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治療慢性膽囊炎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15:32:2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治療慢性膽囊炎的中藥組合物,屬於醫藥領域。
背景技術:
膽囊炎是細菌性感染或化學性刺激(膽汁成分改變)引起的膽囊炎性病變,為膽囊的常見病。在腹部外科中其發病率僅次於闌尾炎,多見於35-55歲的中年人,女性發病較男性為多,尤多見於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婦女。
膽囊炎發生的原理主要有:
(1)細菌的感染,機體的免疫能力下降,飲食不當引發細菌感染,發生急性膽囊炎,或者反覆遷延形成慢性膽囊炎;
(2)結石常年在膽囊裡誘發炎症,形成結石性膽囊炎;
(3)膽囊的贅生物(如息肉)導致的膽囊炎;
(4)寄生蟲(比如薑片蟲)寄生於膽囊導致膽囊炎;
(5)良性惡性腫瘤引起的膽囊炎。
膽囊結石是慢性膽囊炎的最常見原因,約95%的慢性膽囊炎同時伴有結石。結石對膽囊黏膜的機械性刺激及損傷,以及經常影響膽汁的排空,均可導致慢性炎症的發生。
細菌感染不是慢性膽囊炎的主要發病因素,若有細菌存在,也常因膽汁排出未完全受阻,不一定發生急性感染或造成慢性炎症。少數病人的慢性膽囊炎來源於膽固醇代謝紊亂,膽囊黏膜上有膽固醇酯或其他脂性物質沉積,稱代謝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的症狀主要有:
(1)結石一時性阻塞膽囊管,引起膽絞痛的發作,疼痛多位於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疼痛可牽涉到背部或右肩胛骨處,可伴噁心和嘔吐;
(2)常有腹脹、上腹或右上腹不適、胃灼熱、噯氣、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狀,進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會使這些症狀加劇。
目前,用於治療慢性膽囊炎的藥物價格較高、藥效慢、副作用較大,治癒效果不甚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價格低、療效好、治癒時間短的用於治療慢性膽囊炎的中藥組合物。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發明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用於治療慢性膽囊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由以下原料配伍組成:
玉米須35-60g、龍膽草12-20g、女貞子12-35g、龍骨15-40g、延胡索15-20g、鬱金20-45g、睡菜25-45g、山楂15-30g、雞內金15-20g、草問荊15-35g、鳳尾草15-40g、敗醬草25-40g、蒲公英5-15g。
前述的用於治療慢性膽囊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由以下原料配伍組成:
玉米須45g、龍膽草16g、女貞子25g、龍骨26g、延胡索18g、鬱金32g、睡菜35g、山楂24g、雞內金24g、草問荊25g、鳳尾草26g、敗醬草32g、蒲公英10g。
前述的用於治療慢性膽囊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製成湯劑服用。
各味藥材的藥理作用如下:
玉米須:利尿消腫,清肝利膽。
龍膽草:燥溼清熱,瀉火解毒。
女貞子:補益肝腎,清虛熱,明目。
龍骨:鎮心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
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鬱金:行氣解鬱,疏肝利膽。
睡菜:清熱利尿,健胃,安神。
山楂:消食積,散瘀血,驅絛蟲。
雞內金:消食健胃,澀精止遺。
草問荊:活血,利尿,驅蟲。
鳳尾草:清熱利溼,消腫解毒,涼血止血。
敗醬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方藥解析:慢性膽囊炎因病邪鬱阻,膽腑氣機通降失常,或因「精汁」久瘀邪結,常有右上腹不適、脹痛或壓痛、噁心嘔吐、口苦、大便乾結等臨床表現,屬於中醫學的「膽脹」、「脅痛」、「肝脹」等範疇。方中龍膽草、鳳尾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溼退黃的作用,為君藥;玉米須、鬱金清肝利膽、利尿消腫,為臣藥;蒲公英活血解毒,敗醬草清熱解毒,睡菜、龍骨養心安神、平肝潛陽,保肝利膽,延胡索、草問荊止痛、清熱、利水消腫。經過臨床實踐發現,本方對慢性膽囊炎具有獨特的療效,藥共奏清熱解毒、養心安神、健脾益氣、清熱利膽之功效,達到了治療慢性膽囊炎的目的。
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於:
