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3:28:36
專利名稱: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涉及一種鞋子,特別是涉及一種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
背景技術:
一般涼鞋上除了趾束帶以外再設置一踝束帶以加強該涼鞋在一穿鞋人腳上的扣持力,並且改善由該涼鞋所提供舒適性與支持性是公知的。
另外,在鞋子上設置腳踝支持構件以防止穿鞋人腳踝會產生使穿鞋人腳踝受傷的不必要扭轉運動也是公知的。這種鞋子的例子揭露在美國專利第5,175,947號中,其中一可拆卸腳踝支持構件1與一鞋面的外側連接,如
圖1所示。該腳踝支持構件1具有兩個分別連接於該鞋面兩側的板片彈簧且可以在對應於該穿鞋人腳踝的位置處束緊在該鞋面四周。揭露在這專利中的腳踝支持構件1是設置在該鞋面外側。
雖然在先前技術中已有各種腳踝支持構件,但仍需要對結合在鞋中的腳、腿,及腳踝支持系統加以改良。
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具有一簡單腿支持構件,且該腿支持構件是設置在一鞋面內且可束在穿鞋人的腿及腳踝四周,以支持且束緊該穿鞋人的腳、腿,及腳踝且可使腿感到舒適。
於是,本實用新型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包含一鞋面,該鞋面包括一後殼部分,及一由該後殼部分向前延伸的前殼部分,且該後殼部分包括一後壁部、一前壁部,及一左壁部與一右壁部,而前述後、前、左與右壁部界定出一向上開口的收納空間,其特徵在於該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還包含一腿支持構件,該腿支持構件是設置在該後殼部分的後壁部,且由該後壁部延伸至所述左壁部與右壁部,該腿支持構件具有兩端部,又,至少一前述端部由該收納空間向前且向外延伸,且該腿支持構件束緊在該穿鞋人的腿四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通過前述端部的操作可將該腿支持構件束緊在該穿鞋人的腿四周,藉此以固定該穿鞋人的腳踝,達到保護腳踝且可使腿感到舒適使用效果。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附圖中
圖1是一以往鞋子的側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3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立體圖;圖4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截面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立體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立體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立體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立體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立體圖;
圖10是一部分視圖,顯示第六實施例中一鞋面的後殼部分後側;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第七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在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之前,應注意的是在全篇說明書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符號表示。
如圖2、3所示,本實用新型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的第一較佳實施例是以10表示且包含一與一鞋面3連接的大底2、一連接單元4及一腿支持構件5。該鞋子10可以是一運動鞋、登山鞋、防水鞋、健行鞋、狩獵鞋或雪鞋。該鞋面3包括一後殼部分30及一由該後殼部分30向前延伸的前殼部分31,且該後殼部分30包括共同界定出一收納空間的後壁部301、前壁部304,及左與右壁部302、303。該收納空間向上開口且可收納穿鞋人的腿,並且該前壁部304包括一鞋舌,而該鞋舌覆蓋一形成在該鞋面3中的鞋舌開口35。
該腿支持構件5是設置在該後殼部分30內且與該後殼部分30的內表面連接,並且在這實施例中,該腿支持構件5具有一長形束帶50,而該束帶50包括兩端部51與52及一中間部分53。該中間部分53利用該連接單元4連接該後壁部301且延伸至左與右壁部302、303,並且端部51、52藉由分別通過形成在該鞋面3中的槽孔37而延伸出該後殼部分30。
該連接單元4包括一片狀構件41,該片狀構件41具有彈性且具有兩個連接於該301的內表面的端部。如此,在該片狀構件41與該後壁部301之間將形成一通道43。該束帶50的中間部分53可移動地通過該通道43,且該腿支持構件5還包括一具有兩個固定構件54的固定單元540,而固定構件54分別連接該束帶50的兩個端部51、52。
