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役管道現場止裂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9:26:01 3
專利名稱:在役管道現場止裂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現場對在一定壓力下輸送氣態或液態介質的管道進行止裂的裝置。即能在現場不停車,不動火的情況下,對在役壓力管道實施止裂的裝置。
輸送諸如天燃氣、液化氣及其他易燃易爆介質的管道,由於材料和製造等原因,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微裂紋和缺陷。加上使用環境的影響,如溫度、壓力的變化等,裂紋會不斷緩慢擴展,一旦超過某一臨界值,裂紋就會沿軸向迅速擴展,直至發生斷裂破壞,同時還可能引起火災和爆炸。美國專利US.pat.Wos.4327473,採用在管外套上(松套、熱套或焊接)園環或園盤的方法,在裂尖處產生背壓和約束作用,從而降低裂尖應力強度,增加斷裂阻力,達到止裂目的。但這種方法只能在製造、安裝或檢修時採用,不能在現場不停車採用。儘管採用半園盤結構,可用於在役管道上,但對禁火場合(石油化工企業往往如此)卻不適用,而且難以做出理論上的計算和預示。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管道止裂裝置,不用動火,不必停車,便可在工作現場方便地實施管道止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由兩個內徑大於管子外徑,具有一定長度且帶翻邊的半園環,靠螺栓合攏在管外,形成一個松套在管外的轉動環。在該轉動環的兩端內側沿園周安裝有均布的頂絲,每個頂絲的頂端裝有可彈性調節的滑塊,該滑塊與管子外壁接觸,支承在管外,調節頂絲使該轉動環能穩定輕便地繞管子轉動,並不被管子上的障礙(焊縫等)所阻礙。在構成該轉動環的某一半園環上,固定一塊底板,其上裝有導絲管,定滑輪和導向輪。通過幅條,將一個由兩個直徑較大且較窄的半環構成的傳動輪與上述的轉動環連成一個整體,以便用人工或機械方法,通過傳動輪驅動該裝置繞管子轉動。另外,再配一個由兩個帶端板的半園環合攏在管外構成的,可在管子上轉動的倒絲圈,即構成該裝置的主要特徵。
工作時,先將從市場上購買的鋼絲倒在倒絲圈上,然後將鋼絲穿過導絲管,經一組定滑輪施加預緊力,再經導向輪改變方向,隨著該裝置的轉動,將預緊後的鋼絲纏繞在含裂紋或缺陷的管子處,達到止裂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不必停車,不必動火,所以可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使用;同時由於採用兩半式結構,所以非常方便在工作現場裝拆,結構簡單;因裝置有一個較大的傳動輪,所以纏繞鋼絲過程所需動力很小;因只需少量鋼絲,所以費用很低;通過改變定滑輪的位置,可在一定範圍內調節鋼絲預緊力的大小,以滿足工藝設計的要求。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裝置結構及工作情況作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在
圖1中,兩個帶翻邊的半園環(6,14),用螺栓(3)合攏在固定的管子(21)外面,形成一個轉動環。靠安裝在該轉動環兩端內側的兩排頂絲(15)和其端部可彈性調節的滑塊(16)與管外壁接觸,支承在管外,並可繞管子(21)轉動。由於與管外壁接觸的滑塊(16)可彈性調節,故轉動時不會被管子上的障礙(如焊縫等)所阻礙。通過幅條(11),將一個由直徑較大且較窄的兩半環(9,10)構成的傳動輪與由(6,14)構成的轉動環連成一個整體。通過傳動輪,可用人力或機械方法帶動整個裝置繞管子轉動。
在
圖1中,上半環(14)上,固定一塊底板(7),導絲管(17)由套管(13)固定其上。同時在底板(7)上,還固定有可在兩個互相垂直方向調節,以改變鋼絲預緊力大小的定滑輪(8,12)以及導向輪(5,4)。調節定滑輪(8,12)的相互位置,可改變鋼絲在輪子上的包角,從而可調節鋼絲預緊力的大小。
在
圖1中,鋼絲(19)預先倒在倒絲圈上,倒絲圈由兩個帶端板的半園環(18,20)合攏在管外構成,並能在管子上轉動。裝置轉動後,倒絲圈上的鋼絲(19)通過導絲管(17),由定滑輪(8,12)施加預緊力,再經導向輪(5,4)改變方向後,纏繞在含裂紋或缺陷(1)的管子(21)外面(2),達到止裂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在役管道現場止裂的裝置,其特徵是主要零件轉動環、傳動輪、倒絲圈均系兩半結構,靠螺栓合攏在管子外面,能方便地繞管子轉動,同時能給鋼絲施加預緊力,並纏繞於管子外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徵是在構成轉動環的兩個半環(6,14)的兩端內側裝有兩排頂絲(15),並且頂絲(15)的端部帶有可彈性調節的滑塊(16)。
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裝置,其特徵是在半環(14)或(6)上,固定一塊底板(7),其上的定滑輪(8,12)可在不同方向移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在工作現場,不停車,不動火,而對在役管道實施止裂的裝置。該裝置的特點是能在一已固定的管子外,將鋼絲以一定預緊力,纏繞在含裂紋或缺陷的管子處。在鋼絲的作用下,一方面降低了裂紋擴展的動力,另一方面增加了裂紋擴展的阻力,從而有效地制止了裂紋的進一步擴展。
文檔編號F16L55/16GK2151345SQ9122565
公開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199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1991年9月23日
發明者魏新利, 楊芳毓 申請人:鄭州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