(1)組合物中的藥物組分經辨證配伍,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通過疏肝利膽、清熱消炎、健脾利胃、理氣消食溼,可以顯著改善膽囊炎患者的腹部脹滿、隱痛、心神不安等症狀,從而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2)價格低,治癒時間短,無毒副作用。
(3)配製簡單、合理,藥源廣,使用方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具體的介紹。
一、製作湯劑
1、備料
所用藥材包括:玉米須、龍膽草、女貞子、龍骨、延胡索、鬱金、睡菜、山楂、雞內金、草問荊、鳳尾草、敗醬草、蒲公英。
淨選各原料,然後將各原料清洗、滅菌、烘乾,待用。
2、混合
玉米須35-60g、龍膽草12-20g、女貞子12-35g、龍骨15-40g、延胡索15-20g、鬱金20-45g、睡菜25-45g、山楂15-30g、雞內金15-20g、草問荊15-35g、鳳尾草15-40g、敗醬草25-40g、蒲公英5-15g。
需要說明的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已掌握的知識,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可以在上述範圍內對各味藥材的具體用量做適當的調整。
經臨床驗證,下述配方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並且適用的人群也較為廣泛:
玉米須45g、龍膽草16g、女貞子25g、龍骨26g、延胡索18g、鬱金32g、睡菜35g、山楂24g、雞內金24g、草問荊25g、鳳尾草26g、敗醬草32g、蒲公英10g。
在本實施例中,我們按照「玉米須45g、龍膽草16g、女貞子25g、龍骨26g、延胡索18g、鬱金32g、睡菜35g、山楂24g、雞內金24g、草問荊25g、鳳尾草26g、敗醬草32g、蒲公英10g」這個配方準確稱取各原料,然後混合,得混合物,待用。
3、成型
將上述混合物按照常規工藝製成湯劑,每劑150g。
當然,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還可以製成其他的劑型,並不限於上述的湯劑,並且治療效果沒有顯著差異。
二、用法用量
每日一劑,每日3次,30天為一個療程。
三、療效的判斷標準
治癒:症狀和體徵完全消失,化驗檢查各項有關指標恢復正常,B超檢查及膽道造影檢查證實膽道內無結石存在。
好轉:症狀基本消失或減輕,或排出部分結石,化驗檢查各項指標恢復正常,B超檢查及膽道造影證實膽道內尚存結石,如是膽囊炎可見膽囊功能有所恢復。
無效:經治療後症狀無明顯改善,化驗檢查各項有關指標無明顯好轉,B超檢查及膽道造影檢查其所見與治療前相似。
四、治療結果
經臨床觀察和統計,109例慢性膽囊炎患者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後,69例治癒,38例好轉,2例無效,治癒率達到了63.3%,有效率達到了98.2%。
五、臨床實例
病案1:馬某,男,37歲。慢性膽囊炎10年。就診時右肋脹滿,沉悶不適,上腹拒按,有隱痛,噯氣,納差,舌苔黃厚膩,舌質暗紅,脈弦。膽囊X線造影檢查報告為「慢性膽囊炎」,B超檢查,囊壁增厚,體積增大,膽囊壁不光滑且粗糙。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2個療程,症狀明顯減輕,經B超複查,膽囊輪廓清晰、光滑,大小形態基本正常,繼續服用2個療程,痊癒,一年後隨訪無復發。
病案2:邢某,女,36歲,右上腹疼痛脹滿3年餘,因感冒、生氣後引起右上腹疼,伴右肩背部脹痛,噁心欲吐,口苦納差,進油膩食物後腹痛加重。舌質紅、苔薄黃、脈沉弦,B超檢查:膽囊6.0cm×4.9cm,壁厚0.6cm,囊內模糊,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1劑,2個療程後,症狀明顯好轉,繼續服用3個療程,經B超複查,膽囊輪廓清晰、光滑,大小形態正常,痊癒,一年後隨訪無復發。
病案3:宋某,男,51歲。因右上腹脹痛曾到某醫院診治,診斷為急性膽囊炎,給予靜脈點滴左氧氟沙星,症狀緩解。此後每因進食油膩或情志不舒時出現右上腹疼痛,並向腰背部放射,伴噁心、嘔吐,長達2年。因進食豬肉後出現右上腹隱痛,腹脹,呃逆,嘔吐。右上腹輕壓痛,未觸及膽囊,莫非氏徵(+)。B超檢查:膽囊壁毛、增厚,囊內探及3.0mm×5.0mm結石回聲。診斷為慢性膽囊炎、膽石症。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2個療程,症狀明顯減輕,繼續服用3個療程,症狀體徵消失,B超複查:膽囊大小正常,壁光滑,囊內未探及結石回聲痊癒,半年後隨訪無復發。
由此可見,本發明的組合物中的藥物組分經辨證配伍,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通過疏肝利膽、清熱消炎、健脾利胃、理氣消食溼,可以顯著改善膽囊炎患者的腹部脹滿、隱痛、心神不安等症狀,從而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並且價格低,治癒時間短,無毒副作用,服用方便。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