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針刀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19:13:46 2
專利名稱:齒輪針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機械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到一種齒輪針刀。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常用漢章針刀,只能在體內進行單向活動,活動幅度過大,治療同時易造成較大的軟組織損傷。中國臺灣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機電整合研究所對小針刀進行過改良,但其設計主要著眼於減少感染和更好的進行操作,重點處理刀刃和刀柄,以及嘗試使用新型材質,並未對針刀的內在結構進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齒輪針刀,將機械工業與中醫外科相聯繫,改變針刀原本的單體結構,轉而加入內部活動組件,通過機械傳帶運動進行切割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活動,以增強針刀手術的可控性,減小軟組織損傷,克服了傳統技術中的不足,從而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齒輪針刀,它包括針刀主體、旋鈕、分離刀和聯動結構,所述針刀主體頂端的兩側分別安裝有一旋鈕,所述針刀主體尾端的埠處收納有兩片左右分離刀,所述旋鈕通過針刀主體內部設置的聯動結構帶動分離刀。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針刀主體為稜柱形,針刀主體的截面為圓角矩形,其長度為3mm,寬度為2.2mm。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針刀主體尾端為刀頭,其長度為10mm,寬度為2mm ο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聯動結構為由依次咬合的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和第四齒輪組成的齒輪組。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旋鈕與第一齒輪咬合,第四齒輪與分離刀的齒槽咬合。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旋鈕的直徑為30mm,厚度為6mm,其表面設有方向箭頭與刻度。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將機械工業與中醫外科相聯繫,改變針刀原本的單體結構,轉而加入內部活動組件,通過機械傳帶運動進行切割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活動,以增強針刀手術的可控性,減小軟組織損傷,克服了傳統技術中的不足,從而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齒輪針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旋鈕的連接示意圖。[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旋鈕的傳動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旋鈕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齒輪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如圖1-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齒輪針刀,其外觀主要為旋鈕和針刀體兩部分。其中旋鈕連接內部聯動結構,置於針刀頂端,左右各一,分別操控左右兩個分離刀。針刀體為手術時刺入組織的部分,尾端為鋒利刀頭。其外形改變了現有經典針刀的圓柱形針形,參考中醫九針中的鈹針外形,採用了稜柱形的外部框架,主要目的為將聯動的內部結構放入其中。旋鈕、齒輪A與齒輪B處於針刀頭部。旋鈕直徑30mm,厚度為6mm,表面有方向箭頭與刻度,在操作時能夠據此了解分離刀的探出程度。旋鈕軸內用同心圓齒輪,扭動旋鈕時等軸運動,齒輪直徑為4mm,厚度為0.5_。齒輪A為兩重齒輪相合,大直徑為6mm,厚度為
0.5_,小直徑為2_,厚度為0.5_。齒輪A與旋鈕上齒輪齒輪大徑相嵌。齒輪B、齒輪C、齒輪D、分離刀則處於主體內部。鏈條寬為0.5mm,齒輪B直徑2mm,厚0.5mm,共38個。其最上端第一個與齒輪A的小徑相連,最下與齒輪C大徑相連。齒輪C也為兩重相合的齒輪,大輪直徑2mm,厚度0.5mm,小輪直徑1.5mm,厚度0.5mm。齒輪C小徑與齒輪D相嵌。齒輪D為直徑2mm,厚度0.5mm齒輪,其一邊與齒輪C相嵌,下側則與分離刀的齒槽相嵌。分離刀為 2.5mm*1.5mm氺3mm。齒輪針刀的內部,通過齒輪和鏈條等聯動結構實現分離刀的運動。當針刀刺入組織,達到治療位置後,施術者旋轉頂端的旋鈕,旋鈕所連接的齒輪旋轉帶帶動內部一系列齒輪,將原本收於針刀體中的左右分離刀推出,分離組織粘連。完成後反向旋轉,將分離刀收回。 整個運動的過程,全部在針刀體的內部完成,組織中僅為針刀的刺入和分離刀的推出。原本經典針刀在治療粘連時,需要將整個針刀在組織中來回移動,用刀頭反覆切割粘連組織,以清除粘連,恢復組織運動。而齒輪針刀的設計則通過分離刀直接橫向分離粘連,針刀頭則僅僅用於刺入組織。由此,針刀不需要在組織中大幅移動。經典針刀的手動操作是全盲操作,齒輪針刀的分離刀則具有固定規格,其探出的深淺可通過旋鈕的旋轉程度來了解。安全性有所增加。且分離刀直接順肌纖維、筋膜方向橫向分離粘連,較之經典針刀的自上直角切割更加高效。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齒輪針刀,其特徵在於,它包括針刀主體、旋鈕、分離刀和聯動結構,所述針刀主體頂端的兩側分別安裝有一旋鈕,所述針刀主體尾端的埠處收納有兩片左右分離刀,所述旋鈕通過針刀主體內部設置的聯動結構帶動分離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針刀,其特徵在於,所述針刀主體為稜柱形,針刀主體的截面為圓角矩形,其長度為3mm,寬度為2.2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針刀,其特徵在於,所述針刀主體尾端為刀頭,其長度為IOmm,寬度為2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針刀,其特徵在於,所述聯動結構為由依次咬合的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和第四齒輪組成的齒輪組。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齒輪針刀,其特徵在於,所述旋鈕與第一齒輪咬合,第四齒輪與分離刀的齒槽咬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針刀,其特徵在於,所述旋鈕的直徑為30mm,厚度為6mm,其表面設有方向箭頭與刻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齒輪針刀,它包括針刀主體、旋鈕、分離刀和聯動結構,所述針刀主體頂端的兩側分別安裝有一旋鈕,所述針刀主體尾端的埠處收納有兩片左右分離刀,所述旋鈕通過針刀主體內部設置的聯動結構帶動分離刀。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將機械工業與中醫外科相聯繫,改變針刀原本的單體結構,轉而加入內部活動組件,通過機械傳帶運動進行切割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活動,以增強針刀手術的可控性,減小軟組織損傷,克服了傳統技術中的不足,從而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文檔編號A61B17/3209GK202950723SQ20122060915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
發明者黃子未 申請人:黃子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