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熱水器上的多功能電加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11:44:56 1
專利名稱:一種太陽能熱水器上的多功能電加熱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熱水器輔助電加熱器,尤其是集熱管式太陽能熱水器。
目前,太陽能熱水器已在我國得到普及應用,尤其是真空集熱管式太陽熱水器因其較高的熱效率而倍受消費者歡迎。為了保證冬季或陰雨天,太陽能熱水器能正常使用,人們設計了輔助電加熱器,從而提高了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性能。輔助電加熱器的結構是由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的插入管、穿過固定板並與固定板固定連接的電熱管、外殼、外殼與插入管之間的保溫層及設在插入管管壁上的保溫層所組成。插入管的外徑與真空集熱管的外徑相同,取下一根真空集熱管,將插入管插入水箱內即可對水箱內的水進行加熱。這種電加熱器僅具有電加熱功能。另外,太陽能熱水器的水箱側上部都必須設出氣孔,這就象熱水瓶沒有蓋塞子一樣,熱量損失很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設計一種太陽能熱水器上的多功能電加熱器,該電加熱器能使現有的真空管式太陽能熱水器熱損大大降低,且增加了使用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加以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由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的插入管、穿過固定板並與固定板固定連接的電熱管、外殼、外殼與插入管之間的保溫層及設在插入管管壁上的保溫層所組成,其特徵在於插入管內設一根排氣溢流管,排氣溢流管穿過固定板並與固定板密封固定連接。
排氣溢流管端上緣設若干出氣小孔。排氣溢流管外壁上沿軸向設水位傳感器。排氣溢流管外壁上還設溫度傳感器。
固定板的下方設線路板,線路板固定在電熱管的尾部,水位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均通過信號線與線路板相連,線路板通過信號線與設在室內的水位水溫顯示器相連。
水箱進出水管穿過固定板至插入管內,並與固定板密封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點及積極效果1、使太陽能熱水器水箱通氣孔由上部直接通氣,改為下部通氣,可以大大減少熱量的散發;2、由於排氣溢流管可插入至水箱頂部,增加了水箱的有效容積;3、水位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設在排氣溢流管上,使信號線集中整齊,安裝方便;4、由於進出水管、排氣溢流管均處於電加熱器中,因此,太陽能熱水器水箱上的接頭孔大大減少,水箱外觀整齊、美觀。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敘述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是排氣溢流管、2是進出水管、3是底蓋、4是線路板、5是固定板、6是外殼、7是保溫層、8是插入管、9是上蓋、10是溫度傳感器、11是水位傳感器、12是信號線、13是電熱管、14是螺母。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是由一端固定在固定板5上的插入管8、穿過固定板5並與固定板5密封連接的電熱管13、外殼6、外殼6與插入管8之間的保溫層7、設在插入管管壁上的溫控器所組成,插入管8內設一根排氣溢流管1,排氣溢流管1穿過固定板5,並與固定板5密封連接。
排氣溢流管1的頂端上緣設若干出氣小孔。排氣溢流管1外壁上沿軸向設水位傳感器11,還設溫度傳感器10。
線路板4設在固定板5的下方,並與電熱管13的尾部通過螺母14固定連接。水位傳感器11、溫度傳感器10均通過信號線12與線路板相連,線路板4通過信號線與設在室內的水位水溫顯示器相連。
插入管8的外徑與真空玻璃集熱管的外徑相同,使用時,只須將插入管8沿水箱上的真空玻璃集熱管插口插入水箱內即可。排氣溢流管1儘可能插至水箱頂部。
權利要求1.太陽能熱水器上的多功能電加熱器,由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的插入管、穿過固定板並與固定板固定連接的電熱管、外殼、外殼與插入管之間的保溫層及設在插入管管壁上的保溫層所組成,其特徵在於插入管內設一根排氣溢流管,排氣溢流管穿過固定板並與固定板密封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敘述的太陽能熱水器上的多功能電加熱器,其特徵在於排氣溢流管頂端上緣設若干出氣小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敘述的太陽能熱水器上的多功能電加熱器,其特徵在於排氣溢流管外壁上沿軸向設水位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敘述的太陽能熱水器上的多功能電加熱器,其特徵在於排氣溢流管外壁上還設溫度傳感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敘述的太陽能熱水器上的多功能電加熱器,其特徵在於固定板的下方設線路板,線路板固定在電熱管的尾部,水位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均通過信號線與線路板相連,線路板通過信號線與設在室內的水位水溫示器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敘述的太陽能熱水器上的多功能電加熱器,其特徵在於水箱進出水管穿過固定板至插入管內,並與固定板密封連接。
專利摘要太陽能熱水器上的多功能電加熱器,由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的插入管、穿過固定板並與固定板固定連接的電熱管、外殼、外殼與插入管之間的保溫層及設在插入管管壁上的保溫層所組成,其特徵在於插入管內設一根排氣溢流管,排氣溢流管穿過固定板並與固定板密封固定連接。該電加熱器可以大大降低水箱內熱水的熱量損失,提高了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性能。
文檔編號F24J2/00GK2359625SQ9724759
公開日2000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1997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1997年10月23日
發明者王惠餘, 趙群, 毛海林 申請人:王惠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