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無休眠高產規範化養殖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19:21:11 1
專利名稱:大鯢無休眠高產規範化養殖技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水生動物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大鯢無休眠高產規範化的養殖技術。
背景技術:
大鯢俗稱娃娃魚,兩棲動物,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具有科研、美食、觀賞、保健、醫藥等價值,具有廣泛的開發利用的前景,頗受社會各界關注。近年來隨著大鯢繁育技術的突破,種苗繁育量正逐年成倍遞增,各地開展大鯢馴繁、養殖的場點及規模也在不斷上升,隨著大鯢繁育總量的進一步增加,屆時將會對大鯢養殖產業形成巨大的壓力,壓力一是養殖總量的提升,必須加大養殖設施的基礎投入和管理人員的人工投入;壓力二是養殖總量的提升與目前養殖水平不匹配,由於養殖主體的農戶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撐,養殖不規範,養殖密度過大,疫病發生機率將會遠遠大於目前的現狀,給大鯢產業的茁壯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壓力三是養殖總量進一步提升,但是產出按照目前的養殖水平卻需要4年-5年的時間,那麼在4-5年後將會形成一個產出的集中時段,對銷售形成巨大的壓力,必然會傷及養殖業;壓力四是大量的大鯢資源積壓在農戶手中,需要經歷4-5年時間才能進入市場, 一方面大量擠佔了大鯢產業的發展資金,一方面對農戶形成巨大的經濟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人工控溫,打破大鯢休眠,提高大鯢生長的速度,縮短其生長周期,並配合有效的疫病預防措施,降低疫病發生機率的一項大鯢養殖技術。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大鯢無休眠高效養殖技術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具體實施例方式1、水質的選擇選用深井水或者泉水,水質符合《淡水漁業養殖標準》,PH值在 6. 3-7. 5 之間,容氧量 5-6mg/L。2、控溫措施通過地下水不同深度所具有的溫度,來調控養殖水溫至 16. 50C 士0. 5°C。3、輪池養殖每半年更換一次鯢池,把使用過的鯢池殺菌消毒後幹置半年再進行輪池養殖。4、殺菌消毒措施每月1次的15_25g/m3水體的高錳酸鉀溶液對正在使用的鯢池殺菌和每周1次的50g/m3水體的NaCl溶液對大鯢和鯢池浸泡池。5、養殖密度半年齡以前的養殖密度以200尾/m2為佳、半年齡大鯢至1年齡大鯢以80士 10尾/m2為佳、1年齡至2年齡大鯢以7-8尾/m2為佳、2年齡大鯢至3年齡大鯢以 4士 1尾/m2為佳;也可按照體重來安排養殖密度,在每尾5g-50g階段養殖密度以200尾/ m2為佳、50g-500g階段養殖密度以80士 10尾/m2為佳、500g_1200g階段養殖密度以7-8尾 /m2為佳、1200g-2500g階段養殖密度以4士 1尾/m2尾。
6、不同餌料餵養在1斤至5斤重的大鯢飼養過程中,採用投食河蝦和小雜魚能有效的提高大鯢的攝食率和營養供給。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其一通過人工控制水溫在16. 50C 士0. 5°C的條件下養殖,使大鯢處於全年無休眠狀態低溫生長,使大鯢的生長周期由傳統養殖的5年縮短為3年-3. 5年,並且不至於使機體免疫能力衰退造成疫病的發生。其二 通過每半年輪池養殖和每月用15_25g/m3水體的高錳酸鉀溶液對正在使用的鯢池殺菌和每周1次的50g/m3水體的NaCl溶液對大鯢和鯢池浸泡2h,能起到較好的疫病預防效果,與不倒池輪養、不殺菌消毒、只維持日常換水的傳統養殖措施相比較,疫病發生機率降低37%左右。
權利要求
1.一種無休眠大鯢高效養殖技術,其特徵在於通過地下水不同深度所具有的溫度, 調控養殖水溫至16. 5°C 士0. 5°C,可使大鯢育成商品鯢時間縮短至3-3. 5年,比常規養殖方法縮短1-1. 5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休眠大鯢高效養殖技術,其特徵在於輪池養殖其特徵在於每半年更換一次鯢池,把使用過的鯢池殺菌消毒後幹置半年再進行輪池養殖。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休眠大鯢高效養殖技術,其特徵在於養殖水溫控制在 16.5°C 士0.5°C、每半年更換一次鯢池,使用過的鯢池殺菌消毒後幹置半年後重新使用,每月1次的15-25g/m3水體的高錳酸鉀溶液對正在使用的鯢池殺菌和每周1次的50g/m3水體的NaCl溶液對大鯢和鯢池浸泡池。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鯢無休眠的養殖技術,主要通過採用地下溫水進行人工控溫,將水溫保持在16.5℃±0.5℃,從而有效地保證大鯢處於無休眠狀態全年生長,育成商品鯢時間為3-3.5年,與傳統養殖育成商品鯢需時5年相比較縮短1年-1.5年;並通過每半年輪池養殖和每月用15-25g/m3水體的高錳酸鉀溶液對正在使用的鯢池殺菌和每周1次的50g/m3水體的NaCl溶液對大鯢和鯢池浸泡2h,能起到較好的疫病預防效果。本發明與不倒池輪養、不殺菌消毒、只維持日常換水的傳統養殖技術相比較,疫病發生機率降低37%左右。
文檔編號A01K67/02GK102475071SQ20101057166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30日
發明者季曉暉, 張文祥, 王景華 申請人:城固漢源大鯢訓繁有限公司, 漢中植物研究所, 陝西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