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的方法
2023-05-01 20:48:56 3
專利名稱:一種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製備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的方法,尤其是一種
使用電子束蒸發技術在低溫下大面積製備錫摻雜的氧化銦(IT0)納
米結構的方法,屬於光電子器件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納米材料已經成為當前發展高新科技的一 個重要而有力的支柱。納米材料的製備和相關性質的研究 一直是目前 納米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熱點。如何可控,有效,低成本,大量,均勻 地製備出性能優異的納米材料是納米科技中最有挑戰性的課題之一 。
錫摻雜的氧化銦UT0)是一種重要的功能半導體材料。未摻雜 的氧化銦為n型半導體,其能帶寬度為3. 6電子伏特。當進行高濃度 的錫摻雜後,其變為簡併的高導電性半導體。由於ITO有高的載流子 濃度和較大的能帶,其兼具有優良的室溫導電性能和可見光透過率, 同時具有良好的紅外反射性能,這使得IT0材料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 研究和應用。比如,ITO薄膜已經被廣泛的應用於製作導電玻璃,應 用於顯示和照明領域,並已經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塗有IT0材料 的玻璃已經證實有好的紫外線的吸收和紅外線的反射能力,因而可以 作為智能玻璃,這也有著巨大的潛在市場前景。最近的研究表明,由 於ITO材料具有好的導電性能,好的溫度穩定性和抗氧化能力,因而 其也有可能作為場發射的冷陰極材料。
由於IT0材料的巨大應用價值,近年來其引起了眾多研究者的研 究興趣。隨著研究的深入,現在已有一些方法可以用來製備IT0納米 線,並且發現納米尺度的IT0材料相比於體材料有著許多優異的性 質。比如C. Li等人報導了使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製備的IT0納米線,發現單才艮IT0納米線具有優異的傳感器性能[Chao Li, Daihua Zhang, Bo Lei, Song Han, Xiaolei Liu, and Chongwu Zhou, J. Phys. Chem. B 107, 12451 ( 2003 ) ]。 Q. Wan等人使用物理氣 相沉積(PVD)方法利用催化劑製備了 IT0納米線陣列,發現其具有 良好的場發射性能[Q. Wan, P. Feng and T. H. Wang, A卯l. Phys. Lett. 89, 123102 ( 2006 )]。以上研究結果表明了 ITO納米材料有 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研究價值。
然而,現階段製備納米材料(不僅僅是ITO納米材料)的主要方 法是管式爐熱蒸發方法。其主要特點是蒸發源(比如氧化銦,金屬銦 等)在高於其沸點或分解溫度時變成氣態,然後通過通入攜帶氣體(如 N2, &等)將蒸發或分解物帶到低溫區,隨後氣態物質就在低溫區進 行成核生長,通過控制攜帶氣體的種類、流量,蒸發溫度,低溫區溫 度等等參數對納米材料的生長進行控制。管式爐熱蒸發法由於具有簡 單易操作,並且可以用於製備多種納米材料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 研究。但是,利用管式爐熱蒸發製備納米材料需要較高的溫度,同時 重複性差、成本高,因而阻礙了其在大規模生產中的應用。同時,由 於沉積速度快,沉積溫度高等因素,使用管式爐熱蒸發法難以出得到 小尺寸(十納米)的一維納米線材料。為了得到尺寸可控、均勻、重 復性好的納米結構,人們使用了很多的方法,比如模版法,即使用已 有的納米結構為模版進行新的納米結構的製備;或使用催化方法,通 常是使用貴金屬為催化劑,通過控制催化劑的尺寸來控制得到的納米 結構的尺寸。以上兩種方法可以得到比較好的重複性,並且可以做到 尺寸均勻可控,但是由於模版法需要藉助於已有的納米尺度的模版, 而催化生長方法需要使用到貴金屬,這兩種方法在實際的應用中面臨 了難以大面積推廣的問題。
檢索發現,申請號為200510130793. X、 200410029905.8以及03155931.X的中國專利申請分別公開了相關技術。但分析可知,這 些已有技術均需較高的溫度,可控性較差,且大多需要使用催化劑, 增加了成本,尤其是只能得到大尺寸的產物,難以滿足實際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在低 溫下使用電子束蒸發技術大面積均勻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 米線材料的方法,所製備出的ITO納米線應當均勻可控、成本低廉, 從而可以在光伏產業中得到切實推廣應用。
為了完成以上任務,申請人對利用電子束蒸發的方法大面積均勻 製備IT0納米結構的方法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和反覆的實驗,提出 如下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的方法
