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流紡紗機針輥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0:18:31 1
專利名稱:氣流紡紗機針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流紡紗機上的分梳裝置。
現有的氣流紡紗機針輥由針圈、針芯及軸承軸組成,針圈與針芯之間採用過盈配合,用壓力機壓入。該結構存在以下缺點針圈上的梳針出現磨損或斷裂時,針圈無法拆卸,因而造成整個針輥的報廢。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便於裝拆的氣流紡紗機針輥。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氣流紡紗機針輥,具有帶梳針的針圈,針圈由兩個互相螺紋連接的左、右端蓋夾緊,且左端蓋的定位臺肩與針圈的內孔的一部分定位配合。
採用上述結構後,由於針圈由兩個螺紋連接的左、右端蓋夾緊,所以只要擰開或擰緊兩個端蓋,就能拆下或裝上針圈,不用壓力機,方便實用;還由於左端蓋的定位臺肩與針圈的內孔的一部分定位配合,這樣保證了針圈的定位精度,而針圈的其餘部分內孔則與端蓋存在間隙,因而使針圈上部份或少數梳針針尾外露時不至於影響裝配。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氣流紡紗機針輥的結構示意圖。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氣流紡紗機針輥,具有帶梳針2的針圈4,針圈4由兩個互相螺紋連接的左、右端蓋1、7夾緊,且左端蓋1的定位臺肩3與針圈4的內孔9的一部分定位配合。左端蓋1的定位臺肩3與針圈4內孔9的一部分最好以微小間隙配合,也可採用其它過渡配合。針圈4的右端有支承臺肩5,右端蓋7上具有與該支承臺肩5相對應的支承槽6,這樣便於針圈4的安裝定位,當左端蓋1與右端蓋7擰緊時,右端蓋7的支承槽6與針圈4支承臺肩5間留有間隙,以便右端蓋7端面與針圈4相應端面密合不留縫隙,以免針輥工作時牽掛纖維。右端蓋7上具有安裝軸承軸用的孔8。
本實用新型在需要換不同規格的針輥時,僅需要換針圈4即可,既方便又節省開支。當部分梳針2磨損或斷裂時,也只要更換針圈4即可,不要報廢整個針輥。
權利要求1.一種氣流紡紗機針輥,具有帶梳針(2)的針圈(4),其特徵在於針圈(4)由兩個互相螺紋連接的左、右端蓋(1)、(7)夾緊,且左端蓋(1)的定位臺肩(3)與針圈(4)的內孔(9)的一部分定位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流紡紗機針輥,其特徵在於左端蓋(1)的定位臺肩(3)與針圈(4)的內孔(9)的一部分以微小間隙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氣流紡紗機針輥,其特徵在於針圈(4)的右端有支承臺肩(5),右端蓋(7)上具有與該支承臺肩(5)相對應的支承槽(6)。
專利摘要氣流紡紗機針輥,它具有帶梳針的針圈,針圈由兩個互相螺紋連接的左、右端蓋夾緊,且左端蓋的定位臺肩與針圈的內孔的一部分定位配合。便於裝拆。
文檔編號D01H1/00GK2490173SQ01237979
公開日2002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01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24日
發明者蔣澤中, 劉開和, 朱桂芳 申請人:江蘇紡織器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