雖然該片狀構件41在這實施例中是具有彈性的,但是該片狀構件41的材料與結構並不限於此。通常,該片狀構件41的材料可選自於複合材料、織物、發泡體、塑膠與橡膠材料。該片狀構件41的結構可以是一單層結構或一多層結構,當然,可以使穿鞋人腳與腿感到舒適的任何材料或結構均適合用來製造該片狀構件41。
一鞋帶6是連接於設置在該鞋面3上的多數孔眼7並且與該束帶50的固定構件54連接,詳而言之,固定構件54是形成為固定環且該鞋帶6的兩端分別通過固定環。
如圖4所示,當向上拉動該鞋帶6時,該束帶50的兩端部51與52被該鞋帶6拉動,使該束帶50束緊在該穿鞋人的腿四周。在該束帶50束緊後,該束帶50可穩定且束緊穿鞋人的腿與腳踝。在這狀態下,該片狀構件41被拉伸且被拉向該穿鞋人的腿。因此,一可撓鞋內襯是適當的,因為其撓性可產生當拉動該束帶50時容許該片狀構件41向前移動的優點。當鬆開該束帶50時,該片狀構件41收縮且利用其彈性回到其本來的位置,因此它不會妨礙穿鞋人的腳移出該鞋面3。該片狀構件41的拉伸與收縮力可藉由增加與減少水平拉伸距離來調整,且該水平拉伸距離是與該片狀構件41的長度方向橫交並且平行於該鞋子的長度方向平行。如果該水平拉伸距離向前增加,則穿鞋人腳踝將可利用該片狀構件41良好地支持。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的第二較佳實施例是與第一較佳實施例類似,但兩個束帶50是利用兩個互相分開的片狀構件41連接於該後殼部分30的後壁部301上。
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的第三較佳實施例是與第一較佳實施例類似,但是,在第三實施例中,該後殼部分30I的前壁部304I具有一取代在第一實施例中使用的鞋帶6的拉鏈6I,且該束帶50的端部51、52由該前壁部304向外延伸在該拉鏈6I兩側。連接在兩端部51、52的固定構件54I是構成為魔術貼(Velcro)固定件。
當互相相向地拉動該束帶50的兩端部51、52且接著互相連接固定構件54I時,該束帶50被束緊在該穿鞋人的腿四周。
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的第四較佳實施例是大致類似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但是,在這實施例中使用一束帶50I來取代第三實施例的束帶50。該束帶50I的端部51I由該後殼部分30I向外延伸,而另一端部52I則固定連接在該左壁部302I的內表面上且未延伸出該後殼部分30I。該端部51I設有其中一固定構件54I,且另一固定構件54I固定連接在該後殼部分30I的外側。當將該端部51I拉向左方以互相結合兩個固定構件54I時,該束帶50I可以束緊在該穿鞋人的腿四周。
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的第五較佳實施例是大致類似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但是,另一緩衝墊44II連接於該後殼部分30內表面上且與在該第五較佳實施例中的連接單元4II連接。特別地,該腿支持構件50是利用在這實施例中為車縫線的固定構件6而不可移動地固定在該片狀構件41II上。或者,固定構件6可以是可將該腿支持構件50固定在該片狀構件41II上的任何其他裝置。由於固定構件6,該腿支持構件50將無法在該片狀構件41與該後殼部分30的內表面之間自由地滑動。然而,即使該腿支持構件50被固定構件6固定在該片狀構件41II上,該束帶50仍可向前拉動該片狀構件41II。
該緩衝墊44II是疊置且連接在該連接單元4II的片狀構件41II上,且該緩衝墊44II是一由一柔軟材料製成柔軟且厚的墊。通常,該緩衝墊44II比該片狀構件41II更軟。
當該束帶50束緊在穿鞋人的腿四周時,該緩衝墊44II與該片狀構件41II一起朝該穿鞋人的腿移動。該緩衝墊44II的功能是為穿鞋人的腿提供額外的舒適性與支持性。該緩衝墊44II可具有可符合人體功學地套在穿鞋人的腿上的任何適當形狀與尺寸。
或者,該彈性片狀構件41II可形成為一厚、有彈性且柔軟的墊,且該墊是直接連接於該後殼部分30的內表面上。此時,該厚、有彈性且柔軟的墊具有該片狀構件41II與該緩衝墊44II兩者的功能。
如圖9、10所示,本實用新型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的第六較佳實施例是大致類似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但是,在這實施例中,一連接單元4III被用來取代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單元4。此外,在此使用多數環構件37III來取代在第一實施例中使用的連接單元4。該連接單元4III包括一對形成在該後殼部分30的後壁部301中的分開開孔46III,且該束帶通過其中一開孔46III並由該後殼部分30向外延伸且藉由通過另一開孔46III而回到該後殼部分30。當束緊該束帶50時,該後壁部301被拉向該穿鞋人的腿。
當該束帶50向外延伸通過開孔46III時,該束帶50的一部分暴露於該後壁部301外側。該束帶50的暴露部分可以利用一保護層(圖未示)覆蓋以改善該鞋子的外觀。
該環構件37III是設置在該鞋舌開口35附近,且該束帶50的兩端在它們通過該鞋舌開口35並延伸出該後殼部分30之前就先分別通過環構件37III。
如