第一步、在電子束蒸發儀腔體中裝入塊狀或片狀的IT0(例如 In/Sn=85/15或95/5 )耙材和單晶矽、石英或玻璃襯底(靶材和襯底 之間的距離控制在^40 cm為宜;通過控制距離可以控制最終得到的 產物的直徑和長度,通常控制在20-40 cm);
第二步、關閉電子束蒸發儀的腔體,將腔體內真空抽至低於 5xl(T Pa,同時烘烤腔體,溫度控制在100-300攝氏度;
第三步、將電子束斑打在ITO靶材表面,使靶材蒸發後在襯底上 沉積,襯底溫度保持在100-300攝氏度;
第四步、調節電子束束流,使靶材蒸發後在襯底上的沉積速率為 0. 2—0. 5 nm/s;
第五步、待襯底上達到所需沉積厚度時,停止蒸發,冷卻後取出 完成製備的襯底。
以上第三步中,最好將電子束燈絲調節到加熱電壓為110± 10 V, 電流為0. 6 ± 0. lmA,電子束的加速電壓6 士lKeV,束流25 ± 5 mA。 村底上的沉積厚度一般控制在50 nm -2 jim。上述方法屬於高真空下的蒸發方法,在納米IT0的製備過程中, 電子束通過高壓加速後轟擊到ITO靶材表面,使靶材表面局部溫度升 高,當溫度增加到高於ITO的分解溫度或者蒸發溫度時,IT0靶材變 為氣態並形成高溫蒸氣流向襯底方向擴散,最後在溫度相對較低的襯 底上成核生長,形成ITO納米線結構。由於使用了高真空環境,同時 可以較好的控制蒸發速率以及襯底溫度,所以實驗有好的可控性和重 復性,還具有溫度低,汙染少,耗能少,和大面積等優點。
實驗證明,用此法製備得到的IT0納米線結構具有均勻確定的結 構,可以實現大面積均勻製備。由於形成了特定的納米結構薄膜,通 過此方法製備得到的IT0納米線薄膜具有較好的場發射性能。研究發 現,這種優良的場發射性能性能來源於IT0納米線具有較大的縱橫比 (aspect ratio)以及由於生長出的分叉可以改善場發射的屏蔽效 應。實驗還發現,這種特殊的帶有分叉的納米線結構顯著地降低了薄 膜的反射率。以上的優異特性表明,使用此方法製備得到的IT0納米 線薄膜在發光器件,場發射顯示,太陽能利用等方面有著較好的應用 前景。
與現有200510130793. X的技術相比,本發明可以得到小尺寸晶 態納米材料,並且由於使用電子束蒸發法,可控性好,完全在低溫下 進行,不用任何催化劑。與03155931. X的技術相比,本發明襯底溫 度明顯降低,可以得到完好的單晶相產物。與200410029905. 8的技 術相比,本發明使用低製備溫度,沒有使用任何催化劑,得到的產物 尺寸遠比其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l為本發明使用的電子束蒸發儀的蒸發腔結構圖。圖中1、高 真空腔;2、抽氣口; 3、放氣口; 4、鎢燈絲;5、高能電子束;6、蚶堝;7、擋板;8、石英晶振;9、樣品架;10、加熱器;11、熱電 偶;12、到溫度控制器;13、樣品架自轉方向。
圖2為本發明製備得到的帶分叉的I TO納米線的場發射掃描電鏡 (FESEM)圖片。
圖3為本發明製備得到的IT0納米結構的透射電子顯微(TEM)圖片。
圖4為本發明製備得到的IT0納米結構的場發射性能。
圖5表明為本發明製備得到的ITO納米線薄膜的減反射性能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的方法優選具 體步驟為
1. 在電子束蒸發儀(ZD450,成都南光機械,參見圖1)中裝入 塊狀或片狀的ITO (In/Sn=85/15)靶材,將經過清洗的單晶矽(或 石英、玻璃)襯底放到樣品架上,樣品架和靶材的距離為40 cm,中 間隔有擋板。
2. 關閉電子束蒸發儀蒸發腔的腔門,開始抽真空,同時在2100 攝氏度(不高於300攝氏度)下烘烤腔體。抽真空約2-3小時後,腔 體烘烤溫應達到在150攝氏度以上,將腔體內真空抽至低於5xl(T Pa。
3. 待襯底溫度達到150士10攝氏度且真空度相對穩定後,開始 蒸發。調節電子束燈絲加熱電壓約110 V,電流約O. 6mA。電子束加 速電壓6 KeV,束流約25 mA。並調節電子束斑打在ITO靶材表面,約 5分鐘時間預熱,靶材表面達到蒸發溫度後移開擋板,使靶材蒸發後 在襯底上沉積。
4. 調節電子束束流,使沉積速率為0. 2-0. 5 nm/s,腔體烘烤溫度保持在100-300攝氏度。最後厚度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控制。
5、待襯底上達到所需沉積厚度時,停止蒸發,冷卻後打開腔門, 取出完成製備的襯底。
使用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LEO 1530VP, Zeiss )觀察樣品表 面結構,得到如圖2所示的結果。從圖上可以看到得到的ITO納米結 構非常均一。納米線的直徑為10nm,長度大於100nm。分叉的長度 要小於納米線的長度。插入圖為由電子束蒸發製備得到的大面積的 ITO納米線薄膜,照片,所使用的襯底為鋁箔。其中黑色區域為所沉 積的ITO納米結構,白色區域為空白的鋁箔。從圖上均勻的顏色可以 知道所得到的ITO納米結構非常均勻。
使用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TECNAI F20, FEI )觀察樣品截面 結構,得到如圖3所示的結果。可以看到所製備的ITO為分叉的納米 線結構,其直徑為10 nm左右,長度大於100 nm。納米線直徑分布 均勻。
