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波組件螺裝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17:02: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接收機封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微波組件螺裝工裝。
背景技術:
目前,採用大面積螺絲壓裝工藝實現微波組件接地和封裝。壓裝後的螺絲必須與線路板充分接觸,以保證線路板與殼體的接合牢固度和良好接地性能。但由於現有螺裝工具無法精確調控螺絲壓裝壓力,常出現過裝現象,使線路板局部發生變形。數量龐大的螺絲壓裝後,使線路板表面平整度極差,不利於微波元器件的焊接,導致微波組件性能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微波組件螺裝工裝,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不足。利用配重塊精確控制螺裝壓力,同時保證線路板與殼體的可靠接合以及線路板的平整度,保障微波組件性能。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擬採用以下技術:
一種微波組件螺裝工裝,其特徵在於,包括壓力傳感器、支架、螺絲刀杆、電動螺旋升降機構、配重塊和控制器,所述支架底部固定設有所述壓力傳感器和所述配重塊、頂部設有所述電動螺旋升降機構,所述螺絲刀杆設置於所述電動螺旋升降機構底部、並設置於所述支架內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壓力傳感器和所述電動螺旋升降機構相連。
進一步,所述電動螺旋升降機構包括絲槓、蝸輪、蝸杆和驅動電機,所述蝸輪活動套設於所述絲槓處、並固定於所述支架的頂部,所述蝸杆與所述驅動電機相連,所述驅動電機與所述控制器相連。
進一步,所述螺絲刀杆固定於所述絲槓底部。
進一步,所述驅動電機選用直驅電機。
進一步,所述壓力傳感器選用高精度圓環形壓力傳感器。
進一步,所述配重塊為圓環狀。
進一步,所述支架為剖面為「幾」字狀的鏤空筒狀結構,底部設有支腳。
進一步,所述壓力傳感器固定設置於所述支腳下方,所述配重塊套設於所述支架外側,並擔設於所述支腳上方。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利用配重塊精確控制螺裝壓力,同時保證線路板與殼體的可靠接合以及線路板的平整度,保障微波組件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微波組件螺裝工裝,包括壓力傳感器1、支架2、螺絲刀杆3、電動螺旋升降機構4、配重塊5和控制器6。所述壓力傳感器1放置於待螺裝線路板上,選用高精度圓環形壓力傳感器,用於測定本實用新型施加於線路板處的壓力。所述支架2底部固定設有所述壓力傳感器1和所述配重塊5、頂部設有所述電動螺旋升降機構4。所述電動螺旋升降機構4用於帶動所述螺絲刀杆3垂直運動,以便控制線路板的螺裝工作。所述配重塊5用於下壓所述壓力傳感器1,通過調控所述配重塊5的重量以調節螺裝壓力,同時保證線路板與殼體的可靠接合以及線路板的平整度。
所述電動螺旋升降機構4包括絲槓41、蝸輪42、蝸杆43和驅動電機44。所述蝸輪42活動套設於所述絲槓41處、並固定於所述支架2的頂部。所述蝸杆43與所述驅動電機44相連。所述驅動電機44選用直驅電機,以便帶動所述蝸杆43在所述蝸輪42內旋轉,從而實現所述絲杆41的垂直升降。
所述螺絲刀杆3固定於所述絲槓41底部。通過所述絲槓41旋轉升降,帶動所述螺絲刀杆3旋轉升降,從而旋緊或旋鬆待螺裝的螺絲。
所述支架2為剖面為「幾」字狀的鏤空筒狀結構,所述螺絲刀杆3設置於所述支架2內部。鏤空結構用於觀察螺裝情況,以便進行及時調整。
所述支架2底部設有支腳21。所述壓力傳感器1和所述配重塊5的表面形狀均為圓環狀,且與所述支腳21的投影形狀相同。所述壓力傳感器1固定設置於所述支腳21下方,所述配重塊5活動套設於所述支架2外側,並擔設於所述支腳21上方。所述配重塊5決定裝配強度,當所述電動螺旋升降機構4帶動所述螺絲刀杆3將螺絲垂直向下在線路板上旋緊時,所述螺絲刀杆3受反向作用力推動所述支架2向上,所述壓力傳感器1處檢測的數值逐漸變小,直至歸零後,達到預設螺裝強度,完成螺裝。
所述控制器6分別與所述壓力傳感器1和所述驅動電機44相連。以便實現自動調控。
結合實施例闡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選用直徑略大於待螺裝螺釘直徑的所述壓力傳感器1,將其通過固定螺釘固定於所述支架2的底部。通過實驗選用適宜重量的所述配重塊7,其重量值與螺釘恰當裝配後在線路板處產生的壓力數值相當。
選用具有與螺裝螺釘頂部花型相匹配刀口的所述螺絲刀杆3。
將螺裝螺釘預旋緊裝配至線路板上。將所述壓力傳感器1套設於螺裝螺釘外,接通外接電源為所述控制器6和所述驅動電機44供電。
操作人員一手扶住所述支架2,保持其垂直於線路板。通過所述控制器6觀察所述壓力傳感器1的數值是否與所述配重塊5的重量相匹配。
調整完成後,通過所述控制器6調控啟動所述驅動電機44,帶動所述蝸杆43調控所述絲槓41帶動所述螺絲刀杆3向下旋轉移動,以旋緊螺裝螺釘。
當所述控制器6接收到所述壓力傳感器1的數據為零時,所述控制器6調控關閉所述驅動電機44,完成螺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