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20:58:51 3
一種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其結構由按等邊三角形布置的微型樁(6)通過桁架梁(7)連接構成。微型樁(6)是由鋼管(1)內注水泥漿(5)構成。帶有出漿孔(2)的鋼管(1)與定位支架(3)之間用連接筋(4)焊接連接。本實用新型用狹窄地段的鐵路、公路沿線和支護空間受限的微型基坑支護,對既有建築物和線路的影響較小,而且結構簡單、施工周期短,造價低廉。
【專利說明】一種微型粧組合牆支護結構【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及施工方法,屬於巖土工程支護領域,特別適用於狹窄地區的邊坡、橋墩基坑等微型基坑的支護工程。
【背景技術】
[0002]鑽孔灌注樁和錨噴支護結構已廣泛應用於巖土支擋工程中,但在地形條件複雜的狹窄地段和支護空間受限的支護工程中目前的支護結構存在缺陷。在既有建築物密集、鐵路、公路沿線和城市地下管線複雜的地區,由於大型機械開挖成孔的灌注樁和錨噴支護結構在施工過程中對建築物和既有線產生較大的影響,如大型機械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噪聲和造成周圍地面的振動,甚至導致建築物產生裂縫,影響建築物的安全使用和人們的生活質量。在既有鐵路沿線狹窄的地段,鐵路線路對變形具有嚴格的要求,且沿線的高壓輸電線不允許使用大型機械進行施工,以免對線路的正常運營和施工人員的安全造成重大影響,故錨噴支護結構和大型機械成孔灌注樁的使用受到限制。至此,現有的施工辦法就是利用人工開挖樁孔,但此方法為了保證人員安全通常需要做護筒進行護壁,防止周圍土體坍塌造成意外事故,而且施工造價高、速度慢,影響施工周期。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高一種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所述結構由按等邊三角形布置的微型樁6通過桁架梁7連接構成;微型樁6是由鋼管I內注水泥漿5構成;帶有出漿孔2的鋼管I與定位支架3之間用連接筋4焊接連接。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由於樁體直徑較小,施工時採用小型機械設備成孔,適應於地形條件複雜的狹窄地段和支護空間受限的微型基坑的支護工程。在能夠保證施工人員安全的同時可大大縮短施工周期,減少做護筒等帶來的一些不必要造價,並對既有建築物和線路的影響較小,因此能夠確保線路的安全運行。由於在鋼管內壓力注入水泥漿,水泥漿可從出漿孔滲出,增大樁體截面面積,提高微型樁的側向承載力,水泥漿將鋼管和周圍土體粘合固結到一起,提高了土體的抗剪強度,進一步提高了支護體的穩定性;另外,用桁架梁將微型樁連接到一起,形成微型樁組合牆,提高了支護結構的整體穩定性。本支護結構適用於4nTl0m的微型基坑,可根據基坑深度的不同選擇兩排、三排或更多排微型樁組合連成的牆體結構進行支護,牆體結構中的鋼管可用鋼筋、角鋼代替或將廢舊短鋼筋或角鋼焊接到一起來替代,故能充分利用廢舊鋼材,進一步降低造價,而且結構簡單、施工周期短,造價低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實用新型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為兩排樁的俯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為三排樁的俯視圖,圖3是圖1、圖2中鋼管(I)的立面構造詳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在鐵路沿線基坑支護應用的平面分布示意圖。圖5是圖4的1-1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例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本實用新型是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如圖1、圖2、圖3所示;其結構由按等邊三角形布置的微型樁6通過桁架梁7連接構成。微型樁6是由鋼管I內注水泥漿5構成。帶有出漿孔2的鋼管I與定位支架3之間用連接筋4焊接連接。
[0008]鋼管1直徑為40mm~50mm,厚度為;出眾孔2直徑為8mn-l2mm,間距為100mn-200mm ;鋼管1可用角鋼或直徑不小於25mm的鋼筋代替。
[0009]對於深度為4nT7m的基坑,採用牆寬為300mn-500mm的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選用兩排錯位等間距布置的鋼管1,樁間距為:300mnT500mm;對於深度為7m-l0m的基坑,採用牆寬為6OOmn-lOOOmm的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選用三排鋼管1並錯位布置,樁間距為:300mm~500mmo
[0010]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在鐵路9和公路10沿線兩者之間的微型基坑8中的應用,如圖4、圖5所示。
[0011]微型管樁組合牆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步驟:
[0012](1)在鋼管I上用鑽機鑽出漿孔2,製作定位支架3,在鋼管I周圍用連接筋4間隔布置定位支架3 ;
[0013](2)根據工程設計要求,用測量工具對微型管樁組合牆進行測量放線和定位;
[0014](3)用小型機械設備進行鑽樁孔,孔徑為100mnTl50mm ;
[0015](4)將帶有出漿孔2和定位支架3的鋼管I插入樁孔中,鋼管I露出地面100mm^200mm ;
[0016](5)將注漿管伸入鋼管I底,一邊由孔底向上進行壓力注漿,一邊將注漿管向上拔出,直到注滿鋼管1為至,水泥漿5可從出漿孔2滲出;
[0017](6)施作完一個微型樁6後,按照(3)、(4) (5)的步驟間隔施工另一個微型樁6 ;
[0018](7)完成以上步驟之後,在兩個間隔的微型樁6之間,按照(3)、(4) (5)的步驟施工中間的微型樁6 ;
[0019](8)重複(3)、(4) (5)、(6)和(7)的步驟,施工所用的微型樁6;
[0020](9)在相鄰兩鋼管I的頂部用桁架梁7焊接連結,形成微型樁組合牆;
[0021](10)待水泥漿5強度達到85%以上時,進行基坑開挖。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結構由按等邊三角形布置的微型樁(6)通過桁架梁(7)連接構成;微型樁(6)是由鋼管(I)內注水泥漿(5)構成;帶有出漿孔(2 )的鋼管(I)與定位支架(3 )之間用連接筋(4)焊接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樁組合牆支護結構,特徵在於所述的鋼管(I)直徑為40mm?50mm,厚度為3mm?4mm ;出眾孔(2)直徑為8mm?12mm,間距為IOOmm?200mm ;鋼管(1)可用角鋼或直徑不小於25mm的鋼筋代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粧組合牆支護結構,特徵在於對於深度為4nT7m的基坑,釆用牆寬為300mnT500mm的微型粧組合牆支護結構,選用兩排錯位等間距布置的鋼管(1),粧間距為:300mnT500mm ;對於深度為7nTl0m的基坑,米用牆寬為600mnTl000mm的微型粧組合牆支護結構,選用三排鋼管(I)並錯位布置,粧間距為:300mnT500mm。
【文檔編號】E02D17/20GK203583498SQ201320807346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7日
【發明者】王彬, 李忠, 王明徽, 劉偉, 賈東章, 董旭光, 吳守河, 李曉鵬 申請人:蘭州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蘭州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