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金屬複合彎頭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8:18:41 1
專利名稱:雙金屬複合彎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彎頭,尤其是一種防腐性能好、成本低廉的雙金屬複合彎頭。
背景技術彎頭是列入《管接頭和管件選用手冊》的標準管接頭,已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水 電、冶金、紡織等行業的管路中。現有彎頭的結構是有弧形管體,弧形管體的兩端有管接口, 其弧形管體是由高強度的碳鋼或耐腐蝕的合金鋼或奧氏不鏽鋼等單一材料製成,碳鋼成本 低但防腐性能差,而耐腐蝕的合金鋼或奧氏不鏽鋼雖防腐性能好,但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防腐性能好、 成本低廉的雙金屬複合彎頭。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雙金屬複合彎頭,有弧形管體,弧形管體兩端 有管接口,所述管體由防腐內層與碳鋼外層冶金複合而成。所述管接口埠處的防腐內層與碳鋼外層呈階梯狀,所述防腐內層前凸2 6mm。所述碳鋼外層的端面為由內至外向下傾斜的斜面。所述碳鋼外層的斜面傾斜角為20 25度。所述碳鋼外層的斜面由內至外分為兩段,第一段的傾斜角為22. 5 32. 5度,第二 段的傾斜角為9 11度。本實用新型的弧形管體是由防腐內層與碳鋼外層冶金複合而成,既有耐腐蝕合金 鋼或不鏽鋼的優良耐腐蝕性能,又有碳鋼的高強度特性,同時成本低廉。特別是用於與管路 焊接的坡口設計,即可保證與管路牢固結合、不會產生滲漏,又可確保原有的優良耐腐蝕性 能不因焊接而改變。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2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坡口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坡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2的基本 結構如圖1所示,有形狀與現有技術相同的弧形管體1,管體1的兩端有管接口 2,與現有技 術所不同的是所述弧形管體1由防腐內層3(如鎳基合金、鈦基合金或不鏽鋼)與碳鋼外層 4冶金複合而成,可用現有的爆炸、釺焊、液壓膨脹等方法,製成冶金結合的複合管體或複合 板,再進一步加工而成。坡口設計應保證與管件焊接時為分層焊接,可如圖2、圖3所示管 接口 2埠處的防腐內層3與碳鋼外層4呈階梯狀,所述防腐內層3前凸2 6mm,碳鋼外層4的端面為由內至外向下傾斜的斜面。實施例1的坡口如圖2所示所述碳鋼外層4的 斜面傾斜角(即與管接口 2徑向之間的夾角)為20 25度。實施例2的坡口如圖3所示 所述碳鋼外層4的斜面由內至外分為兩段,第一段(19mm厚)的傾斜角為22. 5 32. 5度, 第二段的傾斜角為9 11度。 本實用新型的規格及型式尺寸與公差應符合GB/T12459或GB/T13401的規定。
權利要求1.一種雙金屬複合彎頭,有弧形管體(1),弧形管體(1)兩端有管接口(2),其特徵在 於所述弧形管體(1)由防腐內層(3)與碳鋼外層(4)冶金複合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金屬複合彎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管接口(2)埠處的防 腐內層⑶與碳鋼外層⑷呈階梯狀,所述防腐內層⑶前凸2 6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金屬複合彎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碳鋼外層(4)的端面為 由內至外向下傾斜的斜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金屬複合彎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碳鋼外層(4)的斜面傾 斜角為20 25度。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金屬複合彎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碳鋼外層(4)的斜面由 內至外分為兩段,第一段的傾斜角為22. 5 32. 5度,第二段的傾斜角為9 11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雙金屬複合彎頭,有弧形管體(1),管體(1)兩端有管接口(2),所述弧形管體(1)由防腐內層(3)與碳鋼外層(4)冶金複合而成,既有耐腐蝕合金鋼或不鏽鋼的優良耐腐蝕性能,又有碳鋼的高強度特性,同時成本低廉。特別是用於與管路焊接的坡口設計,既可保證與管路牢固結合、不會產生滲漏,又可確保原有的優良耐腐蝕性能不因焊接而改變。
文檔編號F16L43/00GK201779393SQ20102050497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6日
發明者劉世程, 宋景博, 宋玉春, 李長維, 田科, 肖革 申請人:大連合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