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循環真空乳化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06:05:11 1
專利名稱:一種內循環真空乳化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乳化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內循環真空乳化機。
背景技術:
真空乳化機是一種用於將介質乳化的裝置,一般應用於國內外精細化、建築化工等領域。真空乳化機一般包括攪拌筒、設置在攪拌筒下方的乳化裝置、以及電機裝置,攪拌筒內設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一般包括由電機驅動的攪拌軸,攪拌軸設置於攪拌筒中心位置,這種結構的乳化機,只有中心的攪拌軸在轉動,攪拌效果差,不能夠很好地對攪拌筒側壁附近的介質進行攪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攪拌均勻、乳化效果好的內循環真空乳化機。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內循環真空乳化機,包括攪拌筒和設置在攪拌筒內部的乳化裝置,攪拌筒頂部設有進料口,底部設有出料口,攪拌筒內設有攪拌裝置,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電機驅動裝置和由電機驅動裝置驅動的攪拌軸,所述的攪拌軸上設有第一攪拌葉片,攪拌軸上設有框式攪拌器,所述的框式攪拌器與攪拌筒內側壁相適配,所述的框式攪拌器包括固定於攪拌軸上的框式支架,所述的框式支架上設有若干向攪拌筒內部方向延伸的第二攪拌葉片,所述的框式支架靠近攪拌筒筒壁的一側設有若干與攪拌筒筒壁貼合設置的刮刀,所述的攪拌筒外設有冷卻裝置。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攪拌葉片和第二攪拌葉片橫向設置,所述的第一攪拌葉片向攪拌筒的外側延伸設置,所述的第一攪拌葉片和第二攪拌葉片相互交錯設置。,採用上述的優選方案後,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葉片設置的數量,增加攪拌裝置與介質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乳化機攪拌裝置的攪拌效果。作為優選,所述的電機驅動裝置包括減速機和套設在攪拌軸頂部的大錐齒輪,減速機上設有傳動軸,傳動軸遠離減速機的一端設有與大錐齒輪嚙合設置的小錐齒輪。採用上述的優選方案後,本實用新型裝置的結構更為緊湊。作為優選,所述的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本體,所述的冷卻本體與攪拌筒的外側壁配合形成冷卻腔,所述的冷卻腔包覆於攪拌筒外,與攪拌筒貼合設置,冷卻腔的上端設有冷卻水進口,冷卻腔底部設有冷卻水出口。採用上述的優選方案後,可以增加的冷卻功能。作為優選,所述的攪拌筒的出料口處設有氣動罐底閥。採用上述的優選方案後,可以對出料口出的介質的流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本實用新型的內循環真空乳化機內部設置的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和框式攪拌器,可以全方位對攪拌筒內的介質進行攪拌,提高了攪拌效果,框式支架靠近攪拌筒筒壁的一側設有若干與攪拌筒筒壁貼合設置的刮刀,可以將因焦化黏在筒壁上的物料刮下,避免粘料。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側面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具體是一種內循環真空乳化機,內循環真空乳化機設置於一機架I上,包括攪拌筒2和設置在攪拌筒2內部的乳化裝置3 ,攪拌筒2頂部設有進料口 21和微量調節口 22,底部設有出料口 23,攪拌筒2內設有攪拌裝置4,攪拌裝置4包括電機驅動裝置41和由電機驅動裝置41驅動的攪拌軸42,其中,攪拌軸42上設有三對第一攪拌葉片421,攪拌軸42上設有框式攪拌器43,框式攪拌器43與攪拌筒2內側壁相適配,框式攪拌器43包括固定於攪拌軸42上的框式支架431,框式支架431上設有3對向攪拌筒2內部方向延伸的第二攪拌葉片432,第一攪拌葉片421和第二攪拌葉片432橫向設置,第一攪拌葉片421向攪拌筒2的外側延伸設置,第一攪拌葉片421和第二攪拌葉片432相互交錯設置。框式支架431靠近攪拌筒2筒壁的一側設有與攪拌筒2筒壁貼合設置的刮刀433,攪拌筒2外設有冷卻裝置5,攪拌筒2的出料口 23處設有氣動罐底閥24。冷卻裝置5包括冷卻本體51,冷卻本體51與攪拌筒2的外側壁配合形成冷卻腔52,冷卻腔52包覆於攪拌筒2外,與攪拌筒2貼合設置,冷卻腔52的上端設有冷卻水進口 521,冷卻腔52底部設有冷卻水出口 522。電機驅動裝置41包括減速機411和套設在攪拌軸42頂部的大錐齒輪412,減速機411上設有傳動軸413,傳動軸413遠離減速機411的一端設有與大錐齒輪412嚙合設置的小錐齒輪414。本實用新型的內循環真空乳化機的工作遠離與現有技術的內循環真空乳化機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點在於本實用新型的內循環真空乳化機採用雙重攪拌的方式,攪拌效果更佳。
權利要求1.一種內循環真空乳化機,包括攪拌筒和設置在攪拌筒內部的乳化裝置,攪拌筒頂部設有進料口,底部設有出料口,攪拌筒內設有攪拌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電機驅動裝置和由電機驅動裝置驅動的攪拌軸,所述的攪拌軸上設有第一攪拌葉片,攪拌軸上設有框式攪拌器,所述的框式攪拌器與攪拌筒內側壁相適配,所述的框式攪拌器包括固定於攪拌軸上的框式支架,所述的框式支架上設有若干向攪拌筒內部方向延伸的第二攪拌葉片,所述的框式支架靠近攪拌筒筒壁的一側設有若干與攪拌筒筒壁貼合設置的刮刀,所述的攪拌筒外設有冷卻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循環真空乳化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攪拌葉片和第二攪拌葉片橫向設置,所述的第一攪拌葉片向攪拌筒的外側延伸設置,所述的第一攪拌葉片和第二攪拌葉片相互交錯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循環真空乳化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機驅動裝置包括減速機和套設在攪拌軸頂部的大錐齒輪,減速機上設有傳動軸,傳動軸遠離減速機的一端設有與大錐齒輪嚙合設置的小錐齒輪。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循環真空乳化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本體,所述的冷卻本體與攪拌筒的外側壁配合形成冷卻腔,所述的冷卻腔包覆於攪拌筒外,與攪拌筒貼合設置,冷卻腔的上端設有冷卻水進口,冷卻腔底部設有冷卻水出口。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內循環真空乳化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攪拌筒的出料口處設有氣動罐底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循環真空乳化機,包括攪拌筒和設置在攪拌筒內部的乳化裝置,攪拌筒頂部設有進料口,底部設有出料口,攪拌筒內設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電機驅動裝置和由電機驅動裝置驅動的攪拌軸,攪拌軸上設有第一攪拌葉片,攪拌軸上設有框式攪拌器,框式攪拌器與攪拌筒內側壁相適配,框式攪拌器包括固定於攪拌軸上的框式支架,框式支架上設有若干向攪拌筒內部方向延伸的第二攪拌葉片,所述的框式支架靠近攪拌筒筒壁的一側設有若干與攪拌筒筒壁貼合設置的刮刀,攪拌筒外設有冷卻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內循環真空乳化機內部設置的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和框式攪拌器,可以全方位對攪拌筒內的介質進行攪拌,提高了攪拌效果。
文檔編號B01F7/32GK202621067SQ201220253879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9日
發明者張維謙 申請人:溫州科瑞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