽直徑大小的檢測裝置,具有結構緊湊、多自由度調整的特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於檢測孔內部溝槽直徑大小的檢測裝置,包括基座,其創新點在於:所述基座上設置有豎直設置的第一驅動裝置、與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相連並上下往復運動的連接部分,所述連接部分包括與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相連的滑臺、設置在所述滑臺上水平設置的第二驅動裝置、與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相連並左右往復運動的測量探針,所述測量探針為長度方向豎直設置的杆體,所述測量探針測量時伸入位於測量探針下方的被測工件中。
優選的,所述滑臺上設置有用於測定被測工件孔內徑的模擬量傳感器。
優選的,所述滑臺上設置有供第二驅動裝置的伸出軸穿過的夾爪,所述測量探針連接在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的伸出軸上。
優選的,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的伸出軸靠近夾爪一端設置有限位擋塊,該限位擋塊的左極限位置抵在所述夾爪遠離所述第二驅動裝置一側的端面上。
優選的,所述限位擋塊與所述夾爪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
優選的,所述滑臺上設置有供所述第二驅動裝置連接的底座,所述滑臺上設置有與所述底座配合的導軌。
優選的,所述基座上設置有若干與其他部件相連的裝配孔。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通過採用上述結構,通過第一驅動裝置實現連接部分的上下往復運動,通過第二驅動裝置實現測量探針的左右往復運動,當測量探針運行至被檢測工作預設位置時,控制第一驅動裝置下降並將測量探針伸入位於測量探針下方的被測工件中進行內徑數據的檢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檢測孔內部溝槽直徑大小的檢測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檢測孔內部溝槽直徑大小的檢測裝置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檢測孔內部溝槽直徑大小的檢測裝置的左視圖。
圖中:1-基座、2-第一驅動裝置、3-滑臺、4-第二驅動裝置、5-測量探針、6-被測工件、7-模擬量傳感器、8-夾爪、9-限位擋塊、10-底座、11-導軌、12-裝配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於檢測孔內部溝槽直徑大小的檢測裝置,包括基座1,該基座1上設置有豎直設置的第一驅動裝置2、與第一驅動裝置2相連並上下往復運動的連接部分,連接部分包括與第一驅動裝置2相連的滑臺3、設置在滑臺3上水平設置的第二驅動裝置4、與第二驅動裝置4相連並左右往復運動的測量探針5,測量探針5為長度方向豎直設置的杆體,測量探針5測量時伸入位於測量探針5下方的被測工件6中。通過採用上述結構,通過第一驅動裝置2實現連接部分的上下往復運動,通過第二驅動裝置4實現測量探針5的左右往復運動,當測量探針5運行至被檢測工作預設位置時,控制第一驅動裝置2下降並將測量探針5伸入位於測量探針5下方的被測工件6中進行內徑數據的檢測。
上述的滑臺3上設置有用於測定被測工件6孔內徑的模擬量傳感器7,通過模擬量傳感器7實時反饋被檢測工件的內徑數據。為了起到一定導向和抱夾輔助支撐的作用,滑臺3上設置有供第二驅動裝置4的伸出軸穿過的夾爪8,測量探針5連接在第二驅動裝置4的伸出軸上。為了防止第二驅動裝置4運行超過極限位置,第二驅動裝置4的伸出軸靠近夾爪8一端設置有限位擋塊9,該限位擋塊9的左極限位置抵在夾爪8遠離第二驅動裝置4一側的端面上。為了起到自動復位的作用,限位擋塊9與夾爪8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圖上未示出。為了實現第二驅動裝置4相對滑臺3的平穩連接,滑臺3上設置有供第二驅動裝置4連接的底座10,滑臺3上設置有與底座10配合的導軌11。為了便於基座1與其他部件連接,基座1上設置有若干與其他部件相連的裝配孔12。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性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