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黃眼狗的人怎麼辦(養不熟的白眼狼)
2023-05-22 18:22:44 1
遇到黃眼狗的人怎麼辦?一生不戴烏紗帽,半路常逢白眼狼,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遇到黃眼狗的人怎麼辦?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遇到黃眼狗的人怎麼辦
一生不戴烏紗帽,半路常逢白眼狼。
東郭悔救中山狼,西門慣養黃眼狗。
「白眼狼」、「黃眼狗」都是指的忘恩負義之人,大概「白眼狼」多流行於北方,「黃眼狗」流行語南方,特別流行語西南官話區。
一、白眼狼
白眼狼:人面獸心,忘恩負義的人。官話。浩然《豔陽天》:「馬鳳蘭關上門不讓進去,罵他是餵不熟的~。」
「白眼狼」是忘恩負義的傢伙,「白眼兒」呢?
白眼兒:對外孫子、外孫女的戲稱。冀魯官話。天津。退休在家看~呢。
天津以「白眼兒」戲稱外孫、外孫女,它的意思猶如川渝人說的「家[gā]公家婆帶外孫——空[kòng]搞燈兒」。民間心理認為:外孫不比「家孫」,是別姓家的孩子,帶大了不一定會孝敬自己,「帶了等於白帶」。這個「白眼兒」,等同於「白眼狼」。
「白眼」是什麼?
白眼人:瞎子。吳語。浙江永康。
白眼佬:瞎子。客話。廣東翁源。清水《翁源兒歌》:「年卅晡夜了月光,河背佬偷禾秧,聾耳佬聽到,~看到。」
翁源這幾句兒歌,相當於川渝流行的「三十晚上大月亮,老太婆起來偷水缸……」,我們在「在山居主俗話說28」:《不良於行(足拜)跛cuá》已經提到過,屬於「三個和尚四方坐,不言不語口念經」那樣的「顛倒話」。
「白眼」之「白」,應該不是眼白之「白」(鞏膜),跟「白內障」之「白」意思差近。清昭槤《嘯亭雜錄·質王好音律》:「又餘有狠僕某,王默告餘曰:『其人多白眼,瞳子眊焉,非純正者。』」「瞳子眊焉」即「白眼」的具體表現。
「白眼」既然是「瞎眼」,那「白眼狼」是不是「瞎眼狼」呢?「瞎眼」跟「忘恩負義」如何掛得上鉤?其理據何在?
白眼狼:白眼:怒目而視的眼光。白眼狼:本義指怒目而視的惡狼。後泛指忘恩負義的人或兇狠殘忍的人。于敏《第一個回合》:「一九四八年的春天,蔣匪軍隊從北邊垮下去,順手一划,沿途的村子都光了。市郊的農民,早受盡了保安隊的荼毒,怎經得起這大群的白眼狼。」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第十九章:「表面越老實的人骨子裡就越壞!我是看透了,都是假的,一切都是餵不熟的白眼狼,到時候就反咬你一口。」(呂佩浩、陳建文主編《漢語非本義詞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9)
「白眼」跟「怒目而視的眼光」(白了他一眼兒。輕視、瞧不起,也有「怒」的成分兒)似乎情狀近似,但跟「忘恩負義」還是看不出關聯。
用阮籍的「青白眼」也難以解釋。或云:瞎眼狼,沒人性云云。
二、黃眼狗
狗眼睛都是黑色的,可四川話中,有「黃眼狗」一句罵人話,比喻那些不分好壞,傷害無辜的小人,它由一些沒有眼水(力),亂咬人的狗引伸而來。黃,四川話中多帶貶意,如黃幫、手藝黃、好事黃了等,自然狗字前面加個黃,一聽就知不是好詞。我十歲的孫子最怕當黃眼狗了。一次他吃炒洋芋絲,因為裡面混有薑絲,他拈到一段薑絲,又辣又辛,急忙吐了出來,大叫: 哎呀,土豆絲壞了,倒掉!倒掉!他媽說,沒有壞,你吃到薑絲了,姜是增香的,沒關係。因薑絲的顏色與洋芋絲的顏色相近,孫子看不出來。於是他逗趣地說:姜用黃色哄我,做了好事,還藏起來,讓我當了一次「黃眼狗」,汪汪汪咬錯人了!(張文海《四川方言黃眼狗》2020.10.26)
黃眼狗:忘恩負義的人。西南官話。四川仁壽。
《重慶方言俚俗語集釋》收有此詞。川渝人有「黃眼狗,不認人」的說法;「不認人」就是「忘恩負義」。「黃」何義呢?就此詞看,「黃眼」跟「白眼」之「黃、白」應該等位,取義接近。這也透露一個信息:黃、白不大可能是指顏色。
三、「眼」與「恩」和「㤿」
對比一下這兩個字的讀音:
眼:《廣韻》五限切,上混疑。文部。
《集韻》魚懇切,上混疑。文部。
恩:《廣韻》烏痕切,平痕影。真部。
從川渝老輩兒「恩」音[ngén]推測,它似乎也可以歸「疑母」。因此,我們推測:白眼、黃眼很可能跟「白恩」、「黃恩」關聯。
「白」可能即「負、背」的入聲形式:
負:《玉篇·貝部》:「違恩忘德也。」《類篇·貝部》:「違也。」房久切,上有奉。之部。
辜負。《古今韻會舉要·遇韻》:「負孤負也。」
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戰國策·齊策四)
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漢李陵《答蘇武書》)
「孤」、「負」互文見義。
「背繩墨以追曲兮」洪興祖補註:「背,違也。」(楚辭˙離騷)
「黃」則可能是「臦、杭」等的記音字。
臦:《說文·臣部》:「乖也。」《集韻·養韻》:「背也。」居況切,去漾見,陽部。
「杭」等於「抗」,拒絕也,參觀「草不黃俗話說」181:《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認黃》。「黃眼」即是「辜恩」。
「白眼」「黃眼」與「負恩」相當。「恩」可以關聯「㤿」字:
㤿:《方言》卷一:「愛也。韓鄭曰憮,晉衛曰㤿。」一鹽切,平鹽影。《集韻·琰韻》:「博雅:愛也。或作(忄弇)。衣檢切(上琰影)」。
「㤿」變成開口韻後跟「眼」同音,因此,「白眼」「黃眼」之「眼」,極有可能是「㤿」閉口韻變成開口韻後的記音字。
再者:《廣雅·釋詁二》云:「㤿,忘也」,是不是表示「白眼」、「黃眼」又可能是同義複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