使用真空場發射的方法測試樣品的場發射性能。用7 mmx7 mm 的樣品做為陰極發射極,陰極和陽極距離約為280 pm,保持樣品室 真空優於1x10—4Pa,溫度為室溫。測試得到圖4所示結果。在定義l |iA/cm2為開啟電流密度的情況下,ITO納米結構薄膜(曲線"a")的 開啟電場只有4. 5 V m,而表面平整的ITO薄膜(曲線"b")的開 啟電場為12.5 V/薩。計算得到IT0納米結構薄膜的場增強因子為 2770,而表面平整的ITO薄膜的場增強因子為320。
使用反射光譜儀(UV-3600, Shimazu)測試樣品、襯低和對比樣 品的反射光譜特性,得到圖5所示結果。其中曲線"a,,為作為對比 的表面平整的ITO薄膜的反射光譜,曲線"b"為本發明製備得到的 帶分叉的ITO納米線的反射光譜,曲線"c"為空白玻璃襯底的反射 光譜。從圖上可以看到,ITO納米線薄膜在近紅外區域的反射與空白玻璃襯底非常接近,相比於表面平整的ITO薄膜其反射率明顯降低。 由此可以證明,本發明提供了一條新技術途徑,即利用常規電子 束蒸發裝置在較低溫度下(S150攝氏度)製備出小尺寸(10nm)的 ITO納米線材料。所獲得的納米材料不僅具有優異的場發射性能和良 好的減反射特性,而且均勻可控,成本低廉,可以實現大面積製備(幾 英寸),不需要添加任何催化劑,因此可以用作為場發射冷陰極材料, 在光伏產業中應用。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採用等同替 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在電子束蒸發儀腔體中裝入塊狀或片狀的ITO靶材和襯底;第二步、關閉電子束蒸發儀的腔體,將腔體內真空抽至低於5×10-4Pa,同時烘烤腔體,溫度達到100攝氏度;第三步、將電子束斑打在ITO靶材表面,使靶材蒸發後在襯底上沉積,襯底溫度保持在100-300攝氏度;第四步、調節電子束束流,使靶材蒸發後在襯底上的沉積速率為0.2-0.5nm/s;第五步、待襯底上達到所需沉積厚度時,停止蒸發,冷卻後取出完成製備的襯底。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 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 一步中靶材和襯底之間的距離控制在3 0 cm。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 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步中靶材和襯底之間隔有擋板,所述 第三步中待靶材表面達到蒸發溫度後移開擋板。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 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步中,抽真空2小時,控制腔體烘烤 溫達到150攝氏度。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 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步中襯底溫度控制在150±10攝氏度。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 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步中,將電子束蒸發儀調節到電子束 燈絲加熱電壓為110 ± 10 V,電流為0. 6 ± 0. lmA,電子束的加速電 壓6 士lKeV,束流25 ± 5 mA。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 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襯底上的沉積厚度控制在50 nm -2 )im。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 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襯底材質為單晶矽、石英或玻璃之一。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低溫下製備小尺寸氧化銦錫納米線材料的方法,屬於光電子器件材料技術領域。其主要步驟為在電子束蒸發儀腔體中裝入靶材和襯底,關閉電子束蒸發儀的腔體,將腔體內抽真空並烘烤腔體,調節電子束斑,使之打在ITO靶材表面,調節電子束束流,使靶材蒸發後在襯底上的沉積速率為0.2-0.5nm/s,待襯底上達到所需沉積厚度時,停止蒸發,冷卻後完成製備。本發明利用常規電子束蒸發裝置在較低溫度下製備出小尺寸的ITO納米線材料。所獲得的納米材料不僅具有優異的場發射性能和良好的減反射特性,而且均勻可控,成本低廉,可以實現大面積製備,不需要添加任何催化劑,因此可以在發光、顯示和光伏產業中應用。
文檔編號C30B29/16GK101509123SQ20091002449
公開日2009年8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24日
發明者能 萬, 宇 劉, 孫紅程, 嶺 徐, 駿 徐, 濤 林, 甘新慧, 郭四華, 陳坤基, 陳谷然 申請人: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