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遇車禍湊近一看撲上去大哭(女子因車禍急需)
2023-05-23 02:00:01 1
11月10日,一則全城急尋「熊貓血」的信息傳遍全網,一名因車禍受傷的傷者陳女士,在上海長海醫院搶救,因為是O型rh陰性血,血型極其罕有,情況十分危險。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急診樓內的燒創傷監護室外,傷者陳女士的丈夫仲先生一直守候著,見到護工從監護室出來,他焦急地上前詢問妻子情況。
傷者在長海醫院重症監護室進行救治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
11月9日凌晨,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打破了這個家庭原本的寧靜。妻子生產時備血的經歷讓仲先生一下子慌了手腳:她是RH陰性O型血,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熊貓血」,每千人中只有三人是這個血型。
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在長海醫院輸血科響起。「該血型在醫院血庫還有3個單位的懸浮紅細胞,立刻給患者用上。」輸血科副主任醫師顧海慧分秒必爭。同一時間,求援信發向了上海市血液中心。9日上午,1單位「救命血」送到了醫院。在血站志願者群裡,急需RH陰性O型血的消息也傳開了,1800毫升鮮血很快採集到位,等待檢驗。
經驗豐富的顧海慧和戰友們意識到,自己能做的不僅是等待。「經過緊急討論研究,我們制定了配合型輸血的預案。」所謂「配合型輸血」,即醫院準備了RH陽性O型血,在挽救生命的必要情況下,給傷者輸入。「RH血型含五種抗原,C、c、D、E和e。是否有D抗原決定其為陽性或陰性,大部分RH血型都含有D抗原。」顧海慧解釋,「經過檢測,傷者抗體是陰性,首次輸入陽性血不會有溶血反應。」
愛心從全城匯攏而來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提供了兩個單位的懸浮紅細胞,各醫療機構又協調了5個單位的「熊貓血」馳援。院內,一條為挽救傷者生命的「綠色通道」也開闢了出來——從採血、檢測到用血,常規流程需要走上48個小時;這一次,白衣天使在確保安全、準確的前提下,生生壓縮到了6個小時。「9日上午採集的『熊貓血』,經過嚴格篩選,1000毫升符合要求,並快速給這位年輕的患者輸注。」顧海慧告訴記者。
監護室內的妻子仍在「鬼門關」徘徊,更大量的用血需求擺在了眼前。「我只想救我太太的命。」守候在燒創傷監護室外的仲先生眼裡流露著誠懇。他和家人想到了通過媒體求助的方式,很快,求助信在朋友圈、抖音、微博上流傳開。
「一般來說,稀有血型的產婦會做備血,但需要較長時間。像車禍這樣突發情況,能募集到這麼多『熊貓血』,不僅是傷者家屬,我們醫務人員也被感動了。」輸血科主管護師朱燕霞動情地說。她被安排負責接待愛心市民,也見證了一個個溫暖的故事。
有人在計程車上聽到了求助的廣播,讓司機立馬掉頭趕來醫院;
有人出門匆忙忘帶身份證,自費叫「閃送」送到輸血科;
還有志願者從朋友圈看到消息,從浙江乘高鐵一路飛馳而來。
「有一對母子讓我印象特別深,媽媽知道自己是RH陰性O型血,但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就把孩子也一塊兒帶來了。」朱燕霞回憶,「還有周邊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的學生,甚至有外國愛心人士都來了。」
在長海醫院的血站內,記者見到了幾位聞訊趕來的熱心市民。
趙先生是「新上海人」,從事物業工作,來到這座城市三四年了,年年都會擼起袖子獻血。「第一次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也是緣於獻血。當時怎麼也不相信,還特意去檢查了一遍。」趙先生11時許看到消息,請了假從普陀區趕過來。「我體質好,獻血就沒有不成功的時候。」他大大咧咧地說。他的腦海裡也浮現過,自己若有需要輸血的那一天,也會有愛心人站出來。「這也是我來到這兒的原因之一。」
另一位獻血者小李是個年輕的姑娘,昨天下午在微博上看到了消息,今天請假趕來獻血。「這是我來上海後第一次獻血,還是有些緊張的,出了一身汗。」她邊收拾東西邊笑著對記者說。「等會兒還要回單位接著上班呢!」一旁,站著傷者的妹妹,嘴裡不住道謝。
還有一位獻血者高女士誤了高鐵也要來。11月10日下午,高女士坐在計程車上,準備回公司拿上行李去虹橋乘高鐵,聽到計程車廣播裡這一則愛心徵集令,高女士立馬讓計程車更改方向,奔向長海醫院:「以前,我就一直有給別人獻血的想法,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
然而,高女士的獻血路並不順利,因為她忘帶了身份證,原本定好的高鐵票也要延誤了。但她依然沒有放棄,立馬改籤了車票,叫了閃送送來了身份證。近4個小時後,她成功獻血。
高女士說,就在她等待的時候,陸陸續續又來了七八位獻血的愛心人士,當下決定建一個微信群,一群陌生人就因為這樣一個愛心活動聚在了一起。我們幫助了別人,現在建了群以後,大家也會互相幫助。」
據統計,已經有50多位熱心志願者參與到這場獻血的愛心接力中,近6000ml的血液已經輸注到患者體內。輸血科一位醫生向記者展示了一張珍貴的照片,這是10日前來獻血的熱心市民拿著獻血證的合影,圖中央一名男子手裡拿著好幾本。「這是傷者家屬,有些市民獻完血後匆匆離去,他把這些獻血證都收藏了起來。」
部分獻血者的合影 來源:被採訪者供圖
在監護室外,燒傷外科主治醫生範曉明介紹,10日下午,患者已經接受了第一次腹腔鏡探查術。「術中暫未出現臟器外傷性改變,但後腹膜出現損傷致滲血滲出,予止血後迅速結束手術操作。」範醫生說,「病人病情逐漸穩定,但後期還有幾關要過。」記者從院方獲悉,目前患者仍未脫離生命危險,接下來,患者將繼續接受輸血、補液、抗感染、臟器功能支持、營養支持等多項治療措施,醫院還將組織多學科聯合會診,發揮部隊醫院戰創傷急救中心學科團隊的優勢,對傷者展開系統性的治療。
「我也希望通過媒體闢謠,我的愛人不是網上流傳的復旦大學的學生。我們不能借學生身份炒作。」仲先生說,「感謝所有人,目前備血已不緊張了,不希望過多影響醫院正常秩序。」長海醫院一名醫生也表示,每兩次獻血間隔需要6個月,而成分血保存時間為35天,全血保存時間是21天。目前來看,傷者前期用血基本可以保證。如果之後手術有用血需求,希望還有愛心人士能站出來。
(來源: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