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卡座結構及數字終端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10:56:56 1
專利名稱:一種卡座結構及數字終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數位電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卡座結構及數字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數位電視技術以及電視技術向著數位化視頻廣播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先進的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應用在數位電視技術,CA (Conditional Access,條件接入)技術在數字終端平臺的應用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數字終端平臺的CA系統是實現廣播運營者對廣播接收者進行接入的控制,決定接收者是否擁有接收相關電視節目的權限。因此,CA技術是建立在商業目的上,既保證用戶自由選擇接收節目內容的需求,又保護了數字廣播運營商的利益,確保了授權者與被授權者的利益。大多數的數字終端,尤其是機頂盒,都應用貼片式CA卡座取代了傳統的封閉式卡座,插退卡的方式,也對應的由開關門插拔卡的形式變更為機箱底部插拔式。貼片式卡座工作原理如圖I所示,智慧卡11插入底座12,由於底座12的導向、定位,使智慧卡11晶片部分和貼片式CA卡座完全接觸,此時機頂盒工作即可正常進行智慧卡加解密;當要將智慧卡11拔出時,用手指按住智慧卡11露出的部分,通過摩擦力,向外滑出智慧卡11。現有技術中,因為手指的作用力和拔卡方向不一樣,所以很難操作,特別是摩擦力減小,如智慧卡太光滑或者用戶手上有汗水之類的情況,更難拔出智慧卡。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卡座結構及數字終端,旨在解決對難於拔出智慧卡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卡座結構,底座上包含一個開口,當智慧卡正常插入時,所述智慧卡遮住所述開口一部分。較優的,所述開口還包括上頂板,所述上頂板與底座一體成型,呈凹型;所述智慧卡正常插入時,一面與所述上頂板接觸,一面與底座接觸。較優的,所述卡座結構為塑膠製成。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數字終端,包括上述的卡座結構。較優的,所述數字終端包括機頂盒,數位電視一體機或者網絡協議電視。採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卡座結構及數字終端,通過在底座上開出一個利於手指進入的開口,將智慧卡受力的方向與退卡的方向一致,能使用戶更簡單、更有效的拔出智慧卡。
圖I是現有技術提供的貼片式卡座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卡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卡座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底座21上包含一個開口 22,當智慧卡23正常插入時,智慧卡23遮住開口 22 —部分。具體的,開口 22還包括上頂板221,上頂板221與底座21 —體成型,呈凹型;智慧卡23正常插入時,一面與上頂板221接觸,一面與底座21接觸。較優的,開口 22的大小及深度適合手指深入,當需要拔出或退出智慧卡23卡時,手指伸入開口 22中,將智慧卡23推出對應的部分,使其外露於機器,此時即可輕鬆的捏出 卡外露的部分,抽出智慧卡23。具體的,該卡座結構為塑膠製成。採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卡座結構,通過在底座上開出一個利於手指進入的開口,將智慧卡受力的方向與退卡的方向一致,能使用戶更簡單、更有效的拔出智慧卡。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所提供一種數字終端,包括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卡座結構。該數字終端可以是機頂盒,數位電視一體機或者網絡協議電視。採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數字終端,通過在底座上開出一個利於手指進入的開口,將智慧卡受力的方向與退卡的方向一致,能使用戶更簡單、更有效的拔出智慧卡。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卡座結構,其特徵在於,底座上包含一個開口,當智慧卡正常插入時,所述智慧卡遮住所述開口一部分。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卡座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開口還包括上頂板,所述上頂板與底座一體成型,呈凹型;所述智慧卡正常插入時,一面與所述上頂板接觸,一面與底座接觸。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卡座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座結構為塑膠製成。
4.一種數字終端,其特徵在於,包括如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卡座結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數字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數字終端包括機頂盒,數位電視一體機或者網絡協議電視。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卡座結構,底座上包含一個開口,當智慧卡正常插入時,所述智慧卡遮住所述開口一部分。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數字終端。採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卡座結構及數字終端,通過在底座上開出一個利於手指進入的開口,將智慧卡受力的方向與退卡的方向一致,能使用戶更簡單、更有效的拔出智慧卡。
文檔編號H04N21/41GK202496033SQ20122003413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3日
發明者李林森 申請人:深圳市同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