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的第七較佳實施例是大致類似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但是,這實施例另外包括一設置在該後壁部301的內表面上方且延伸通過兩個開孔46III的緩衝墊44III,因此開孔46III不會使穿鞋人感到不舒適。該緩衝墊44III可以利用如車縫線、魔術貼(Velcro)固定件、扣接固定件等任何連接裝置連接在該301內表面上。
緩衝墊44III的功能類似於第五較佳實施例的緩衝墊44II,此外,使用一拉鏈6I來取代該鞋帶6,並使用固定構件54I來取代固定構件54。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借被視為最實際且較佳實施例說明過了,在此應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不受限於所揭露的實施例,且可涵蓋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各種修改與等效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包含一鞋面,該鞋面包括一後殼部分,及一由該後殼部分向前延伸的前殼部分,且該後殼部分包括一後壁部、一前壁部,及一左壁部與一右壁部,而前述後、前、左與右壁部界定出一向上開口的收納空間,其特徵在於該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還包含一腿支持構件,該腿支持構件是設置在該後殼部分的後壁部,且由該後壁部延伸至所述左壁部與右壁部,該腿支持構件具有兩端部,又,至少一前述端部由該收納空間向前且向外延伸,且該腿支持構件束緊在該穿鞋人的腿四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其特徵在於該腿支持構件還包括一固定單元,且該固定單元與該腿支持構件的至少一前述端部連接,該腿支持構件包括一束帶,且該束帶具有一對由該後殼部分向外延伸的前述端部,該固定裝置具有兩個分別連接於該腿支持構件的端部的固定構件,該鞋子還包含一與該前壁部連接的拉鏈,該腿支持構件的兩端部是由該前壁部向外延伸在該拉鏈兩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其特徵在於還包含一與該後殼部分連接的連接單元,且該腿支持構件是固定於該連接單元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其特徵在於還包含一連接單元,且該連接單元具有至少兩個形成在該後壁部中的分開開孔,而該腿支持構件通過其中一前述開孔且由該後殼部分向外延伸並且藉由通過另一前述開孔返回進入該後壁部中,該鞋子還包含一設置在該後壁部的內表面上方且通過開孔的緩衝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其特徵在於該腿支持構件連接在該後殼部分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前述端部由該後殼部分向前且向外延伸。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其特徵在於該腿支持構件還包括一固定單元,且該固定單元與該腿支持構件的至少一前述端部連接,該腿支持構件包括一束帶,且該束帶具有一對由該後殼部分向外延伸的前述端部,該固定裝置具有兩個分別連接於該腿支持構件的端部的固定構件,該鞋子還包含一連接於該鞋面的鞋帶,該腿支持構件的兩端部是由該前壁部向外延伸在該鞋帶的兩側,該鞋帶是穿過所述的固定構件。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其特徵在於該腿支持構件的另一端部固定連接於前述左壁部與右壁部的其中一壁部的內側,且該固定單元具有兩個固定構件,而其中一前述固定構件連接在該腿支持構件的其中一前述端部上,並且另一前述固定構件連接在該後殼部分的外側上。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其特徵在於還包含一連接單元,及一緩衝墊,該連接單元與該後殼部分的內表面連接,且該腿支持構件與該連接單元連接,該連接單元包括一通道,且該腿支持構件通過該通道,該連接單元包括一具有兩個固定連接於該後壁部上的相對端的彈性片狀構件,且該通道是形成在該後壁部與該片狀構件之間且在該片狀構件的相對端之間,該緩衝墊連接在該後殼部分的內表面上並且與該連接單元連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其特徵在於該連接單元包括一具有兩個固定連接於該後壁部上的相對端的彈性片狀構件,且該片狀構件在該片狀構件與該內表面之間形成一通道,又,該緩衝墊與該彈性片狀構件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可調整腳跟穿著性的鞋子,具有一前殼部分與一後殼部分,該後殼部分包括共同形成一用以收納該穿鞋人腿的收納空間的後壁部、前壁部、左與右壁部。一腿支持構件連接於該後殼部分的內表面且由該後壁部延伸至左、右壁部,且該腿支持構件的至少兩端部由該後殼部分向前且向外延伸並且可操作以將該腿支持構件束緊在該穿鞋人的腿四周,以支持穿鞋人的腿且使腿感到舒適。
文檔編號A43B7/20GK2896957SQ2005201053
公開日2007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5日
發明者陳啟明, 楊朝元 申請人:陳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