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減少溼式電除塵系統外排水的工藝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22:59:12 2

本專利涉及工藝系統,具體涉及一種減少溼式電除塵系統外排水的工藝系統。
背景技術:
為了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標準,燃煤電廠在脫硫吸收塔後常設置溼式電除塵器(以下簡稱溼電)。溼電需要大量的衝洗水以清除沉積在集塵板上的粉塵,衝洗水經灰鬥排出進入溼電排水箱,排水箱上部清水溢流進入循環水箱循環利用,排水箱底部外排一部分廢水做為溼電外排廢水。該部分廢水含懸浮物濃度高,水量較大,一般無法被其他系統直接利用,若直接排放勢必造成環境汙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減少溼式電除塵系統外排水的工藝系統。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採用了以下技術方案:這種減少溼式電除塵系統外排水的工藝系統,包括循環水箱、溼電排水箱、溼電廢水排汙泵、沉澱池、排泥泵和固液分離設備;溼電排水箱溢流口與循環水箱頂部入口連接;溼電排水箱底部出水口通過自流至沉澱池入口,或者通過與溼電廢水排汙泵入口連接,溼電廢水排汙泵出口連接至沉澱池入口,沉澱池上層出來的清水流至循環水箱,沉澱池底部出泥口通過排泥泵打入或自流至固液分離設備。
作為優選:所述的溼電衝洗水回流至溼電排水箱,溼電排水箱通過頂部溢流至循環水箱。
作為優選:所述的沉澱池為斜管或斜板沉澱池。
作為優選:所述的沉澱池入口處設有加藥口,連接有助凝劑加藥系統。
作為優選:所述的沉澱池入口處設有加藥口,連接有絮凝劑加藥系統。
作為優選:所述沉澱池頂部溢流水進入到循環水箱或通過清水泵打入循環水箱。
作為優選:所述沉澱池底部汙泥通過自流或者排泥泵輸送至固液分離設備,固液分離設備得到的濾餅作為副產品輸出,濾液作為回用水流至脫硫吸收塔系統。
作為優選:所述固液分離設備為板框壓濾機或脫硫真空皮帶機。
本發明具有以下的特點和有益效果:
溼電衝洗水在溼電排水箱中進行預沉澱,頂部溢流至循環水箱中循環使用,減少了後續工藝中的溼電廢水處理量,也降低了絮凝劑和助凝劑的用量,節省了後續處理成本。
沉澱池頂部的溢流水回流至循環水箱,在溼電衝洗過程中重複使用,減少了溼電衝洗系統外排廢水的量,提高了溼電衝洗水的重複利用率,極大地減少外排水量。
通過在沉澱池投加助凝劑和絮凝劑,加速了沉澱池的沉澱效果,提高了底部汙泥濃度,最大限度地減少外排水廢量。
本系統工藝流程簡單,投資成本低,可有效提高溼電系統衝洗水的利用率,減少溼電系統的總的工藝水耗量。中國專利CN104841170A公開了一種溼電廢水回用系統,該系統包括排水泵、高效澄清器、除霧器衝洗水箱、除霧器衝洗水泵、溼法脫硫吸收塔和排泥泵等;該專利的核心在於溼電廢水經過高效澄清器分級利用至吸收塔兩個部位(吸收塔漿池和吸收塔除霧器衝洗),但該改造工藝投資較高,且溼電除塵捕集的粉塵顆粒較小,廢水含固顆粒物尺寸也較小,導致澄清器的澄清作用不明顯,效果不理想。本專利採用「淺池理論」同時配合加化學藥品來加速絮凝沉澱的方式,提高溼電廢水的處理效果。減少廢水的外排量,不對吸收塔的水平衡的穩定造成影響,也不會對吸收塔除霧器衝洗系統造成困擾。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專利的工藝系統及實現方法示意圖一;
圖2為本專利的工藝系統及實現方法示意圖二;
圖3為本專利的沉澱池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溼電排水箱1、排汙泵2、循環水箱3、沉澱池4、排泥泵5、助凝劑加藥系統6、絮凝劑加藥系統7、中和劑輸送泵8、絮凝劑輸送泵9、固液分離設備10、斜管或斜板11、吸收塔漿池12、清水泵13、溼電水鬥收集的廢水14、沉澱池進水側15、沉澱池溢流堰16、沉澱池清水區17、沉澱池泥鬥1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下述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發明。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
如圖1至圖3所示,這種溼電衝洗水回流至溼電排水箱1,溼電排水箱1的溢流口與循環水箱3頂部入口連接,溼電衝洗水通過溼電排水箱1頂部溢流至循環水箱3。
對於溼電排水箱1頂部懸浮物含量較低的衝洗水直接循環利用,以降低沉澱池的負荷;同時也減少絮凝劑和助凝劑的用量,降低溼電外排水處理系統的運行成本。溼電排水箱1底部懸浮物濃度較高的衝洗水通過排汙泵2輸送至或自流進入沉澱池進一步處理。
溼電廢水通過溼電排水箱1底部直接自流排出至沉澱池4;另一種方式:溼電排水箱1底部出水口與溼電廢水排汙泵2入口連接,通過溼電溼電廢水排汙泵2打入沉澱池4,本專利優選地溼電排水箱底部直接自流排出至沉澱池4。自流可以減少沉澱池進水對沉澱池水體的衝擊,減少對水體的擾動,保證沉澱池的沉澱效果。
在沉澱池4進水管路上設有加藥口,通過助凝劑加藥系統6向溼電廢水中加入助凝劑,促進固體懸浮物顆粒尺寸的增長,助於後一步顆粒物的絮凝沉澱。
在沉澱池4進水管路上設有加藥口,通過助凝劑加藥系統7向溼電廢水中加入絮凝劑,促進固體懸浮物顆粒絮凝沉澱。
沉澱池4上層出來的清液自流至循環水箱3作為溼電衝洗水回用;或通過沉澱池3上部的清水泵13打入循環水箱3;本專利優選地通過沉澱池3上部的清水泵13打入循環水箱3。
沉澱池4底部的汙泥通過排泥泵5連打入板框壓濾機、脫硫真空皮帶機等固液分離設備10,實現固液分離,梯級利用;沉澱池3底部的汙泥也可以通過排泥泵5連打入吸收塔漿池或其他能接納該水體的系統12。
沉澱池4結構系統中設置有斜管或斜板11。沉澱池內設有斜管或斜板11可以縮短懸浮物的沉降時間,增加汙泥顆粒的碰撞機率,從而提高沉澱池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效率,優選為斜板沉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