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冷卻射吸組合式連鑄火焰切割器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4:39:21 3
專利名稱:強冷卻射吸組合式連鑄火焰切割器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局部加熱切割,尤其涉及強冷卻射吸組合式連鑄火焰切割器具。
傳統的連鑄割炬是等壓式的,其燃氣、預熱氣和高壓氧分別由單獨的管道進入割炬。然後在割嘴中混合,即預熱氧和燃氣是在割嘴內開始混合,供產生預熱火焰。燃氣流通是依靠其本身的壓力,因此必須採用中壓或高壓燃氣壓力。壓力高的結果造成安全性差和燃氣消耗量增加。
傳統的連鑄割嘴(火焰切割)是整體式,壽命短,加工難,材質要求高,成本高,割縫寬,易過熱,易堵塞等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強冷卻射吸組合式連鑄火焰切割器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下列措施它包括割炬和割嘴,割炬後端設有冷卻水腔,出水管,前端設有割嘴固定孔,中部設有一次氣體混合室,割嘴固定孔周壁上設有環形冷卻水室,冷卻水進水管經冷卻水腔與環形冷卻水室相連,環形冷卻水室與冷卻水腔之間通過冷卻水連通管相連,氧氣管與燃氣管經冷卻水腔,並在冷卻水腔內相接後,再與一次氣體混合室相連,割炬中心設有割炬切割氧氣管。割嘴具有割嘴體、割嘴芯,割嘴體與割嘴芯之間設有二次氣體混合室,割嘴芯頭部外壁設有矩形槽,並與二次氣體混合室相連,割嘴芯尾部設有混合氣體連通管,混合氣體連通管一端與一次氣體混合室出氣管相連,另一端與二次氣體混合室相連,割嘴芯中心設有切割氧氣管並與割炬切割氧氣管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冷卻室比原等壓式割炬增加一倍左右,強化冷卻效果,增加割嘴壽命,降低對割嘴材質要求。採用射吸作用來調節燃氣和氧氣流量,並保證混合氣體具有一定的成份,使預熱火焰穩定燃燒。燃氣的流量是靠氧氣的射吸作用,所以射吸式割炬對燃氣壓力要求不高。可採用低壓燃氣,也可用中壓燃氣,因此安全可靠,組合式嘴設計合理,可用於自動點火,安全、節能、不易回火。
以下結合附圖
作詳細說明。
附圖是強冷卻射吸組合式連鑄火焰切割器具結構示意圖。
強冷卻射吸組合式連鑄火焰切割器具包括割炬和割嘴,割炬後端設有冷卻水腔4,出水管3,前端設有割嘴固定孔,中部設有一次氣體混合室6,割嘴固定孔周壁上設有環形冷卻水室7,冷卻水進水管1經冷卻水腔與環形冷卻水室相連,環形冷卻水室與冷卻水腔之間通過冷卻水連通管13相連,氧氣管14與燃氣管2經冷卻水腔,並在冷卻水腔內相接後,再與一次氣體混合室相連,割炬中心設有割炬切割氧氣管5。割嘴具有割嘴體9、割嘴芯11,割嘴體與割嘴芯之間設有二次氣體混合室8,割嘴芯頭部外壁設有矩形槽10,並與二次氣體混合室相連,割嘴芯尾部設有混合氣體連通管12,混合氣體連通管一端與一次氣體混合室出氣管相連,另一端與二次氣體混合室相連,割嘴芯中心設有切割氧氣管並與割炬切割氧氣管相連。割嘴芯尾部與割炬的結合面為平面或錐面。割嘴芯尾部設有的混合氣體連通管為單環或雙環梅花形連通管。矩形槽為6~18槽均布。割炬與割嘴用螺紋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強冷卻射吸組合式連鑄火焰切割器具,它包括割炬和割嘴,其特徵在於所說割炬後端設有冷卻水腔[4],出水管[3],前端設有割嘴固定孔,中部設有一次氣體混合室[6],割嘴固定孔周壁上設有環形冷卻水室[7],冷卻水進水管[1]經冷卻水腔與環形冷卻水室相連,環形冷卻水室與冷卻水腔之間通過冷卻水連通管[13]相連,氧氣管[14]與燃氣管[2]經冷卻水腔,並在冷卻水腔內相接後,再與一次氣體混合室相連,割炬中心設有割炬切割氧氣管[5]所說割嘴具有割嘴體[9]、割嘴芯[11],割嘴體與割嘴芯之間設有二次氣體混合室[8],割嘴芯頭部外壁設有矩形槽[10],並與二次氣體混合室相連,割嘴芯尾部設有混合氣體連通管[12],混合氣體連通管一端與一次氣體混合室出氣管相連,另一端與二次氣體混合室相連,割嘴芯中心設有切割氧氣管並與割炬切割氧氣管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強冷卻射吸組合式連鑄火焰切割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說割嘴芯尾部與割炬的結合面為平面或錐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強冷卻射吸組合式連鑄火焰切割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說割嘴芯尾部設有的混合氣體連通管為單環或雙環梅花形連通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強冷卻射吸組合式連鑄火焰切割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說的矩形槽為6~18槽均布。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強冷卻射吸組合式連鑄火焰切割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割炬與割嘴用螺紋連接。
專利摘要強冷卻射吸組合式連鑄火焰切割器具。它包括割炬和割嘴,割炬後端設有冷卻水腔,前端設有割嘴固定孔,中部設有一次氣體混合室,割嘴固定孔周壁上設有環形冷卻水室,氧氣管與燃氣管經冷卻水腔,並在冷卻水腔內相接後,再與一次氣體混合室相連。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冷卻室比原等壓式割炬增加一倍左右,強化冷卻效果,射吸式割炬對燃氣壓力要求不高,安全可靠,割嘴可用於點火且不易回火。
文檔編號B23K7/00GK2313696SQ9722902
公開日1999年4月14日 申請日期1997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1997年10月21日
發明者朱萃漢 申請人:朱萃漢, 朱山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