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油霧分離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02:40:51
專利名稱:立體油霧分離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立體結構的迷宮式油霧分離器。
背景技術:
四衝程發動機缸體上通常設置有呼吸裝置,該呼吸裝置一般通過迷宮式油霧分離 器把潤滑油從潤滑油霧中分離出來並將分離出來的液態潤滑油返回至儲油室。常規的油霧 分離器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油霧分離效果,特別是當發動機倒置運轉時,從油霧中分離出來 的潤滑油不能迅速回流到儲油室,影響發動機的工作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發動機倒置時 油霧分離效果也很好的立體油霧分離器。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立體油霧分離器,其特徵是它包括有頂蓋與本體之間形成的負壓腔,本體與 隔板之間形成迷宮,本體上的擋板和隔板上的擋板互相交錯穿插使迷宮的內部空腔在立體 空間上轉折,本體上設有上吸口和下吸油口,負壓腔與迷宮通過上吸口和下吸油口實現連
ο其中,隔板上設有與下吸油口位置對應的凹槽,下吸油口的埠位於該凹槽內。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有解決了常規油霧分離器油霧分離效果不好,發動機倒置運轉時通過油霧分離器分 離出來的油不能快速回流至儲油室的問題,使發動機無論是正置運轉還是倒置運轉,油霧 分離器均能良好地工作。
圖1為本發明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圖1的A-A面剖視圖。圖3為本發明圖2的B-B面剖視圖。圖4為本發明圖1的C-C面剖視圖。圖5為本發明圖1的C-C面展開剖視圖之一。圖6為本發明圖1的C-C面展開剖視圖之二。圖7為本發明分解結構示意圖之一。圖8為本發明分解結構示意圖之二。附圖中,1、負壓腔;2、頂蓋;3、本體;4、螺釘;5、凸輪室;6、隔板;7、迷宮;8、回油 管;9、下吸油口 ;10、上吸口 ;11、擋板;12、擋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說明如圖1-8所示,本發明的頂蓋2與本體3之間形成的負壓腔1,本體3與隔板6之 間形成 迷宮7,本體3上的擋板11和隔板6上的擋板12互相交錯穿插使迷宮7的內部空腔 在立體空間上轉折,本體3上設有上吸口 10和下吸油口 9,負壓腔1與迷宮7通過上吸口 10和下吸油口 9實現連通。隔板6上設有與下吸油口 9位置對應的凹槽,下吸油口 9的端 口位於該凹槽內。本發明在使用時,由於重力的作用,粘附在迷宮7壁面的潤滑油總是向下流動,高 出底面的擋板將潤滑油擋住。由於發動機的結構所形成的功能之一使得回油管8以及與回 油管相通的負壓腔1內的壓力總是低於迷宮7和凸輪室5內的壓力,被吸附而積存下來的 潤滑油被本體3上的上吸口 10或下吸口 9吸入負壓腔1並通過回油管8返回發動機的儲 油室。當缸頭朝上時,油滴積存在迷宮7的下部,靠近隔板6處,此時被下吸油口 9吸入負 壓腔;當缸頭朝下時,油滴積存在迷宮7的下部,遠離隔板6,被上吸口 10吸入負壓腔1。從 而實現發動機無論是正置運轉還是倒置運轉,油霧分離器均能良好地工作,使油霧的分離 效果很好。本發明涉及的其它未說明部分與現有技術相同。
權利要求
一種立體油霧分離器,其特徵是它包括有頂蓋(2)與本體(3)之間形成的負壓腔(1),本體(3)與隔板(6)之間形成迷宮(7),本體(3)上的擋板(11)和隔板(6)上的擋板(12)互相交錯穿插使迷宮(7)的內部空腔在立體空間上轉折,本體(3)上設有上吸口(10)和下吸油口(9),負壓腔(1)與迷宮(7)通過上吸口(10)和下吸油口(9)實現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油霧分離器,其特徵是所述隔板(6)上設有與下吸油口 (9)位置對應的凹槽,下吸油口(9)的埠位於該凹槽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立體油霧分離器,其特徵是它包括有頂蓋(2)與本體(3)之間形成的負壓腔(1),本體(3)與隔板(6)之間形成迷宮(7),本體(3)上的擋板(11)和隔板(6)上的擋板(12)互相交錯穿插使迷宮(7)的內部空腔在立體空間上轉折,本體(3)上設有上吸口(10)和下吸油口(9),負壓腔(1)與迷宮(7)通過上吸口(10)和下吸油口(9)實現連通。本發明解決了常規油霧分離器油霧分離效果不好,發動機倒置運轉時通過油霧分離器分離出來的油不能快速回流至儲油室的問題,使發動機無論是正置運轉還是倒置運轉,油霧分離器均能良好地工作。
文檔編號F01M13/04GK101954227SQ20091003179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14日
發明者劉楷, 莊勇進, 王敏, 蔡濟波 申請人:江蘇蘇美達五金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